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整体性研究

2020-11-30□李亿,蓝

桂海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总书记历史理论

□李 亿,蓝 天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围绕“新时代应该坚持和发展怎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主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互动与深化发展,我们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八个方面重点任务,对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时空语境中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历史性课题。

一、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历史整体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一段由多重主体和属性有机统一的整体性历史发展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指出要深入研究党建理论和实际问题,总结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经验[1]。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历史整体性囊括在党建的社会主义属性和人民性之中,主要体现在党建历史方位的整体性、历史意识和价值的整体性以及历史结果的整体性上。

(一)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构型于整体的历史方位

党的十九大深刻指出,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新坐标,面临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最大现实。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与战略判断自此形成。这样的时代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征,是一个集聚流变性、多样性、复杂性与挑战性于一身的时代。新时代的世情、党情、国情、民情和军情乃至中华民族对整个世界的影响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等现实问题,无疑又给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发展现实的多样性、艰巨性、复杂性,决定了党的建设要有整体性思维。

(二)历史的整体性与历史意识和历史价值的整体性密不可分

正是基于新时代历史方位的重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必须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的探索史、中国人民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奋斗史、党执政的治国理政史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中去考察。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认识党的建设的伟大意义,审视党的建设的价值意义,本身就体现出了总体的历史意识。树立起历史意识的整体视阈,要存有重视历史的态度、研究历史的思维和借鉴历史的传统,在历史进程中去把握党的建设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历史价值归根结底是由历史意识揭示出来的,有了历史意识的科学指导,又在历史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历史价值的整体性日益突出。每一个历史方位阶段都拥有不同的历史价值,汲取党建工作价值经验承上而启下,支配着人们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全方面的理解与审视。历史价值的整体性实质也就是一种多样化视角和多元化内容的价值体现。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历史价值不仅仅被反映在政治领域中,也是在一个综合的整体层面之上,需要运用经济的视角、文化的诠释和社会的磨砺方可更好地体现。

(三)历史的整体性最终落脚在尊重历史结果的整体性上

历史结果会因为历史主体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而呈现出多种形式,根据每种形式可以总结出不同的经验。就党建工作而言,有内容上的结果、形式上的结果、方法上的结果等。对于历史结果整体性沉淀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在“四个伟大”建构的历史空间中去推动党建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历史结果归根于历史唯物主义所提出的“历史必然性”,因为历史自身的运动和发展衍生出必然的历史结果。党和国家在推进伟大工程中不断铸就新的历史结果,确保于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行稳致远,在伟大事业的征程中始终作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应对风险挑战中始终当好人民的主心骨。

二、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时空整体性

时空整体性包括时间维度和空间范畴的整体性。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产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而是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厚土壤和习近平总书记个人政治实践高度互动中产生的。“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3]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既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中国化发展,同时也是总书记个人政治生涯的生动展现和总结。就这方面而言,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其个人党的建设理论及实践的时间承启。

(一)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一以贯之的承续性与时代性

唯物主义史观向来强调要将理论放置于时间整体性之中,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探寻问题的本质。既要看到理论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环境,又要看到理论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未来趋势。简而言之,要把理论放在整个时间进程里去分析。因此,把握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整体性就应当立足时间维度,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形成过程与各个阶段中去认识和理解。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优秀品格的继承和对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发扬,这是其历史来源。而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寻和对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坚守,则是其未来发展的根本趋势。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之实践,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本质特征”“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鲜明的品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永远奋斗”“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等创造性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境界。

(二)习近平执政生涯过程中关于党的建设认识和实践的一贯性与持续性

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发展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经历和执政生涯戚戚相关。作为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直接塑造者、有力诠释者和主要推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多层次的建设实践和全方位的探索思考可谓是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最早可追溯至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在上山下乡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就担任了大队支部书记,将党的建设工作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身体力行、以身则作,始终坚持做模范带头人等务实的作风和情操。青年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4]。在正定执政期间,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得到了初步发展,《知之深爱之切》记录下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思考和论述。而后的宁德、福建以及浙江主政时期,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提出了“党的思想理论先进性、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进党的作风”“反对腐败”等具有创造性的论断和论述。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党的制度建设,他指出:“要狠抓制度执行,扎牢制度篱笆,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总揽全局的高度对党的建设制度进行了一系列论述,从而形成了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党的建设新观点、新论断。

(三)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与独特的空间整体性密不可分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永远在路上。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是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时态描述,全面从严治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还特别注重分析和把握党当前所面临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严峻性的考验和挑战。把没有完成时的状态和深刻把握现实系统结合,构建起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第一维空间坐标。“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是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第二维时空坐标。如若不能完善党的建设,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大力突出强调问题意识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在讲思想建设时,突出强调“总开关”的问题;在讲组织建设时,突出强调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的问题;在讲纪律建设时,突出强调“四风问题”;在讲反腐倡廉建设时,突出强调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一条突出坐标轴。尽管面临着诸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保持好战略定力。这个定力就体现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价值定力,体现在“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使命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定力,体现在“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定力,体现在“必须坚如磐石、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的工作定力。

三、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整体性

理论的整体性,是指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是一个结构严谨、内容完整、逻辑系统的科学理论架构,内在各要素关联不可分割。马克思指出,理论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满足需要的程度[7]。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以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主题,涵盖了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方略。它是通过一定逻辑架构将各个部分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任何单一局部都不具备的整体性功能,而不仅是各个部分简单的机械叠加。习近平总书记自觉运用整体性原则去领导和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发展,并十分善于运用系统思维来把握党建进程中的各种现实问题。这种思维拓展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视阈,丰富了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一)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整体性集中体现在理论形成特质上

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整体性,它的产生是围绕人类解放宗旨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鲜明的以广大人民为主体的政治立场、重要的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崇高的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要求我们不是单纯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某个观点,而是要从整体上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同理,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也要遵循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并以此为指导去开展党建工作的实践,因为党建工作的实践所面对的问题也是具有整体性的。

(二)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整体性集中体现在理论内在逻辑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党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达到一种全新的高度,更需要运用最新的理论去加以概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新目标:“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8]。四中全会指明改革的关键在于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9]。五中全会则强调要想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应当:“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10]。六中全会补充说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增强拒腐防变和防御风险能力[11]”。党的十九大则提出了“一条主线、六大建设”的党建工作格局。出卷人、阅卷人、答卷人的历史互动是党建科学思想体系的布展逻辑。在这一逻辑之上,形成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目的、方针、主线、总体布局、目标和相互关系。“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体现了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整体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着力点的整体性;时代前列、人民拥护、勇于革命、朝气蓬勃等相关表述体现了党的建设目标的整体性。整个党的建设理论形成了主题目标鲜明、内容相互贯通、逻辑层次严密的思想体系,正是这种严整的内在逻辑使得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能够经得住质疑和考验。

(三)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

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每一部分都必须放到整个内容体系中来认识,放到与其他部分的相互关联中来认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形塑了新时代党建的总体布局,七块内容之间彼此贯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一个多面的整体。而这种整体性还体现在党建总体布局的各个方面,各个方面本身也是一个整体的理论要素。譬如论述政治建设时,强调“政治方向、立场、纪律、规矩、原则和道路”的整体结合;论述组织建设时,强调从宣传主张、贯彻决定、领导治理、团结群众、推动发展的整体维度去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讲党支部的职能时,强调“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系统功能;讲党的纪律建设时,强调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和生活纪律的有机整体;讲反腐败斗争时,要构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机整体;讲监督体系时,强调形成“自我、群众、组织、民主、同级与日常管理监督”的整体监督网络和“党内、国家机关、民主、司法、群众及舆论”的整体监督合力;论述增强执政本领时,强调“学习、领导、改革创新、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和驾驭风险”等本领的整体性提升。由此可见,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任何一个部分研究都不是浅尝辄止,完全可以独立成为一种理论体系,有着自身坚定而彻底的理论立场和理论目标。

四、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方法整体性

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不仅重视在理论上强化党的建设,同时更加注重实实在在的实践举措,强调管党治党的方法落实,始终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12]。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蕴含了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和方法论,形成了体系完备的党建实践指南,具有方法论上的整体性,是一个艺术的整体。这一点从十九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述中可以明显看得出来,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概括与指南,又有落实落细的政策举措,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政治保障与组织保障。

(一)坚持全面的系统论和突出重点的两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全面系统论与重点两点论的结合是方法整体性的突出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13]党的建设工作需要科学的方法论作支撑。他强调:“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因而,“首位”“根本要求”“首要任务”等具有标示性的词汇大量出现在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二字。全面的对象涉及全体党员、各级组织,涉及到党的中央到地方组织;全面的领域涉及到党的思想、组织、制度等方方面面,十个指头弹钢琴,而不是某一方面的从严。要善于一分为二地看待新时代的党建工作,全面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强调全面的同时,党的建设也并不是毫无主次、毫无章法的,而是根据各个时期、各个地方、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和主要矛盾,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强调要抓住关键少数、要突出重点问题。

(二)坚持正面和强调反面相结合的方法

正反相生、抑扬两面结合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重要方法。新民主义主义革命时期就形成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的党内教育方针,注重在党内选树模范党员代表,从张思德、雷锋、王进喜到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等杰出楷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品格;同时又重点抓反面典型,不断进行党内警示教育,从刘青山、张子善、高岗、饶漱石到周永康、薄熙来、令计划等反党贪腐分子,无不从另一个侧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巨大勇气。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继承并不断发扬这一传统,坚持破立并举。例如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上,一方面积极彰显党内的优秀政治文化,构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另一方面,又及时分辨和不断反对党内不良的政治文化,比如中共中央引发的《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提到要坚决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狠刹不正之风,破除封建糟粕,坚决防止和反对消极文化。在反腐倡廉建设上,既坚持不断巩固、系统总结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取得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压倒性胜利。同时又不断纵深推进反腐倡廉,向世人昭示,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绝不是阶段性的修正举措,而是长久性的、常态化的战略选择。党的十九大强调必须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14]。十九大以后,张少春、王晓光、冯新柱等一批省部级高官相继落马,充分反映了党对反腐倡廉的决心、恒心。

(三)坚持顶层设计和突出基层探索相统一的方法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积极主动地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多次强调必须本着大无畏的精神去增强和落实管党治党的意识与责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的一个首要表现就是要强化党中央管党治党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就深刻指出,我们党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2]。这属于党中央的顶层设计,在这个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标志性胜利,使得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另一方面,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又极为重视基层党组、党支部、普通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建设整体中的作用发挥。要以组织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员教育管理阵地和团结服务群众阵地的作用;充分发挥普通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新时代的党建工作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领域,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基层探索,都能够在实践中找到创新点。没有顶层设计的基层探索会造成党建工作混乱不明的状况,缺少系统性与全局性的指导。而没有基层探索的顶层设计则无法实现党建机制实质性的改革与发展。因而,促使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紧密结合与良性互动具有深刻的必要性。

(四)雷厉风行狠抓落实和突出久久为功相统一的方法

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坚持思维的多样化,科学制定、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结合实际推动工作,创新手段提升工作。将党建工作制度化具体落实在制度化的领导和组织、制度化的实施与监督、制度化的反馈与调节和制度化的评价与保障这几大环节里。工作机制是党建工作的核心要义,需要充分建构起党组织的参与机制、经费保障的财政机制、部门利益的协调机制和工作考核的激励机制。在推动党的建设进程中,提出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创造性地提出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敢于瞪眼黑脸,勇于执纪问责。[15]在突出狠抓落实的同时,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又着重强调久久为功的常态化、制度化党建。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法规纪律建设,先后出台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内生活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制度文件,建立起了丰富多元的制度体系;在监督体系方面,自上而下建立了监察委员会,制定了国家监察法等等,用一系列的硬举措,兑现了中国共产党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长常结合”的庄重承诺。

猜你喜欢

总书记历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新历史
总书记的告诚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