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研究

2020-11-30

法制博览 2020年18期
关键词:网络资源互联网+党员

马 琼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在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机遇,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同学间帮扶、互助的践行者,学习、生活、工作、就业、志愿服务等的争先者,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于推动高校形成优良党风、校风和学风,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现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是新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然要求,也是提高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然而,通过对高校“互联网+”工作的理性审视,发现在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还存在如下一些现状。

(一)网络资源亟需丰富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成为各高校党员教育工作追求的目标,相继实现从传统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发展为传统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与“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相结合的模式。然而目前的“互联网+”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是网络资源以静态的、纯理论的内容居多,而且更新缓慢、趣味性不足,严重缺乏动态的网络资源以及远程教育体系。因此,目前的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亟需丰富网络资源。

(二)网络平台设计亟需改进

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申请入党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入党积极分子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原有的培训模式和规模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要求。面对规模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拓展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然而,目前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平台设计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必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改进网络平台设计,才能真正推动“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线上线下互动模式亟需构建

“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实现大学生在线上与线下的互动,然而,目前的“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只是给予了学员更多的自由选择上网在线学习时间,方便了对学生进行党的教育,与传统党员教育工作试相比,基于网络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不足之处,传统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是人与人的交流,而“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更多的是人与文字的交流,因此,新时代的“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亟需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互动模式来提高“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遍性、便捷性、使用受众的广泛性等鲜明特点和功能,与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网络化、独立自主意识强、创新求变意识强等特点具有内在契合性,因此,探索利用“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进一步创新党员教育工作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的大学生都是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网络的迅速扩张和强力渗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尤其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得网络生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主要的生活方式。他们通过上网查找信息、交流沟通、获取知识、完成作业以及体验人生。因而,高校创新“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提升高校党员教育工作实效的客观要求

互联网时代为高校党员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机遇,与传统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相比,“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不仅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扩大了信息的覆盖范围、便利了工作方式,还因为其平台具有的交互性,大大增加了党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新时代高校创新“互联网+”党员教育工作可以更好地提升高校党员教育工作的实效。

(三)契合党员自身特征的现实要求

传统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一般以党务工作者为主体,对学生的教育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育,学校按国家的相关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的形式多以灌输为主,忽视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个性需求。在新时代“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模式给高校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更为自由广阔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度契合了大学生党员自身特征的现实需求。

三、新时代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创新的有效路径

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部署的战略任务之一,高校只有主动适应“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发展要求,将信息技术与党员教育工作深度融合,以网络资源建设为重点,以网络平台建设为抓手,以线上线下混合建设为驱动,以网络数据分析为保障,才能真正创新新时代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

(一)丰富完善网络资源,提高“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质量

网络资源建设是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决定“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资源库在建设过程中应不断更新,上传新的内容,做到网络资源教育与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发展同步性,始终保持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先进性。高校党员教育工作中网络资源建设丰富了党的教育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更好地满足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教与学的方式的真正的转变,是传统党员教育课堂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更好地创新了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提高了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质量。

(二)科学设置网络平台栏目,提高“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作为高校党员教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覆盖到党员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网络平台栏目的科学设置是做好“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前提,因而建设一个栏目设置科学、功能齐全、操作简单的互联网平台是提高“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科学设计平台后台管理模块,后台管理是充分发挥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平台的后台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平台宣传路径、应用模式、数据管理等应用评价模式和平台应用数据统计、满意度调研、应用反馈等效果评价模式。

(三)有机融合线上线下党员教育,提高“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覆盖面

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是传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创新、拓展和延伸,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是提高“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覆盖面的重要举措。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不仅提高了党员教育效率、提升了党员教育质量、降低了党员教育工作成本,更是提高了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形成了“线上线下”有机联动、统一有序的工作局面。

(四)适时运用网络数据分析,提高“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效率

网络数据分析是网络信息计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网络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将网络数据分析运用于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效率。在新时代的网络环境中,我们只有充分运用网络数据进行各种分析,才能切实提高“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效率。

新时代“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在高校党建工作实践中实现了高校党建教育从传统单向度的灌输到多元互动的多维度教学的转变,实现了高校党建工作从线下转为线上线下相合的转变,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是创新了高校党建工作的路径,推动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网络资源互联网+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网络资源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谈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
对等网络资源搜索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