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周铜器自名中的“行”及行器补议

2020-11-30孙旭亮

珞珈史苑 2020年0期
关键词:修饰词铜器金文

孙旭亮

在出土的有铭青铜器中, 有一类铭文自名带有修饰词“行”的器物, 学界多称作“行器”。 行器多见于春秋铜器, 邹芙都先生2012 年时统计有100 余件①邹芙都: «铜器用途铭辞考辨二题», «求索»2012 年第7 期, 第110 页。, 吴镇烽先生2018 年统计有155 件(套), 其中自名“行器”“行彝”“行具”者 40 件, “行+器铭”(如行鼎、 行簋、 行簠之类)者 112 件(套)②吴镇烽: «论青铜器中的“行器”及其相关器物»,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 / /www.gwz.fudan.edu.cn/Web/Show/4287), 2018 年 9 月11 日。。 行器涉及食器、 酒器、 水器、 乐器、 兵器等器类, 很早就引起大家的关注。 近年来一些重要的行器以及相关有铭铜器的出土再次引发了学者们热烈讨论。 本文着重梳理两周时期铜器自名修饰词“行”的含义以及行器用途, 不妥之处, 请方家批评指正。

有关两周铜器自名修饰词“行”的含义以及行器的属性、 用途,大家看法不一, 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认为行器的用途是征行、 旅行。 郭沫若先生认为虢叔铭文“虢叔之行”意思是说虢叔受命征伐淮夷, 行将出征。①郭沫若: «两周金文铭辞大系», 科学出版社1957 年版, 第120 页。李纯一先生针对双墩M1 出土的钟离公柏钟中的“行钟”一词, 指出“行钟”能奏出简单刚健的曲调, 或适于制造热烈激动的气氛, 是上层贵族外出巡守征行时所使用的乐器。②李纯一: «关于歌钟、 行钟及蔡侯编钟», «文物»1973 年第 7 期, 第15~17 页。马衡先生认为行器就是旅器, 旅器为征行而作, “旅”有行义。③马衡: «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国金石学概要», 中华书局1977 年版, 第286 页。黄盛璋先生认为行器就是旅器, 旅器流行于周初至春秋, 春秋以后不见, 是行器替代了旅器。④黄盛璋: «释旅彝——铜器中“旅彝”问题的一个全面考察», «历史地理与考古论丛», 齐鲁书社1982 年版, 第 345~365 页。张亚初先生认为殷周青铜器中的行鼎、 行器之“行”指出行、 随行, 是贵族专为出行时制作的用器。⑤张亚初: «殷周青铜鼎器名、 用途研究», «古文字研究»第十八辑, 中华书局 1992 年版, 第 66 页。陈双新先生认为行钟应为外出征行或娱游所用。⑥陈双新: «青铜乐器自铭研究», «华夏考古»2001 年第 3 期, 第 34 页。陈英杰先生认为以“行”修饰的礼器都为出行所用, 春秋时列国之间往来频繁, “行器”多与此有关。⑦陈英杰: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铭辞研究», 线装书局2008 年版, 第283 页。

(2)认为“行”是“用”之义。 持这种观点的人多引用«周礼·天官·庖人»“春行羔豚膳膏香”贾公彦疏: “言行者, 义与用同。”«甲骨金文字典»«金文形义通解»«金文常用字典»«简明金文词典»等亦取这种观点。⑧方述鑫等编著: «甲骨金文字典», 巴蜀书社 1993 年版, 第 155 页; 张世超、 孙凌安等: «金文形义通解», 中文出版社 1996 年版, 第 420 页; 陈初生编纂, 曾宪通审校: «金文常用字典»,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第212 页;王文耀编著: «简明金文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年版, 第136 页。«曾国青铜器»认为“行鼎”之“行”, 义为用。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曾国青铜器», 文物出版社2007 年版, 第199 页。赵平安先生认为“行”是“用”义。①赵平安先生的观点转引自陈英杰«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铭辞研究»第212页注1: “2006 年11 月12—15 日在广州召开第十六届古文字学研讨会期间, 我曾向赵平安老师请教这个问题, 他认为‘行’是‘用’义。”

(3)认为“行”有随葬之义, 行器属明器。 邹芙都先生认为行器有多种用途, 其中有一类即是随葬的明器。②邹芙都: «铜器用途铭辞考辨二题», «求索»2012 年第7 期, 第111 页。陈英杰先生认为«曾国青铜器»著录的“行器”, 大多存在制作不够精细, 范缝未经打磨, 圈足内浇铸不足, 芯范未清理, 铭文字迹较模糊等现象。 “行器”中有一部分当是专门制作的随葬器。③陈英杰: «读曾国铜器札记», «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 第 146 页。杨华先生认为青铜“行器”的用途不限于征行、 燕行, 也可视为随葬的“遣器”。④杨华: «“大行”与“行器”——关于上古丧葬礼制的一个新考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2 期, 第88~97 页。张闻捷先生将“行器”分为“巡狩征行之器”与“大行之器”两部分, 在汉淮地区的一些国家,“行器”被赋予一种新的使用方式, 专为丧葬活动而备, 用以大行。⑤张闻捷: «楚国青铜礼器制度研究», 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 年版, 第292~303 页。吴镇烽先生认为, 所有的行器都是专门用于随葬的明器, 行器的功能是随葬的“明器”, 与出行、 巡行、 燕行、 征战没有关系。⑥吴镇烽: «论青铜器中的“行器”及其相关器物»,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 / /www.gwz.fudan.edu.cn/Web/Show/4287), 2018 年 9 月11 日。查飞能先生认为“行器”可从用途上划分为“出行之器”和随葬“明器”两种,其中后者占据绝大多数, 他总结作为随葬明器的“行器”有三个特点,即: 随葬“行器”器不成用; 随葬“行器”组合与礼制不符合; 随葬“行器”的诂辞是“永祜福”。⑦查飞能: «商周青铜器自名疏证», 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9 年,第371~373 页。

以上观点中, 认为自名修饰词“行”具有“随葬明器”含义的观点较为突出。 这里有必要提及“走器”。 “走器”是指一类自名中带有“走”的器物, 不少学者认为“走器”之“走”与“行器”之“行”义同。 张吟午先生认为“走器”是一类明器, 她依据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之走戈”没有使用痕迹, 以及“走”字在先秦文献中有“归去”义, 推断“走”器是专门为死者从阳界返赴阴界而作的明器。①张吟午: «“走”器小考», «江汉考古»1995 年第 3 期, 第 79~80 页。所谓“走钟”,可能也不是专指明器。 张亚初先生认为: “‘走钟’之‘走’应该是‘奏’字的假借字……奏钟, 也就是演奏之钟。”②张亚初: «古文字分类考释论稿», «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辑, 中华书局1989 年版, 第 239 页。鄀公敄人钟铭文中有“走钟”一词, 作: “唯鄀正二月, 鄀公敄人自作走钟, 用追孝于厥皇祖哀公、 皇考振公”(«铭图»③«铭图»«铭续»分别是吴镇烽先生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版)、 «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年版)的简称, 本文引用均采用简称, 并标明卷数和著录号。27·15189), 查飞能先生认为从铭文看, 其用途是作为宗庙中鼓奏的祭祀乐器, “走”读为“奏”, 演奏之义。 «诗经·大雅·绵»“予曰有奔奏”, 陆德明«经典释文»: “奏,又作走。”④查飞能: «商周青铜器自名疏证», 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9 年,第393 页。因此青铜器中的“走器”不一定与“行器”对应。

邹芙都先生提出“行器”可作为随葬明器的证据之一是与«仪礼·既夕礼»所记 “行器”相关。 «仪礼·既夕礼»: “行器, 茵、 苞、 器序从, 车从”, 郑玄注: “目葬行明器在道之次。” 贾公彦疏: “包牲讫,明器当行乡圹, 故云‘行器’。”彭林先生注: “行器, 指明器。”⑤彭林注译: «仪礼», 岳麓书社 2001 年版, 第 364 页。林沄先生认为: “在先秦文献中的‘明器’一词, 实际有两种不同的含义。第一种含义是广义的, 而且可能是比较原始的, 是泛指在墓中随葬的给亡灵用的东西。 在«仪礼·既夕礼»‘陈明器于乘车之西’以下, 列举了苞、 筲、 瓮、 甒、 用器(弓、 矢、 耒、 耜、 敦、 杅、 盘、 匜)、燕乐器、 役器(甲、 冑、 干即盾、 箙即箭筒)、 燕器(杖、 笠、 翣即扇)。 根据考古发掘, 这些东西都可以是实用品, 并不一定都是非实用品。 所以郑玄在这里注‘明器、 藏器也’。 是比较贴切的。”①林沄: «周代用鼎制度商榷», «史学集刊»1990 年第 3 期, 第 19 页。邹先生认为这里的“行器”就是指明器。②邹芙都: «铜器用途铭辞考辨二题», «求索»2012 年第7 期, 第111 页。杨华先生也认为明器本身即称为“行器”。③杨华: «“大行”与“行器”——关于上古丧葬礼制的一个新考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2 期, 第90 页。«仪礼·既夕礼»记载, 在迁柩于祖庙、 设祭席之后,有展示明器和葬具的环节, 列举了苞、 筲、 瓮、 甒、 用器(弓、 矢、耒、 耜、 敦、 杅、 盘、 匜等常用之器)、 燕乐器、 役器、 燕器(杖、笠、 扇等燕居安体之器)。 上述“用器”“燕乐器”“役器”等都是属于“明器”的范围。 据郑注及贾疏, «仪礼·既夕礼»“行器, 茵、 苞、 器序从”的“行”也可能用作动词, “行器”意思是指将上述明器遣送入圹。

我们认为, 出土行器中用作自名修饰词的“行”的含义应该是一致的, 不太可能有两种或多种的理解。 用作自名修饰词的“行”字理解为“用”, 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以下试做申述。

(1)通过两两对照, 下列行器自名中的“行”, 训为“用”较为合理。

②泈叔鼎和盅鼎。 随州刘家崖出土, 2 件形制基本相同, 年代在春秋中期。④随州市博物馆: «湖北随县刘家崖发现古代青铜器», «考古»1982 年第2 期, 第 142~146 页。其中的一件铭文作: “泈叔之行鼎, 永用之”(«铭图»3·01841), 另一件铭文作: “盅之登(升)鼎, 其永用之”(«铭图»3·01842)。 «曾国青铜器»认为泈叔和盅是同一个人。①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曾国青铜器», 文物出版社2007 年版, 第199~208 页。泈叔鼎的“行鼎”和盅鼎的“升鼎”对应, “行”也应是用之义。

③宽儿缶和宽儿鼎。 宽儿缶, 属私人收藏, 铭文作: “唯正八月初吉壬申, 苏公之孙宽儿择其吉金, 自作行缶, 眉寿无期, 永保用之。”(«铭图»25·14091)宽儿鼎, 属传世品, 铭文作: “唯正八月初吉壬申, 苏公之孙宽儿择其吉金, 自作食繁, 眉寿无期, 永保用之。”(«铭图»5·02335)张懋镕先生认为: “宽儿鼎与宽儿缶两篇铭文除器名不同之外, 都是30 个字, 且行文格式一致, 字形书体也极其相似, 可以说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可见宽儿鼎与宽儿缶不仅为同人之器, 也是同时所作之器。”②张懋镕: «宽儿缶小议», «古文字与青铜器论集»第三集, 科学出版社2010 年版, 第 79 页。“食繁”之“繁”是繁鼎的省称, “食”表用途, 即饮食。 宽儿缶铭文“行缶”与宽儿鼎铭文“飤繁”对应, “行缶”也应该不会是出行或随葬之义。

另外, 我们注意到有几件铜器, 其自名中同时使用了“行”和其他自名修饰语, 构成了复合修饰语, 如南阳春秋彭射墓出土的彭子射匜, 铭文作: “彭子射之行会曳(匜)。”(«铭图»26·14878)叔考臣鼎铭文作: “巫为其咎叔考臣铸行繁鼎。”③黄锡全: «曾器铭文中之“曾子”称谓问题——附曾公孙叔考臣三器»,«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二辑, 中华书局2018 年版, 第163~176 页。彭子射匜的“行会匜”、 叔考臣鼎的“行繁鼎”都使用了带有“行”的复合修饰词。 “繁”是作为专名来使用的, “行”则是一个用法较宽泛的自名修饰词, 将“行”理解为用就比较合适。 “行”用作自名修饰词, 既可单独使用, 也可以和其他专名复合使用。④另外还有一件尹氏士叔壶, 铭文作: “尹氏士叔善父作行尊□”(«铭续»3·0832), «铭续»定为西周中期后段, 此器时代较早, 可以参看。

南阳夏饷铺鄂国墓地M1 出土了5 件鄂夫人行鼎, 属春秋早期,大小相次, 形制、 纹饰及铭文相同。②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南阳夏饷铺鄂国墓地 MI 发掘简报», «江汉考古»2019 年第 4 期, 第 36~46 页。其铭文作: “唯正月初吉己丑,鄂侯作夫人行鼎。”另出土有2 件簋盖, 形制、 纹样及铭文相同, 铭文作: “唯八月己丑, 鄂侯作夫人行簋。” 鄂侯为鄂夫人制作的行鼎和行簋, 是分正月己丑和八月己丑两批铸成的。 如果我们将此处“行鼎”“行缶”之“行”理解作随葬, 即鄂侯为鄂夫人制作的行器是专门为随葬而作, 那为何两批器物时间上相隔八个月, 这是不太合乎情理的。

(3)出土青铜器中确有一类是专门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 如:

上述专门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 自名中都没有使用“行”的修饰词, 而是在行文或自名中使用了明显表述随葬意思的“遣”“葬”, 这大概可以反证自名修饰词“行”不是表述随葬。 需要提及的是, 淅川下寺出土的敬事天王钟铭文中的“大行”等词语。 其铭文作: “唯王正月初吉庚申, □□□□自作咏铃, 其眉寿无疆, 敬事天王, 至于父兄, 以乐君子, 江汉之阴阳, 百岁之外, 以之大行。”(«铭图»27·15222-15230)赵世纲先生认为“大行”为帝王驾崩的讳称。③赵世纲: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青铜器铭文考索»,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 年版, 第361 页。杨华先生认为“百岁之外”除了理解为死亡、 丧葬之类, 很难作其他解释。④杨华: «“大行”与“行器”——关于上古丧葬礼制的一个新考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2 期, 第92 页。郭国权先生认为“大”应为“行大事”, “创大业”之义。 齐国货币上往往铸有“大行”二字, 意为“大为流行”。⑤郭国权: «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青铜器铭文集释»,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年, 第 23 页。韩宇娇先生认为“百岁”可以读为“百越”, 铭文意为在百越地区大为行用。①韩宇娇: «曾国铜器铭文整理与研究», 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4年, 第 132 页。文峰塔曾国墓地M21 出土的曾孙卲壶, 铭文作: “曾孙卲之大行之壶。”(«铭图续»2·0820)两处“大行”应该是一个意思。 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大行”与死亡、 丧葬相关, 确切所指还有待考察。

猜你喜欢

修饰词铜器金文
学加修饰词
殷墟妇好墓铜器铭文研究
刘朝中
山东日照地区出土汉代铜器鉴赏
我属“懒”
语法填空专练
欲探诗家笔中意 扣字品词解其味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铜器天艺 尽在婆娑斑斓中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