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库切就是理解自己

2020-11-30雷晶晶

莫愁·时代人物 2020年11期
关键词:库切布克奖南非

雷晶晶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两次获得世界文学大奖英国布克奖,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库切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他不满现实,而且拒绝妥协。他不同时期创作的小说清晰地反映了他的倔强:在创作中批判现实,企盼世界多些光明。

近乎严苛的写作习惯

夏日的周末,巴赫的古典音乐《十二平均律》从花园上空飘过,15岁的少年凝神聆听,一个有关“文化密码”的道路就此铺陈。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认为,不敷衍的人性刻畫与非经验的审美观终将引领他创造自己的经典。

库切出生在南非一家牧羊农庄主家庭,能说流利的荷兰语和英语。大学毕业不久,南非延续已久的种族隔离政策愈演愈烈,库切在失望之余前往英国伦敦。

租借在伦敦远郊的简陋公寓里,库切每天准时收听英国BBC频道的“诗人和诗歌”。在IBM任职程序员的他试着用计算机生成了一首无厘头的实验诗:黎明/鸟/一条小溪/一个平静的早晨/你站在树木之间/孤独又紧张……

1963年,库切与菲丽帕·朱贝结婚,不久后进入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攻读文学博士。1968年,他向纽约州立大学提出申请并前往布法罗校区任教。美国交错经历着对越战争和社会改革,布法罗校区频发学生运动,一度有数百名警察驻扎在校园“维持秩序”,静坐抗议的库切与同事们反遭批捕。尽管当局撤回了指控,但莫须有的“违法案底”直接导致库切的入境签证被撤销。一个寒冷的新年,30岁的库切索性穿了厚重的棉服躲在帕克大街24号的地下室租所,用黑色圆珠笔在横格纸上写作,且在时不时的哈气中勉励自己每天写到一千字。

两年后,库切重回南非。在开普敦大学英文系任教时,他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幽暗之地》。在此之前,他已将组稿之一的《雅各·库切之讲述》寄给地处纽约的詹姆斯·布朗文学代理公司,但书稿陆续被四家出版社拒绝。1980年,库切离婚。此后,近乎严苛的写作习惯贯穿着他的日常:清晨5点起床写作,首先用钢笔写,反复推翻和重写至故事初现良好的样貌;继而用打字机准备手稿,且作进一步的修订。送孩子们上学,上班,回家批改作业并准备第二天的课程……5月,库切开始构思《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硝烟笼罩的年代,孑然一身的K决意将母亲的骨灰带回故乡,他经历万难也排除万难……该书一经问世便得到英国布克奖,库切的名声通过“超真实”故事情节跃出南非。

在荣誉面前保持清醒

1999年,库切的小说《耻辱》再次拿下布克奖。然而,源自国际知识界的体恤无力改变他在祖国不受欢迎的事实:《耻辱》尤其遭受口诛笔伐,连同少数曾把他视作战友的“自由者”也极为愤慨地表示:“库切把非洲人自己统治的南非写成了‘在下坡路上一直往下滑的没有刹车的车子。”一贯持有高度自信的库切顿时困惑不已。三年后,他离开南非,定居澳大利亚。

2003年,库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组委会认为该结果毫无悬念,“在人类反对野蛮愚昧的历史中,库切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下的人性本质。”然而,身在芝加哥大学的库切感觉出乎意料:“我根本不知道今天是宣布文学奖得主的日子。”这绝非故弄玄虚的谦辞,事实上,库切一直保守、坦诚,两次缺席布克奖颁奖,诺奖面前淡然如菊。“我应该告诉他们不要举行什么发奖仪式,直接把支票寄给我就行了。”

库切终止与芝加哥大学每年授课三个月的协议,同时拒绝各种纷至沓来的讲座邀请。他对诺奖葆有清醒的认识,“我最好脚踏实地,别被冲昏头脑。诺贝尔奖获得者命中注定不再是作家而成为巡回演说家。我决定避免这样的命运。”2013年4月,库切破例出席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澳文学论坛”。联想到一贯的行事风格,有媒体预测他的发言不会超过五句,而库切居然做了将近15分钟的演讲——原来他的“中国情结”由来已久,当年从IBM离职时,他就希望来中国教英语。

与应对个人荣耀的“不动声色”构成鲜明对比,“国际正义”逐渐成为库切的勇敢担当。2004年,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的美军虐囚丑闻爆出,库切与其他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签署请愿书,要求释放被监禁的缅甸作家;2007年8月,彼得·魏斯基金会呼吁对津巴布韦的反人类罪行发声,库切表达了强烈支持;隔年,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被控在捷共统治期间帮助过捷克斯洛伐克警察,库切又毫不犹豫地加入为其辩护的队列……

在写作中自我疗愈

爱尔兰小说家、剧作家荒塞缪尔·贝克特一直被库切视作职业偶像。早在学生时代他大量阅读其作品,由衷着迷于个中的美学原则与世界观。“生活没有安慰,没有尊严,没有仁慈的承诺,我们所面临的唯一的责任——尽管莫名其妙又很徒劳,但仍然是我们的责任——是不要对我们自己撒谎。”库切把从贝克特身上得到的“信仰”结集在后来出版的《内心活动》中。

大概因为同是贝克特的仰慕者,美国著名剧作家、导演保罗·奥斯特与库切结为挚友。他们于2008 年2 月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文学节相遇,分别后迅速投入到热烈的书信往来中。率性的字里行间,不仅涵盖着阅读、体育、旅游、影视等轻松有趣的话题,也有金融危机、巴以冲突等严肃冷峻的话题。偶尔,他们也互相吐槽对方那少有外露的文学心机和抱负。两个人的真知灼见收藏在《此时此地》的书信集中,凑成一部高品质的时代浓缩曲。

2009年,南非传记作家J.C.坎尼米耶向库切探询为其作传的可能,库切尤为认真地呈上有条不紊的个人档案,罕见的热情使坎尼米耶兴奋异常。前妻和弟弟病逝,儿子尼古拉斯意外坠楼身亡,爱女吉塞拉罹患癫痫,作家本人患有前列腺癌并接受放疗……种种诘难让库切的故事隐喻出自我疗伤的意味。坎尼米耶据此指出库切的写作秘密:小说中的主人公都带着库切的身份标识。《男孩》《青春》《夏日》三部曲中,库切选用第三人称“写自己”,好比审视一个并不相熟的人;《彼得堡的大师》专为纪念其子所作,库切用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早夭的孩子指代尼古拉斯,并仿照去克制悲伤和承托痛苦;《慢人》《凶年纪事》的主人公无不潜藏着自传性的生命思考……

从“切勿对号入座”的提示到坦承“所有创作都是一种自传”,库切也在与固执的自己释嫌。

《J.M.库切传》出版前,72岁的坎尼米耶先它而去,但这并不阻碍他深刻领悟到库切的过去、现在以及今后的写作人生:作为“文化中成长的殖民地人”,他必须“自己在世界上闯出一条出路来”,况且毫无疑问,“理解库切就是理解自己”。

编辑 王冬艳 437408345@qq.com

猜你喜欢

库切布克奖南非
库切新作《耶稣的学生时代》首发
布克奖破例开“双黄蛋”,两女性获奖
2019年布克奖获奖名单公布
库切和奥斯特通信集《此时此地》出版
库切的“值得”和“不值得”
韩国作家首度入围布克奖
南非经济17年来首度衰退
南非儿童美术作品选登(下)
南非40毫米榴弹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