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和他的新化籍老师袁吉六

2020-11-30陈政初

湘潮(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一师国文大胡子

★ 陈政初

袁吉六,新化洋溪区苍溪乡戴家凼村人,一生热心教育事业,治学严谨,先后任湘中各大学、师范、中学国文教员。1913年,湖南省公立第四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第四师范”)创立,袁吉六被聘为第四师范教员,后转第一师范教员。毛泽东1913年考入第四师范,1918年在一师毕业,一直是袁吉六的学生。由于袁六吉蓄着长胡须,所以人们一般都称他为“袁大胡子”。

袁吉六是精通文字学的国文教员,最重视古文教学,而毛泽东由于受梁启超的“新文体”影响,喜欢写半文半白的文章,很自然就引起了他的注意。袁吉六戏称毛泽东的文章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为了矫正毛泽东半文半白的“新文体”、激发毛泽东学习古文的兴趣,袁吉六除在课堂里讲授古文外,还利用课余时间约毛泽东到自己房里谈话,告诉他“文章妙来无过熟”,要多读、多写、多想、多问。毛泽东听了袁吉六的话,从一家旧书店买来《韩昌黎全集》,看到错字甚多,就借来经袁吉六圈点、批注过的版本一一校正,逐篇熟读,并学作古文,请袁吉六批阅。袁吉六对他的这种刻苦学习精神很赞赏,夸他的文章“大有孔融笔意”,常批给其他学生“传观”。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说:“学校里有个国文教员,学生给他取了‘袁大胡子’的绰号。他嘲笑我的作文,说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半通不通,我只得改变文风。我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体。所以多亏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

袁吉六不仅关心毛泽东的学业,而且关怀他的革命行动。1915年上半年,省议会做了一个新规定,秋季开学时每个同学要缴10元杂费。有人误传这个规定是一师校长张干为了讨好上司而向政府建议的。对此,毛泽东等人很气愤,就写了一篇宣言,历数校长办学无方、贻误青年等事实。校长知道这件事后大怒,要挂牌开除毛泽东等7名同学。袁吉六等挺身而出,鼎力担保,使毛泽东等没有被学校开除。

袁吉六对毛泽东很器重,毛泽东也非常推崇这位老师。1918年夏,毛泽东在一师毕业后,投身革命。袁吉六也离开了第一师范,先后在省立第三女师(衡阳)、湖南大学执教。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与袁吉六失去了联系。

1932年5月7日,袁吉六卒于苍溪乡戴家凼村,享年64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得知袁吉六已在家乡去世,非常悲痛。为了表示对这位已去世的老师的敬意,在195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时,他特别邀请袁吉六的遗孀戴常贞到北京去参加观礼。此后,毛泽东每次回湖南,都要亲自或派人去看望戴常贞。“袁吉六先生之墓”就是1954年毛泽东回湖南时题写的。1963年,戴常贞因病做了手术,毛泽东一次就托周世钊给她带来了400元现金。在毛泽东的关照下,戴常贞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幸福。1970年戴常贞去世,享年88岁。

猜你喜欢

一师国文大胡子
转弯, 也是人生的一种前进方式
打麦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用教育信息化推动“一师一校”发展
做在大胡子里的鸟窝
Super Strong Beard 超级结实的大胡子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对俞秀松教育理念形成的影响
送你一朵北部湾浪花
大胡子传奇
大侦探辛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