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全员育人视角下育人模式研究

2020-11-30

法制博览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专职全员学院

郭 震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使高校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高校,育人目标是学生管理、教学、科研、服务等各方面工作指向的目标,现主体是高校全体教职员工。总书记这段话表明,高校思政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树立伟大的理想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而学院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职教师和行政教辅人员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安全管理联系最密切的人和组织,在不断深化改革下,通过优化育人的落实机制,发挥学院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职教师和行政教辅人员的作用,构建多层次的全员育人模式,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这一根本任务。

一、强化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重要作用

在高等院校,专职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建设队伍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等9大工作职责。这就从各个维度为辅导员育人工作构建起了一个立体网络,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育人贯穿在平时学生工作的始终。

专职辅导员需要经过较为系统、全面的培训,主要重点是如何做好学生的育成工作,从思想、行为、心理和生活方式等各个维度来引导学生,然后再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诸如,辅导员定期走访宿舍,深入宿舍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状况,让学生感受到归属感的同时可及时发现学生生活中的小问题,及时进行引导调整;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深入班级和教室进行交流和沟通,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与学生干部召开反馈会议,在学生干部的反馈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定期与个别重点关注学生(家庭贫困、心理障碍、学业困难等类型)展开谈心谈话,切实解决学生的各类困难,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敞开心扉,在关爱中成长、进步、改变等。

二、充分发挥专职教师育人中的首要作用

专职教师在全员育人中的工作主要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概括:知识育人、思政课堂和思政课堂和导师制度。

知识育人是最传统,也是最根本的育人方式,专职教师通过课堂和其它平台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身对事物的认识,并逐步建立起该学科的理论知识构架,为大学生的培养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是将育人工作深入落实到课堂教学环节,并且有效地与知识育人结合,运用专业知识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新时代伟大英雄的特质,并加深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

而导师制度是指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会为各专业学生配备相应的导师,同研究生教学阶段一样,导师要从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指导,并发挥监督作用,定期与所带学生展开座谈交流,或读书会等,为育人工作贡献力量。导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和加强学风建设,从实际情况解决学生的生活和工作出现的麻烦。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并且通过不断实践来摸索这其中的规律和特点,经常深入各个班级,检查指导班级工作。时刻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事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休戚相关的一些问题,如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

三、不断发挥行政教辅人员的关键作用

行政教辅人员主要有二级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主管副院长、学工办主任、教学办主任、办公室主任等人员,他们从统筹、指导、监督等多个角度进行育人工作,为育人工作的顺利展开与落实提供保障。

在二级学院中,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从制度层面为育人工作制定规范,从教学与日常管理等多维度明确各个负责人的主要工作职责,并监督执行;学工办、教学办主任等从落实上对辅导员进行工作指导,并在工作内容上发挥监督与指导的双重作用,在辅导员及学生的工作反馈中发现问题,向主管领导汇报,并设计下一步解决方案等;学院办公室则从日常生活的各个角度辅助学生工作,简化并规范学生各类手续流程等,为学生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建立添砖加瓦。

四、以制度和机制为抓手,促进全员育人作用

高校方面不但包括专业的思政课教师、各学院学工干部等,还包括学校党政领导、专业教师、行政管理等人员,依靠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多个平台来发挥全员育人作用。提高全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动性、积极性,发挥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育人作用。

而从制度上,首先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学院领导干部发挥示范作用。学院领导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者和领导者,影响着思政工作在学院各方面、各维度和各区域的落实。因此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抓手,加强目标管理和责任考核,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鼓励我院全员教师担任各年级兼职班主任,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着“育人”职责;最后依托学生干部、党员骨干等队伍,通过班级主题教育加强班级建设,动员学生党员骨干、学生干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和理想信念,在学生所在年级、班级和宿舍等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发挥好价值引领的目标。

五、以学院和课堂为主平台,加强全员育人效果

在学院方面,学院党委认识到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体化工程,要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工作为两翼,形成协同效应,共绘高校育人“同心圆”,实现教书育人全覆盖。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结合本学院专业特色和优势基础上,在专业课堂内中注入新鲜的高校思政元素,不断创新和优化教育模式。如全面梳理和总结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并将育人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不断完善专业课程和教学教案,将各门专业知识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作为讲授的重要内容通过课堂传达给学生。

学院坚持思路创优与师资创优,在明确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工作的目的,以“思政元素融入课堂”为抓手,从课程到专业,在系统的视野下指导各专业中各门课程融入思政元素,从而达到“1+1>2”的育人效果,达到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可塑性人才的目标。

而在课堂方面,任课教师与学生构成高校课堂中的二元主体,两者只有在有机的配合下,才能彻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科研能力与科学素养,包括生活方式、工作态度和人生价值,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践有着一定的作用。立德树人不能仅仅停留在文件上,更需要和实际相结合,在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创造出和谐进步的学习氛围,从而做好学生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引领者。作为人文科学专业,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融入课程中,从过去单纯进行史识、史观的灌输转变到同时注意激发学生个人修身、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能提高自身理想信念的建立。

“教书”与“育人”是一个互为条件的由表及里的关系,育人是与时俱进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发挥各专业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并与马克思专业相结合,主动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将思想融入日常工作和学习当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政治素养,而将理论学习成果全面渗透在实践之中,从而引领当代高校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在日常工作或者教学育人的实践情况中,同时也要确保学生领悟到其中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并有所感触、进而开始主动接触自我学习,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上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猜你喜欢

专职全员学院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初等教育学院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专职媒人的变化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