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探索

2020-11-30

现代交际 2020年19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思政育人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8)

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和《教育部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高教40条),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中国特色英语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英语教学作为全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持续改革创新,特别是解决英语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长期存在的“两张皮”问题,以实现语言技能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与思想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育人目标。这就应当依托“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工程[1],按照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工作思想,依据国家《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国标),不断进行教改探索与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尝试在充分认识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时代意义的基础上,探讨其工作思路、实施原则和开展方式,以期持续创新英语教学,为我国本科英语类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可行性范式。

一、时代意义

正确认识时代意义是行动的先导和基本要件。置身于新时代,开展与创新英语专业教学,使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其时代意义主要体现在坚持育人目标、语言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教育贯穿全部教学工作的“四个必然要求”。

(一)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确定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6年修订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国家标准提出,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国标”提出的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及国际视野等要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所规定的树立学生正确三观、弘扬民族精神、实施道德育人、发展素质教育是一脉相承的。目前在校就读的英语专业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激励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促进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英语学科领域中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教学、研究、外交、商旅、跨文化交流的重任大责,是新时代英语专业的新使命、新任务。因此英语专业应更为重视思政教育,使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统一于坚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学方向。

(二)反映语言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

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媒介,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社会属性是其本质属性。英语教学是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第一场所,专业涉及的教材教参、课外读物、音像资料,在体现优美语言和感受文化情景的同时,也传递了人类共有的文化思想、公共行为和价值取向,但也不可避免地包含西方价值观、对华态度(特别是在政治类文章、新闻类文稿音像中),以及宗教文化信息。面对于此,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阐述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思想。要旗帜鲜明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辩证否定观认识和对待西方文化,坚持扬弃的方法论,注重推陈出新,使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统一于体现语言本质属性的教学指向。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在对外开放和互联网时代,学生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交汇的时空中,以及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现实中,学生的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有的政治信仰困惑、理想信念模糊,淡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崇高志向;有的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影响,不认同、不践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有的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评价标准错位,是非感、荣辱感、诚信感淡薄;有的自律性和法制意识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面对于此,要坚持价值导向的一元性,一以贯之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不断入脑入心、成为行为准则。要积极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义与利、公与私的道德取向教育。因此,英语专业教学应当更为重视思政教育,使课程思政统一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导向。

(四)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全部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通识必修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发挥主渠道作用,上好必修课的同时,要按照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教学方式,依托英语专业语言技能课与专业知识课,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面对于此,要建立思政教育与英语专业一体化育人模式。要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全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开发专业课所蕴含的正确价值观、人文观、历史观的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要运用语言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共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传递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价值选择力和是非辨别力。因此在英语专业教学应更为重视思政教育,使课程思政统一于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全部教学工作的教改趋向。

二、工作思路

开展与创新英语专业教学工作,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按照“立德树人”的教学工作根本任务,本着知识传授与价值导向相结合的理念,聚焦“全面提高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2],按专业语言、文学、文化的三个核心要素[3]着力实施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工程。在实践中,应做到“五个坚持”,使工作落地。

(一)坚持教学改革与提升学校管理相结合

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应当坚持辩证思维,通过教改实践,夯实学校管理基础,促进学校管理提升;通过管理质量提升,提高英语专业教学水平,落实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任务。

(二)坚持师生首创与顶层设计相结合

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作为一项系统工作,应当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尊重学生及教师首创,善于集中他们的实践经验,通盘考虑,进行顶层设计;注重运用顶层方案,开展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工作。

(三)坚持统筹兼顾与分类实施相结合

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应当创建开放的教学系统,从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出发,以其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着眼英语课程的关联性、专业性、多样性。既要体现英语专业是进行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共性,又要突出文学、语言学、翻译学等研究方向的特性:要坚持文学研究的专业本体性,注重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坚持语言学研究的社会科学属性,培养懂得基本社科调研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实践性人才;坚持翻译方向汉语与英语跨语言沟通的基本属性,贯彻培养中外互译和双语转换的跨文化交流人才的核心理念,突出双语特色。统筹兼顾、分类实施、有的放矢,彰显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专业特色。

(四)坚持促进学生成长与英语教学发展相结合

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作为一项全面工作,应当依据“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现代高等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注重学生与英语专业教学的共同发展。学生在完成课业任务中,为教学发展做出贡献;教学在实现培养目标中,为学生全面成长搭建平台。学生成长与教学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绽放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青春之花。

(五)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与其他相关社会科学相结合

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作为一项科学工作,应当讲求在区别中把握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思政教育把党的基本理论和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融为一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综合应用,为这些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平台;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统计学以本学科的研究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做了属于其本学科范畴内的新诠释,提供了方法论和借鉴,使其更加科学化、人文化、现代化。这些学科都以人的思想属性与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与应用范畴,因而能够彼此借鉴、相互贯通,提供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创新平台。

三、实施路径

英语教学融合思政教育,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英语教学,不能简单沿用传统经验,而应针对教学对象和教育内容的差异性,全面更新语言技能课和专业知识课的教学设计,采用“教师”“互动”“讲解”三种实践路径,展开多维协同的渗透式、交叉式、关联式教学。

(一)教师类

1.源头介入

依照现行教材,结合英语专业课程内容,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将相关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纳入英语授课教案。围绕语言技能课与专业导论课的知识主线,融会贯通专业学习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从源头上做到英语教学中的业务育人与政治育人、道德育人、文化育人相互衔接。同时,学校还可定期开展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激励教师对自我课程的思政内省与优化升级,并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积累,为后续修订、编研相关教材提供素材上的准备。

2.团队沟通

建立由英语专业授课教师牵头,院(系)辅导员、班级团支部与学生会成员、课代表参加的多层次教学团队。每月对授课情况进行讲评,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弥补短板,持续改进。定期调研学习进度,整合反馈意见,开展专题讨论、分析、研究学生的所说、所议、所评,做出研判,从而知晓学生的所想、所惑、所感,增强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针对性。运用现实问题引领教育走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案例—应用教学的良性循环。

3.人格魅力

教师要注重自我业务能力提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及时与学生分享英语专业相关领域的新动态、新成果,做到传道授业与时俱进、业务水平与日俱增。教师要遵循学生接受知识的自然规律,善于将教材的书面语言转化为逻辑清晰的教学语言,用渊博的知识博引旁征、风趣的语言生动表述,使教学具有亲和力、吸引力、感召力。教师要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恪守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自觉践行“高教40条”,既要成为学生专业层面的导师,又要成为学生精神层面的灵魂工程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他们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二)互动类

1.师生互动

授课中,根据讲授内容,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专业、人文、思想,以及当前社会热点等方面的双向英语交流,开展思辨性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用深入浅出、幽默诙谐、入耳入脑的话语,开诚布公地与学生沟通,解疑释惑。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中,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2.情景模拟

学校或院(系)可以开展模拟“联合国大会”“英语授课”“招聘”等活动,用英语情景再现国家社会生活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可以改编教材故事和世界名著,排演话剧,用英语情景重塑文化经典片段。在相关情景中,全方位训练学生使用英语从事教学、编译、外交、法律、商务、旅游、文化等活动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多维眼界,塑造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结合的高尚品格。

3.媒介运用

结合“网络思政”工程,充分利用互联网、校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公众平台、App等媒体,营造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良好氛围。定期组织学生学习中国日报(英文版)、新华网(英文版)有关国内外热点经济政治的新闻,将专业学习与社会热点有机结合,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同频共振。

4.社会实践

学校或院(系)可与文化及旅游部门、展会、运动会合作,组织学生作为青年志愿者对社会活动提供专业英语支持,包括英语讲解、公共交通英语播报、114电话查询翻译、路标及指示牌规范英译等服务。在学生的亲力亲为中,锻炼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对新生事物的兴趣,历练使用英语从事社会活动的实操能力。在学生的耳闻目睹中,加深对祖国日新月异发展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提升思想情操和爱国情怀,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三)讲解类

1.阅读分析

开展中外名著平行文本对比阅读与分析,阅读文本映射社会现实,外国文化对照中国实际[4],譬如在英文课文中有纳尔逊·曼德拉以物言志的Mandela’s Garden(曼德拉的花园),中文也有矛盾的散文名篇《白杨礼赞》;莎翁著名悲剧King Lear(李尔王)中的国王凄凉晚从景,也能看到一些司马迁笔下“停尸不顾、束甲相攻”的齐桓公悲惨结局的影子。对这些主题相似的中外名篇展开跨文本对比阅读,总结共性、反思差异,分析作品的中心思想、文化内涵、文学价值、历史背景、现实意义,使学生陶冶情操,获得审美感,提升鉴赏、评价与批判的能力。

2.主题演讲

开展英语演讲大赛,以国内外重大事件与活动,国家庆典,建校或建院(系)纪念日,中华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校园文化为主题,用语言讲述中国梦、“一带一路”倡议,新中国发展成就,追忆历史文化和当代文化经典,在阐明事理和抒发情感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艺术和德才学识修养。还可以开展人物宣讲,用英语宣扬先进人物,历史名人、爱国人物,激励学生见贤思齐、志存高远、奋发学习,树立伟大时代、伟大奋斗、伟大征程的宏大格局。

四、结语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改革关键。衡量这项工程实践效果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英语人才;是否有利于创新中国特色英语教育教学;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项创新工程、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改实践应当本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态度,坚持认识的辩证过程和客观规律,不可坐而论道,也不可一蹴而就,更不可毕其功于一役。要从英语专业教学实践出发,重心下移,沉下身子,从自身课堂的教学目标、设计理念、授课内容、运行机制和考核评估等方面入手,依托现有平台积极开展教学应用研究,不断丰富可操作的方法。同时亦应从制度建设、效果评价、学术研讨等方面入手,构建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将实践成果上升为课程编制的规律性认识和教学理论。只有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持续探索,形成语言技能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和思想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课程思政”才能真正融入英语课堂,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英语教学的新气象新局面,完成立德树人的历史任务。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