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航标远程遥测遥控系统研究
2020-11-30王推陈魏伟湛江航标处
王推陈 魏伟 湛江航标处
海上航行相关系统作为航运相关活动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发展意义。在国内航运规模日益发展进程中,应全面提升航运安全性。现阶段,航标测控系统在航运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较为核心的检测技术为GPS与GPRS。然而,GPRS信号测控范围受限,难以全面落实较大距离的航标测控。为此,以北斗卫星通信技术为基础,尝试解决航标测控的相关问题。
1.航标远程测控技术系统的发展现状
在数字航标引入同时,远程测控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与发展,逐渐发展成为新型航标远程测控系统的关键应用技术。航标远程测控技术的全面应用,有效提升航标相关管理活动的效率,加强公共服务效能,营建安全稳定的航运环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现阶段,航标远程测控技术在实际应用期间,主要功能表现为:航标监控、状态预警、自控供电设备等。
系统中引入的自检技术有:PLC控制系统,具有个性化编程性质;RTU遥控系统,完成航标遥控任务;NMT蜂窝通信设备,具有接收通信信号的能力;卫星通信,用于传输海上通信信号。国外数字化航标发展时间较长,在上世纪90年代即开始应用航标远程测控系统。国内航标远程测控系统应用时期较晚,启用于2000年,现阶段在北方海区应用较为广泛。现阶段,国内航标远程测控技术在实际应用期间,存在较多技术问题尚未给予有效解决,比如渤海地区海域表现出危险性浮标,通信问题并未给予有效解决。北斗卫星通信技术有效解决了航标远程测控系统的相关问题。
2.北斗卫星通信的融合必要性
国内自主研究而成的北斗卫星通信相关技术,其应用性能在于:全球卫星通信能力,以GPS定位与导航服务为主;双向通信功能,借助短报文完成通信传输,通信信号覆盖面积较广,有效解决GPRS信号覆盖面积受限的问题。依据航海相关文件内容,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可全面建设航海保障体系,此系统具有完善的航海保障功能、先进的测控技术、合理的应用布局、运转协调能力佳,应对突发事件具有较强的响应能力,高效提供全区域的保障服务。
为实现三年内的航海保障建设,应将航标管理与维护双重工作全面加强,保障航标工作的有序性,提升其管理效能,增强其维护能力。其中,卫星导航、通信技术双项供应,作为构建助航网络的核心元素。国内建设的北斗卫星通信系统,采取的是演进式卫星建设,具有精确定位功能,可提供授时性通信服务,通信覆盖面积较为广泛,满足于航标远程测控技术的各项应用需求。尤其是在解决偏远位置航标测控方面,拥有良好的应用优势,以此促进国内航标遥测技术稳步提升。
3.北斗卫星通信融在航标远程测控系统的应用
3.1 运行原理
北斗卫星通信融合于航标远程测控系统中,旨在全面解决测控系统的较远距离通信问题,提升远程测控系统的整体应用性能。系统整体设计的运行原理,等同于一般测控系统,主要包括信息监测系统、远程测控终端设备等。航标远程测控应用的终端设备,借助数据采集设备的运行,完成航标工作状态的有效获取,继而完整封装采集数据,由通信系统完成发送操作。
在实际应用北斗卫星通信系统期间,给予信息数据有效封装,借助北斗卫星相关通信模块,完成信息传输与发送,经卫星传输网络,将其有效输送至北斗卫星服务器,以服务器为技术支持,有效解码接收的数据信息,继而将解析完成的信息,完整发送至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针对接收数据,采取数据过滤操作,将航标信息有效存储于数据库中。此外,服务器针对已接收的数据信息,开展定期检测流程,提升数据有效性的处理效率,将检测结果有效存储于数据库中,便于用户提取与查看。
在系统正常运行期间,查询航标终端传输的远程测控数据,在用户登录页面完成,并发送远程测控相关指令。由代理服务器完成指令发送,开展有效的数据实时监测流程,对收集的数据信息加以重新封装,继而借助特定端口完成封装数据的传输指令。北斗卫星通信对应的服务器,在接收数据相关指令时,借助通信网络,将处理完成的数据完整传输至目标设备,由接收数据信息的终端设备,对封装数据信息加以解码,完成相关数据处理的执行指令。
3.2 系统设计
在设计系统架构期间,结合航标远程测控系统自身结构功能的繁杂性,应有效处理航标远程测控系统中被动嵌入的模块,比如卫星通信,以此发挥嵌入式融合效果,增强系统的应用功能。航标远程测控系统的应用功能,具体表现为:网络应用平台、高效率宽带连接、硬件系统等。系统功能有:网络管理、系统通信服务、服务器功能、软件管理、数据处理与管理、自检程序等。因此,在北斗卫星通信系统融合期间,可选择SAN架构的设计模式,完成航标远程测控系统的搭建工作,提升各系统应用模块的联通作用,给予通信功能有序运行的技术支持。
RAID完成数据存储、北斗卫星网络完成数据传输,此两者系统在实际应用期间,数据传输流程为:服务管理器中有效收集数据信息;报文组织模块,加以数据处理;虚通道Buf,给予数据传输提供缓冲服务,减少数据传输发生问题;光纤链路接口,为数据传输提供网络支持;数据信息在光线助力下,成功传输至通信系统。北斗通信系统将信息传输至RAID模块中,称之为逆过程,其中报文组织模块的相关功能,由报文整合模块替代,其余程序不发生改变。在此系统架构实施设计期间,有效完成通信服务的各项需求。
3.3 通信系统搭建
通信系统整体设计,作为北斗通信系统应用的关键元素,借助北斗通信系统与航标终端两者之间完成的数据交互功能,实现信息传输、指令传达。在通信网络实际接收航标传输数据信息时,依据系统定义完成通信协议的传输任务,验证信息有效性,有序开展信息拆包与组包等流程,保障应用程序完整接收数据包。在监控系统传达指令类数据信息期间,应采取的传输流程为:验证信息真实性,将其传输至航标信息接收终端的相关设备。应用系统之间开展通信操作时,系统应有效储存已接收的数据信息,借助北斗服务器完成存储操作,存储位置为缓存列表,继而由系统为通信提供服务接口。
在此接口完成相关打包数据的上传与存储工作,由后台应用程序有效接收打包数据,同时将远程测控数据完整传输至收发列表中,借助北斗网络完成远程测控数据的传输指令。用户在实际操作期间,远程测控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交互式操作平台,用于完成Web交互式界面的数据传输,针对Web程序收发的终端信息,给予相关技术反馈,以直观形式将收集数据完整展示,为用户开展航标远程测控管理提供技术便利。
3.4 系统运行
北斗通信系统运行期间,其嵌入在航标远程测控系统中,旨在全面收集信息数据。部分来源于航标终端、北斗通信网,借助Web接口完成指令发送,将数据信息存储于北斗通信系统的收发列表中。在通信传输的全程序中,借助北斗通信、卫星通信两者之间的信息交互,有效完成各类信息的传输指令,比如航标定位信息,以此解决传统通信系统信号覆盖面积受限的问题,减少信息孤岛问题发生。
4.结论
综上所述,北斗通信技术融合于航标远程测控系统中,具有诸多应用优势,有效解决传统航海通信存在的各类不足,为航海通信服务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保障航海相关活动的安全,发挥航标远程测控应用的最大化价值,有效推动航海相关活动与边防事业的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