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启示

2020-11-30朱林

世界教育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朱林

摘   要:作为澳大利亚的顶尖高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建立了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为专业引领、心理咨询中心为服务主体、学生社团组织为有效补充、心理健康顾问组为协调机构的多层次、一体化的工作格局。我国政府和高校可以借鉴其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大力发展社工组织,着力提升高等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高等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一、引言

世界一流大学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社会声誉方面全方位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学生事务管理,其中包括了一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保障。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以下简称澳国立大学)建于1946年,位于首都堪培拉。澳国立大学是该国研究型大学“八校联盟”(Group of Eight)成员之一[1],先后培养出6位诺贝尔奖获奖者[2],在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0[3]。与一些具有数百年建校历史的名校相比,澳国立大学70余年的办学历史与中国很多高校的办学时长相近。作为一所公立大学,该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较为完善、实践经验成熟,对我国高等院校具有借鉴意义。

二、澳国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一)学校心理健康顾问组

澳国立大学的心理健康顾问组(Mental Health Advisory Group)是隶属学校学生体验委员会下的机构。其主要工作职能是收集校内各方信息,通过分析研判进而确定校内关键性的心理健康议题,并积极提出预防和干预措施。心理健康顾问组负责定期审视和评估当前校内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政策与程序,对心理健康工作提出政策建议以供决策层参考[4]。从人员构成来分析,澳国立大学心理健康顾问组由分管校园体验的副校长担任主席,成员一共15人。顾问组成员包括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学校学生宿舍的负责人、学校附属学生宿舍的负责人、学生宿舍组织的学生代表、研究生学生会主席、本科生学生会主席、本科国际生代表、普通学生代表、学校法律顾问、学生事务长、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学生注册事务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和学校心理咨询顾问。顾问组成员涵盖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对象各个领域,构成结构合理,代表性充分。从实践结果看,顾问组的设立对遵循教育规律,发挥专家作用,听取各方意见,畅通信息渠道,整合各方资源是十分有益的。

(二)学校心理健康研究中心

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澳国立大学设立的心理健康研究中心(Centre for Mental Health Research,CMHR)的主要目的是开展心理健康研究。学校的心理健康研究中心重视加强与政策制定者、服务提供方、接受服务者和看护人员开展联系与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公共政策,并督导和培养学术人才。研究中心共有38名成员,其中研究人员24人,博士生10人,管理人员4人[5]。除开展科学研究之外,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展开合作,同时借由信息技术,为澳国立大学校内外的学生设立了名为校园虚拟诊所(Uni Virtual Clinic,UVC)的线上服务机构。UVC通过为学生们提供在线症状自检自查的资源为学生服务,同时为一部分需要得到治疗的人群提供建议和咨询。一名使用者描述了自己使用线上服务的经历:“我使用了情绪跟踪和测试模块。结论显示我存在较为严重的症状,我想我需要行动起来,于是寻求了(线下的)帮助。虚拟诊所帮助我确认了我的状况,否则我自己都没能察觉。”在澳国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成為了学校心理健康的“智库”。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以科研为牵引,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成为了带动全校乃至澳大利亚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龙头,为学校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规化和科学化水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学校心理咨询中心

澳国立大学设有心理咨询中心(Counselling Centre),现有临床心理学家3人、注册心理学家3人、心理健康社工4人[6]。从工作人员的来源与工作职责看,中心的工作人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人员,其角色是心理健康顾问(Mental Health Adviser),往往都具有心理学博士学位,专业知识深厚的专业人员。另一类是具有丰富经验的社工,通常具备10年以上的社会服务和管理工作经历。两类人员密切协同,相互搭配,形成了专业而合理的人员结构,保证了中心的顺利运行。澳国立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同时也是临床心理专业学生的训练中心,为心理学硕士生和博士生提供带有督导的咨询实践指导。咨询中心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和线上资源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成长支持服务。

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每次时间为50分钟。学生预约多次咨询时,每两次正式的咨询之间需要有2~4周的间隔周期。做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出于心理咨询自身规律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咨询资源被过度集中占用。除标准时长的咨询外,中心还提供即时咨询服务(drop-in service)。每次即时咨询的时长为25分钟,基于“先到先得”(first come first served)的原则提供,无需预约。方便灵活的咨询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行咨询的需要。为确保来到学校心理中心进行咨询的学生的权利不受侵害,心理中心提供了咨询服务投诉流程。当来访者认为咨询中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咨询中心首先鼓励来访者与咨询师进行直接沟通。如果来访者对回应不满意,可以向学校机会均等、包容与福祉中心(Access,Inclusion & Well-being)的主管人员或是学校的学生事务长(Dean of Students)反映。来访者也可以向校外的首都领地人权办公室(ACT Human Rights Office)健康服务专员投诉。

中心开设了“压力与焦虑”等多个团体辅导和工作坊的项目,覆盖了诸如焦虑、正念、人际交往等热门议题。以“健康身体、健康心灵”项目为例,心理咨询中心与体育中心联合,开展促进身心健康的运动。项目主要包括拳击入门、营养与锻炼、瑜伽与拉伸等。学校注重发挥朋辈之间互帮互助的作用。在伙伴行走项目(Peer-Support Walking Program)中,注册会员可以两两结对,相互督促,每周至少坚持一个小时结伴行走。项目较好地结合了身体锻炼与社会交往的需要,对于拓宽学生的交际圈,形成定期锻炼的习惯益处明显。在参与活动的学生看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行走的伙伴,而非咨询师与来访者。学校搭建平台,让学生之间的“朋辈效应”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学生组织和社团

以研究生和本科生学生会为代表的学生组织和其他专业团体一起,充分发挥了解学生需求、贴近学生生活的优势,成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有益补充。学生会联合学校其他部门组织的“健康周”(Wellness Week)以积极心理健康(active mental health)为主题,意在提升学生的社会情感的福祉,鼓励人们拓展健康的潜能,强化个人与社区、家庭和他人交往的能力[7]。健康周内,学生组织开展了包含营养卫生、放松训练、自我照顾、创造力培养、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等有益身心的活动。例如,颇有澳大利亚特色的“宠物乐园”(Petting Zoo)项目深受学生欢迎。学生组织向运营“宠物乐园”的公司支付每小时300澳元的费用,由公司自带动物和设备在校园内搭建一个迷你的“农场”。在这个“农场”里,通常会有绵羊、兔子、小马、小鸡等温顺的动物。参与活动的学生可以进入围栏抚摸和投喂这些动物。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是对于久居城市和面临学业压力的学生们来说有舒缓压力和减少抑郁的作用。此外,“画出你的想法”“舒展与放松”“亲子下午茶”等活动也因为贴近学生需求而深受欢迎。

(五)学校周边的支持

除学校自身提供的帮扶援助外,学校还通过各种渠道努力搭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通过更为灵活的方式和更广阔的渠道获得专业的支持与帮助。这些校园周边的援助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紧急救援服务。此类服务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提供紧急救援服务。这一类主要处理紧急而危险、需要即刻加以援助的服务。第二类是第一类的补充,主要在工作日提供服务,往往免费提供,也有个别收取较低的费用。第三类是私人专业服务,这一类往往价格不菲。同时学校也提供了用于自助服务的网页资源。学校还为学生寻求诸如澳大利亚心理学协会(APS)、澳大利亚社工协会(AASW)、“精神健康连线”“远离抑郁”等数十个组织机构的帮助提供便利。

三、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优化制度顶层设计

高校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与其他社会子系统之间密不可分。然而目前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高等院校与其他子系统(如专业团体、相关企业、中小学、社区)之间,既缺乏必要的沟通联系,又难以获得足够有效的支撑保障。

澳大利亚心理健康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出现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的人群进行治疗和行为矫治。1992年,澳大利亞通过了《国家精神卫生战略》(National Mental Health Strategy)[8]。自此,澳大利亚以此为框架指导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改革,开始转向覆盖公民一生心理健康和幸福康乐的发展性目标。这一战略主要由三项内容组成,分别是《国家精神卫生方针》《国家精神卫生五年计划》和《精神健康权利与责任声明》[9]。随后,国家精神卫生战略得到了稳定而持续的实施。2008年,澳大利亚对1992年版的国家精神健康政策进行了修订[10]。2012年,又对《精神健康权利与责任声明》进行了完善[11]。在《国家精神卫生五年计划》的指导之下,澳大利亚的精神卫生事业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即便经历了政党轮替,也依然得到了坚持。截至目前,澳大利亚已经进行到了第五个“五年计划”,即“2017—2022五年计划”。这一系列制度从对象上覆盖了全体国民,尤其是儿童、青年、原住民、老年人、残障人士、退伍军人和慢性疾病患者。涵盖国民一生,且长期实施、目标清晰、保障有力的国家顶层设计,为澳大利亚高等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我国,以2011年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为标志,高等院校心理健康工作走入了规范化的轨道。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发布,并于2018年进行了修订。一系列举措的相继实施,使我国高等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和法制环境不断改善。需要指出的是,民众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贯穿一生。在精神卫生领域,我国有必要进一步从制度上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覆盖社会公民一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蓝图,着力加强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形成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协同的良好局面。

(二)培育专业社工组织

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工作服务的对象涵盖全体国民。从澳大利亚的经验看,社工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撑力量,能够有效地弥补公共服务的不足。面对巨大的社会需求与有限的专业人员数量之间的矛盾,培训专业的心理健康社工来承担心理健康的教育预防、功能恢复等工作可谓当务之急。在澳大利亚,诸如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等设有社工硕士学位授权点,能够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社工。澳大利亚社会工作者协会(Australian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AASW)是澳大利亚从事社会工作人群的专门实体,以“尊重他人、促进社会正义和遵守职业操守”为组织的核心价值[12]。该组织设立于1946年,它是联邦层面的团体,其分支机构遍及各州和领地。想要成为社工的人需要到该协会接受评估,注册成为正式会员方可就业。协会通过编制《会员持续专业发展手册》(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members,CPD)对不断发展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出了内容和学时的要求[13]。协会要求会员达到设定的持续专业发展目标(CPD goals)。协会对会员参与学习的时长和内容进行积分制管理。普通社工认证要接受30小时的培训,而认证精神健康社工(Accredited Mental Health Social Worker,AMHSW)则需要接受50小时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了督导模块、知识与技能模块和专业认证模块。督导模块不少于10小时,知识与技能模块不少于15小时,专业认证模块不少于5小时。除以上三个强制必修的内容之外,另有20小时用于弹性学习。申请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将这20小时选择性地投入到三个模块中的任意一个。对于申请心理健康社工的人而言,在50小时的培训中,应当包含20小时的心理健康工作实践以及10小时名为集中心理策略(Focused Psychological Strategy,FPS)的集中培训[14]。培训内容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适应等。澳国立大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与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社工组织密切合作,有效满足了学校内一般性的心理健康公共服务需求,为大学校园内的特殊群体和边缘群体提供了专业保障。

我国政府和高校应该加深对社工组织作用的认识。社工与临时、无偿组织起来的志愿者或者义工不同,是领取薪水的专业人员。正是由于他们人员稳定,组织严密,训练有素,才更能为有需要的社会群体提供帮助与支持。我国政府应该调动包括高等院校在内的组织,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制度保障,不断壮大社工组织。

(三)整合优化校内力量

近年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一些学校形成了“学校有督导、中心有专家、学院有专员、学生有使者”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15]。但是,由于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还没有足够的制度保障[16],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个是工作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教育内容尚未完全理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教育方式存在分散化、碎片化、娱乐化和浅表化的状况。另一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各方力量尚未形成有效合力,校内各要素之间工作融合度不高,利用网络空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够深入,“线上+线下”一体化工作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从澳国立大学的经验看,实现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和专家化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要素。同时,设计科学的组织架构是工作顺畅开展的重要保障。澳国立大学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顾问组是工作组织的核心,发挥了组织协调的作用;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是智库,发挥了专业引领的作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是骨干,发挥了教育服务的作用;学生社团组织是桥梁,实现了有效的补充。我国高等院校应该加大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训练和培养,引导专兼职人员走持续专业化的道路。同时,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以系统化的思维,进一步强化“学校、学院、社团、班级、宿舍”为主体的五级联动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加强学科建设和成果转化,深入开发课程资源,充分运用互联网络,调动校内外各要素的积极性,使各要素之间产生相互带动、相互补充的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Go8. Go8 members[EB/OL]. [2020-01-14]. https://go8.edu.au/about/members.

[2]ANU. Quick stats[EB/OL].[2020-02-23]. https://www.anu.edu.au/about/quick-statistics.

[3]QS. QuacquSymonds arelli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EB/OL]. [2019-11-10]. 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8.

[4]ANU. Healthy University Working Group[EB/OL].[2020-02-01]. https://www.anu.edu.au/about/governance/committees/healthy-university-working-group.

[5]ANU. Centre for Mental Health Research[EB/OL]. [2020-01-16]. https://rsph.anu.edu.au/research/centres-departments/centre-mental-health-research.

[6]ANU. ANU Counselling Centre[EB/OL]. [2020-01-17].https://www.anu.edu.au/students/contacts/anu-counselling.

[7]ANU. PARSA & ANUSA Wellness Week[EB/OL].[2020-01-16]. http://www.anu.edu.au/events/parsa-anusa-wellness-week.

[8][9][11]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Health. National mental health strategy[EB/OL]. [2020-01-20]. https://www1.health.gov.au/internet/main/publishing.nsf/Content/mental-strat.

[10]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Health. National mental health policy 2008[EB/OL].[2019-11-12]. https://www1.health.gov.au/internet/main/publishing.nsf/Content/mental-pubs-n-pol08.

[12]AASW. Code of Ethics[EB/OL]. [2020-01-26]. https://www.aasw.asn.au/document/item/1201.

[13][14]AASW.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EB/OL]. [2020-01-11]. https://www.aasw.asn.au/professional-development/continuing-professional-development-cpd.

[15]魏義梅.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 学术交流, 2008(11):273-276.

[16]朱丽芬, 潘亚姝, 周弦. 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比研究[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34(2):81-84.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徐玲玲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