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改革特点 聚焦兵员质量 持续推动新时代征兵工作创新发展

2020-11-30陈连威

国防 2020年3期
关键词:兵役机关部队

陈连威

内容提要:实行一年两次征兵,是国家着眼构建新型征兵工作体系、有效解决部队战斗力“缓升陡降”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兵役政策制度调整改革的重要内容。省军区系统各级作为地方政府的兵役机关,必须牢牢把握兵役制度改革新特点、聚焦提升兵员质量新要求,持续推动新时代征兵工作创新发展。一是改革后征集窗口增多、潜力底数扩大,要求征集准备更加精准高效;二是改革后征兵贯穿全年、工作周期压减,要求组织实施更加规范有序;三是改革后补兵次数增多、单次兵员补退数量减半,要求征需对接更加紧密顺畅。

实行一年两次征兵,是国家着眼构建新型征兵工作体系、有效解决部队战斗力“缓升陡降”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兵役政策制度调整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征需双方精准对接,推动兵员质量持续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省军区系统各级作为地方政府的兵役机关,必须牢牢把握兵役制度改革新特点、聚焦提升兵员质量新要求,完善政策规定、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推动征兵工作向规范化、精细化转型发展,确保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征集更多高素质、专业化优秀人才。

一、改革后征集窗口增多、潜力底数扩大,要求征集准备更加精准高效

实行一年两次征兵,征集时间由每年9月份一次,调整为3月份、9月份各一次。一方面,通过增加征兵次数,优秀适龄青年拥有了更多参军机会;另一方面,3月份和9月份两个征集时间窗口,与大学“就业季”和“毕业季”相契合,有利于征集更多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入伍,客观上为兵役机关选拔人才创造了条件。因此,必须抓住有利时机,精准进行征集准备,确保兵员潜力充足。

一要加强征兵宣传教育。军地各级宣传部门和征兵办公室要在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统筹网信、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等军地各方力量,着力形成筹划科学、军地参与、衔接顺畅的征兵宣传教育工作格局。要牢固树立常态宣传工作理念,推动国防知识普及、兵役政策宣讲与全民国防教育深度融合;充分运用网络媒体平台,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宣传教育网络,扩大征兵宣传辐射面和影响力;积极利用高校放寒暑假前、组织毕业招聘会等时机,集中力量开展针对性宣传活动,组织院校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开展一对一动员,打通征兵宣传“最后一公里”,增强征兵宣传针对性实效性。

二要精细展开潜力调查。各级兵役机关要聚焦部队所需,精细展开兵员潜力调查统计。在技术保障上,强化全国征兵网功能,引接户籍管理、教育、卫生等行业领域信息,建立适龄青年电子档案;结合国防动员业务信息系统建设,贯通连接各级兵役机关信息平台,实现兵役信息异地共享共用。在组织实施上,与驻地公安、教育等部门和高校建立工作对接机制,精确了解部队亟须专业在高校和社会技能人才群体的分布情况;细化完善预征对象电子档案,确保兵役机关实时掌握其学历专业、身体状况、特长技能等信息,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兵员征集提供依据。

三要紧前完善配套政策。聚焦大学生这个重点征集群体,着眼征集更多大学毕业生和大学本科在校生,尤其是备战打仗亟须的理工类大学生,持续加大政策研究力度,制定出台一系列实在管用的入伍激励措施。比如,硬化退役大学生士兵选换专业、报考公务员等方面的优待政策,健全部队岗位分配制度和选拔培养机制,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士兵成长发展路径;完善配套优待安置政策,建立健全“分批移交、集中安置”的移交安置机制,探索实行服役年限越长、个人贡献越大、享受待遇越好的优待安置制度,引导高素质青年安心服役、长期服役,推动兵员结构不断优化。

二、改革后征兵贯穿全年、工作周期压减,要求组织实施更加规范有序

实施一年两次征兵,征兵工作周期由12个月调整为6个月,征兵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界限更加模糊,体格检查、政治考核、役前教育、审批定兵等环节衔接更加紧密,征兵工作频次更快、标准更高,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程序方法,推动征兵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一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常态化设置各级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明确组织架构、人员设置、工作制度和相关保障,改进临时组建、随机抽调的工作现状,切实为征兵改革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着眼一年两次征兵改革任务末端落实,进一步强化高校征兵工作机构和基层武装部建设,从制度层面理顺工作指导链路、调整配齐工作人员,确保征兵任务在末端落到实处。

二要压紧压实责任链条。注重战斗力评判标准,修订完善征兵工作量化考评办法,推动征兵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评体系,树立创先争优导向;聚焦征兵工作责任落实,制定出台征兵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各级政府、兵役机关,以及宣传、教育、卫健、公安等部门征兵工作职责,强化军地责任意识;综合运用督查、考评、惩戒等措施,推动形成地方政府统一领导、兵役机关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分工落实、高等院校全力配合的征兵工作格局。

三要优化改进征集方式。适应一年两次征兵新形势,创新优化征兵工作组织程序、方式方法。在体检组织上,可按照部队岗位对兵员身体素质的不同需求,差别化设置体检标准,对一般类岗位放宽个别指标合格范围,简化体格检查科目流程;改进现行征兵体检模式,逐步探索走开国家指定医院体检与适龄青年自行体检相结合,全国各地共享互认体检结果的征兵体检方法路子。在政治考核组织上,可依托全国征兵网和公安网,建立政治考核网上联审机制,优化考核流程,强化走访调查,让信息多跑路,减少应征青年负担。此外,要科学统筹役前教育、审批定兵、新兵交接等环节,确保征兵各项工作并行展开、压茬推进、高效运行。

三、改革后补兵次数增多、单次兵员补退数量减半,要求征需对接更加紧密顺畅

实行一年两次征兵,单次兵员补退数量减半,既能够有效缓解部队兵员大进大出问题,也对构建新型征需精准对接机制、推动兵员质量跨越式提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应逐步将当前主要由部队抽调干部骨干领兵、训兵的工作模式,调整为主要依托训练机构领兵、训兵,训练机构和兵役机关共同展开新兵交接的工作模式,切实减少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干扰,确保部队能够更加集中精力聚焦备战打仗。

一要完善需求提报机制。建立部队岗位需求评估系统,对全军各军兵种部队现有专业岗位进行系统梳理,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靠义务兵征集难以有效满足“缺口”的航海、航空、网络、小语种等作战部队紧缺急需专业岗位(以下简称作战急需岗位),另一类是除作战急需岗位外的其他岗位(以下简称普通专业岗位)。为便于操作,对普通专业岗位,可依据其对兵员身体素质、文化程度、专业特长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将岗位划分为身体类、技术类、普通类等固定类别。在需求提报时,部队自下而上汇总兵员需求:对作战急需岗位,主要汇总掌握所需兵员的专业类别及具体数量;对普通专业岗位,主要汇总掌握各部队身体类、技术类、普通类等固定类别岗位所需人数。

二要完善协调对接机制。区分作战急需和普通专业两类岗位着眼解决的不同问题,分别建立征需对接机制。对于作战急需岗位,国家层面根据部队提报需求,组织各级兵役机关会同教育部门进行潜力摸底,并根据各地潜力情况,将征集任务分配至各级兵役机关。对于普通专业岗位,部队汇总需求后,将其通告所属各训练机构,训练机构根据兵员属地来源,将需求告知相关兵役机关。兵役机关要根据部队岗位需求,在现有体检政审、学历审核基础上,增加军事职业能力、文化程度、体能等考核指标,完善与部队岗位评估系统衔接配套的新兵综合素质考评体系,并作为审批定兵的重要依据,确保最大限度满足部队需求。

三要完善考核分配机制。着眼解决供需“两张皮”、征用不一致等问题,精准做好兵员岗位分配。对于作战急需岗位,参照定向培养士官模式,纳入全国高考招生计划,依托专业院校选拔培养,入学前明确部队岗位,在校期间完善管理、教育、训练、保障等制度,毕业后直接以士官身份精确补充到对口岗位。对于普通专业岗位,兵役机关依托新兵综合素质考评体系,按照身体类、技能类、普通类等固定类别考核指标,分别汇总整理预定新兵考核成绩并进行排名。新兵交接时,将定兵人员档案资料和考核情况一并提供给训练机构。新训结束后,训练机构综合部队岗位需求,参考预定新兵各分项成绩排名,并依据其训练期间的综合表现,将受训新兵依次择优分配到用兵部队,再由部队分配到具体岗位。

猜你喜欢

兵役机关部队
俄部队军演
2021年度全国兵役登记工作启动
儿在部队又立功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社会版(十一)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