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

2020-11-30冯文珍

法制博览 2020年18期
关键词:阿多诺商品化资本主义

冯文珍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工业”为批判对象,阐述文化工业条件下文化产品商品化、同一性、带有欺骗性,缺乏创新性,但是阿多诺并没有看到科技所带来的福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关注个体的自主性,倡导艺术的独创性,他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为分析现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一、“文化工业”的内涵

1947年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合作出版《启蒙的辩证法》一书,在此书中,对文化工业进行了系统完整的阐述,之后著有《工业文化述要》,对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作进一步完善,指出所谓“文化工业”就是产生于现代发达国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产品进行复制传播,批量产出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文化产品,并通过娱乐方式来奴役、欺骗大众的资本主义文化生产方式,而这种生产方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控制群众意识、维护政权统治的一种意识形态工具。

阿多诺在《论闲暇》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闲暇时光是毒害人们的。在他看来,人们本应该在闲暇时间里通过文化活动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然而在他们的闲暇时光却被电视、广播、电影等工业产品所支配,他们的注意力被分散,在文化工业产品的影响下,他们被麻痹,逐渐丧失思考力,甘愿忍受政治事实,而不是去思考如何改变。人们沉醉于跌宕起伏、脱离现实的电影情节,却对现实世界的灾祸置若罔闻。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们对自己的产品夸夸其谈,人们受其影响会买本不需要的东西,广告控制着人民大众,造成人们物质窘迫、精神空虚。文化工业利用科技流水线式地生产,使文化产品商品化。

二、文化工业的特点

(一)文化工业商品化,缺乏创造性

在阿多诺看来,科技的发展导致通俗、大众的文化丧失其真正的本质规定性,使文化表现出商品化特征。获取利润成为文化工业生产的首要目的,文化进入商业领域后就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艺术家的创造自由受到限制,创作何种类型的作品都要听从出版商,如若他们创作出极具理想审美趣味的艺术作品也会被人们所不接受。对市场来说,作品艺术价值高低与否是被在乎的,商品的利润才是应该关注的。被文化工业产品所麻痹的人民大众是毫不在乎作品艺术价值的,他们早已习惯于作品的商品化,丧失反抗性。阿多诺认为,此种现象是文化堕落的标签,文化本身所带有的崇高感、价值感在文化工业的作用下消耗殆尽,完完全全沦落为一种商品。

艺术品的商品化特征由来已久,马尔库塞曾说过“艺术品的商品性特征其实并不是一个新产生的事物,它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据马尔库塞所说,早期的通俗文化就带有商品性,那么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更是加剧了文化的商品化。现代文化工业的发展,使得艺术家被迫成为市场的奴隶,他们的创作不是自由的,必须要迎合市场需求。被金钱蒙蔽双眼的艺术家们,为追逐利润,不惜违背艺术的创作规律,他们俨然已经成为市场的奴隶。他们的艺术创作被局限在一个固定的框架中,电影、电视作品的故事情节被按照固定的套路去创作,艺术品的独立人格丧失。

(二)文化工业标准化,缺乏个性

现代科技为文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使得文化产品同一、标准化、大规模地生产复制,实现文化产业化。阿多诺对文化的“技术化”表示反对,文化一旦被工具理性占领,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享用者就变成了工具。文化工业化把原来独具特色的艺术品包装成标准、同一的商品,如此简单的复制既减少了成本,增加了收益,也迎合了人们的需求。

阿多诺在《论流行音乐》中就对流行音乐的标准化进行了批判,“当某一首流行歌曲获得巨大成功,成百上千模仿它的其他歌曲就会出现。最成功的音乐类型,元素之间的比率会被模仿,标准具体化中这一过程达到高潮。”其他的文化产品跟流行音乐一样,一旦被接受,就会被大批量地复制生产,而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在无形之中被束缚住,纷纷沉醉于此,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渐丧失。

文化艺术不应该被循规蹈矩的标准化生产,而应该多姿多彩,各具特色。虽然文化工业下的产品能够让人们快速领悟到它所要表达的思想,但是一些细节性的内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而这也抑制了人们去思考、想象。流行音乐中节奏、韵律如出一辙,小说的故事情节也都大同小异,这些文化产品以类似的语言模式制造出来,文化艺术也就不再具备独特性了。

(三)文化工业虚假化,带有欺骗性

由于文化工业的发展,看似自由选择的大众审美主体,事实上却被操控着。消费者是被动的,那些文化产品是早就安排好的,等着消费者们去消费。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文化作品的迷惑性。文化工业用逼真的外表来迷惑、欺骗大众,人们受其影响,满足于现状,不再反思社会中的种种现象。

阿多诺认为,艺术作品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丧失原本的艺术性,成为人民大众的消遣娱乐品,人们不必付出高昂的代价便可娱乐消遣,它为人们带来快乐也盗取了人们的幸福。沉醉在快乐中的人们,忘却了现实社会所带给他们的痛苦,人们也更多地选择逃避,安于现状。人们在休息时用文化工业的产品娱乐消遣,人们在被满足的同时思想意识却在无形中被控制着。文化工业把晦涩难懂的高雅艺术加工成简单轻松的俗文,大肆宣扬偶发事件,而消费者也早已习惯这种欺骗性的宣传。

虽然文化工业条件下的生产者依旧提倡产品的个性化,但实际上不过是外在的虚假变换,利润最大化始终是文化生产者的追求。文化市场向人们展示五花八门、标新立异的文化产品,看起来新颖、富有创新力,但外表不过是披了一层虚伪外衣。在电影中注入科技元素会让人更加目眩神迷,给视觉以冲击感,然而这些只会刺激人们外在的感官,但艺术作品却内在的透露出空洞和虚假,实质上也不过是模式化的批量生产和个性虚假的表现。人们生活在满是同一的文化工业下,个性也早已被湮没,人们的自主性被剥夺,意志被慢慢消磨,文化工业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的麻醉剂。

三、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实质

(一)批判意识形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更多的是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提出哲学家的任务是改变世界。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权力阶层改变了原有的铁腕统治政策,而是让人们去享受、娱乐、消遣,而这种看似自在的生活,实际上是在文化领域的渗透,以此来隐藏不近人情的统治。

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实际上是在批判和控诉资本主义对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操控: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文化工业麻痹控制人们的思想,人们逐渐丧失思考力、自主性、反抗精神。在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工业的发展,使得文化艺术丧失高雅、艺术性,单纯地成为人们的消费品、同一标准的商品、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在意识形态领域统治民众是一种良好的方式,而且成效显著,民众被欺骗也毫无察觉。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就是通过系统阐述文化异化为统治工具的消极影响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的阴谋。

(二)批判技术工具理性

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阿多诺详细地论述了技术理性批判,而这也是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焦点。文化工业的发展势头如此之快,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科学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工业社会时期,人们成为机器的附属品,没有社会地位可言,许多人会参与到机械化、强制性的文化工业再生产中去,为人们生产同一标准的产品。

阿多诺对技术工具理性表示否定,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战争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人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制造出武器,而这些武器被应用在战争中就会摧毁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会发明技术工具,然而这些工具被人类发明却不被人控制,却成为征服人类的武器。当科技渗透到文化领域,就会去操控文化的创作,并影响着人的自身发展。所以,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尖锐批判实质上就是对技术工具理性的批判。

猜你喜欢

阿多诺商品化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拯救表象
———阿多诺艺术批评观念研究》评介
论虚拟角色名称商品化权益的独立性
Δ 9-Tetrahydrocannabinol Toxicity and Validation of Cannabidiol on Brain Dopamine Levels:An Assessment on Cannabis Duplicity
阿多诺对前卫艺术创作技法的批判
作为音乐史家的阿多诺
——论《贝多芬:阿多诺音乐哲学的遗稿断章》的未竞与超越
明清时期陕西果树商品化趋势及殖民采掠初探
日本商品化权的历史演变与理论探析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