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金秀瑶族服饰文化的活态传承路径
2020-11-30沈艳徐云
沈艳 徐云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服饰文化;活态传承;路径
1 金秀瑶族服饰文化概述
金秀瑶族服饰文化是瑶族文化的一个缩影,被史学家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它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即传统服饰本身,也包括无形的非物质文化,即与服饰相关的民族民俗文化以及服饰织绣技艺。
金秀瑶族包括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和坳瑶五个瑶族支系,由于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闭塞的环境交通,五个瑶族支系沿着自身的文化轨迹发展,瑶族服饰文化保持得十分完整[1]。《后汉书》载:“盘瓠诸子女好五色衣,裁制皆有尾形。”瑶族至今保留着“好五色衣服”的习俗,男衣前短后长,女子腰带在臀部掉下一节如狗尾巴。各个支系具有不同的历史源流、社会生产和风俗习惯等,因此服饰款式各不相同。除了具有避寒护体或方便劳作的物质功能,更具有族群标识、民族意识、审美观念等社会功能。服饰中奇特的头饰体现了图腾崇拜,尖头盘瑶、坳瑶妇女用竹壳做成头饰,是对竹子的崇拜;茶山瑶妇女的银板头饰,是以牛为图腾崇拜物的突出体现。
而金秀瑶族织绣技艺以织法精湛、纹样奇特、色彩艳丽为特征,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织绣中的纹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反映了民族的由来,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方形纹样象征着“盘王印”,三角形纹样象征着“犬牙”,反映了对祖先盘王的崇敬意识。绣在服饰上的花边,表示祖先迁徙中飘洋过海,跋涉过的河流、翻山越岭沾上的水草。
2 金秀瑶族服饰文化现存问题分析
在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浪潮下,金秀县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了瑶族服饰及工艺的申遗工作,“瑶族织绣技艺”、“金秀瑶族服饰”项目先后被列入第三批、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环境不断变迁,民族和区域文化特色逐渐消失,其蕴含的民族性、生产性、工艺性逐渐被现代文化所销蚀,瑶族服饰文化的生存空间遇到了发展困境。
2.1 民族性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
由于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金秀县城居民普遍只在民族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才穿着瑶族服装,日常生活中偶尔会有个别老年人保持着瑶服传统。随着旅游开发,现代生活方式进入民族村寨,使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手工技艺、民俗礼仪、节日文化等传统文化日渐萎缩。随着传统村落的搬迁,传统居住环境的改变,与之伴随的服饰文化传统也逐渐减弱,身着瑶服、手绣织品的瑶族妇女很难看到,只在旅游旺季及节日庆典作为民俗节目进行展示。
2.2 生产性保护面临断层
金秀瑶族服饰织绣工艺的传承,主要是家传身教、邻里互授、村寨相习。从前,女孩子从6 ~ 7 岁时就跟随长辈练习织绣基本功,长大后在平常农闲或聚会时妇女们会随身备带刺绣工具,织绣是她们社交生活的主体。随着现代流行文化以及社交方式的改变,织绣逐渐退出了社会舞台,随着有造诣的民间老艺人相继去世,仅存的艺人年事已高,目前民间能够全面掌握瑶族服饰制作技巧的艺人已为数不多,瑶族服饰制作技艺面临失传的濒危状态。由于费工耗时又不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瑶族青年一代对本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失去热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子女也不愿意继承母亲的手艺,学习瑶绣的人越来越少,已濒临人才断层的严峻状况。
2.3 工艺性趋向机械化生产
笔者在瑶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凤香经营的“瑶凤凰瑶族织秀”店调研发现,店内销售的一些瑶族服饰绣片、花边、帽饰等配件多数为机绣产品,完全手绣的瑶族服饰品较少。机械化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制作,瑶服面料、织绣技艺等都发生了变化。服装的刺绣装饰开始被工业印染取代,服装配饰也从复杂、精致开始向批量生产的简单装饰演变,大量装饰工艺濒临失传。重大节日女子佩戴的华丽头饰,已经逐步被简单的包头巾所取代。传统瑶族服饰图案被极大地简化,已经缺失了瑶族服饰的传统特色。
3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金秀瑶族服饰文化的活态传承意义
3.1 活态传承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
“金秀瑶族服饰”与“瑶族织秀技艺”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金秀瑶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民族价值。近年来,虽然政府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但瑶族服饰文化的土壤已经改变,单纯靠抢救性保护很难维系和发展。以2019 年的盘王节为例,节庆期间各个支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应邀现场演示,但感兴趣的人较少,现场展示的服饰工艺品与现代生活接轨的并不多,活化能力不强。金秀瑶族服饰文化的活态传承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够对“金秀瑶族服饰”与“瑶族织秀技艺”起到生产性保护作用,使瑶族服饰文化恢复其实用价值,使之找到融入现代社会、进入大众生活的渠道,重新焕发出活力。
3.2 活态传承是一种价值创新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从金秀瑶族服饰文化的精髓中挖掘时代价值,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改变金秀瑶族服饰文化发展的传统模式。将其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使两者之间形成互相促进、互为依存的纽带关系,可以为瑶族服饰文化输入新鲜血液,给活态传承带来新的机遇,使其在历史流变中得以延续,从而创造出更大的文化价值,推动金秀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 。
4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金秀瑶族服饰文化的活态传承路径分析
金秀瑶族服饰文化的活态传承要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道路,它的活态特征需要正确的传承途径[3]。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耦合发展的活态传承方式,能够成为金秀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也是金秀瑶族服饰文化良性发展、活态传承的新路径。
4.1 构建创新转化平台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金秀瑶族服饰传承人协同艺术家、设计师、高校艺术类师生、文化创意企业、消费者等力量,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创意IP 协同创新研发力量[4]。在保持传统金秀瑶族服饰文化内核和核心织绣技艺的基础上,以文化创意为出发点,充分考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趋向,对瑶族服饰文化典型元素进行提取和加工,运用现代艺术理念和科技手段对其进行再创作,衍生到现代服饰、家居用品等多种产品中,恢复其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文化创意IP 不限于对金秀瑶族服饰工艺技术的继承和再设计应用,既要进行静态的传统手工艺器物创造,又要对动态的手工艺人的活动和工匠群体进行关照,运用瑶族服饰文化中的神话形象、民俗故事、人文精神等传统文化基因,最终形成IP 研发、IP 保护、IP 转化的创新转化平台。
4.2 构建产业孵化平台
文化创意产业是瑶族服饰文化实现自我更新、融入当代社会的重要途径。作为瑶族服饰文化精神属性的保护策略和进入当代生活的关键方式[5],以有效传承传统文化为前提,力求在不伤及瑶族服饰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审美观,将瑶族服饰文化生产性保护中显性的物质形态与隐性的文化内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瑶族服饰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产业孵化平台主要负责IP 输出与市场营销,借助现代传播手段拓宽公众接触瑶族服饰文化的渠道和方式。通过“非遗购物节”、电商平台、新媒体营销等现代营销方式,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以线上展示、短视频直播、话题参与等方式进行有效传播与产业推广,搭建起产品和市场需求的桥梁,让瑶族服饰文化创意产品为更多消费者所了解,并转化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实现新的市场与社会价值。
4.3 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
以人工智能为手段,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采编,建立具有图像原型检索、工艺流程仿真等功能的大数据库,完善瑶族服饰文化资源库。建设瑶族服饰文化数字博物馆,将VR 技术与瑶族服饰文化相结合,将瑶族织绣技艺制作过程进行数字化转换后构建立体化的数字传播渠道[6]。建立瑶族服饰织绣技艺在线沟通、人机互动等虚拟现实体验系统,全景式展示瑶族织绣技艺,让体验者零距离感受瑶族服饰文化的魅力,从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瑶族服饰文化的活态传承。建立瑶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及其作品的分类编码体系,针对瑶族服饰文化核心领域的语义结构,对其进行结构化和模块化分析,为各级用户提供决策分析支持,提高数据流通能力及共享能力,打造集保护、传承、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服务平台[7]。
5 结语
金秀瑶族服饰文化活态传承起势良好,虽然前景广阔,但挑战不少,任重而道远。瑶族服饰文化根植于生活,存在于社群空间,因为其审美价值和习俗信仰赋予其精神性和文化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金秀瑶族服饰文化的活态传承路径能够让瑶族服饰文化转化成为文化资源,使传承进入活态良性的发展状态,形成一个具有内生动力的活化传承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