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对中国养猪产业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20-11-30常燕
常燕
(河北省景县农业农村局河北衡水 053500)
非洲猪瘟作为一种传染性极高的烈性疾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我国最早的一例非洲猪瘟是在2018 年被发现,随后疫情很快扩散,在我国的部分省市均有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非洲猪瘟疫情的不断传播,不仅影响非洲养猪行业的发展,同时给中国养猪行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要对发生猪瘟的原因以及特征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避免非洲猪瘟给中国养猪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1 非洲猪瘟的发病症状及其流行特点
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病猪通常并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也不会立刻就死亡,而是根据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表现,最急性的病猪在发病后,也是最初表现出食欲不振,产生一些惊厥的症状,随后在几个小时的时间内死亡。个别的猪会在出现食欲不振情况后,体温升高,并且持续3~5d,随后体温会下降,然后发生昏迷,直至死亡。很多病猪在感染初期会发生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的现象,在皮肤表面也会产生一些出血性的部分。而一些亚急性的病猪,在发病后,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腹部、耳朵以及鼻子周围出现一些出血的斑点,而且多数病猪还会出现咳嗽的症状,在鼻腔和眼部也会出现一些分泌物,呈现精神不佳的现象[1]。
此外,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是死亡率高、传播速度快,但是这种传播只是在猪和野猪之间进行的,经过感染的病猪,其分泌物以及排便中都存在病毒,而且非洲猪瘟的传播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寄生虫进行传播,也可以在生猪和寄生虫之间产生循环感染,传播方式多样,在多种物体上都可以寄生。所以对非洲猪瘟病毒的解决难度相对较大,人们应该及时发现,及早处置,同时也要做好防御准备工作。
2 中国养猪产业应对非洲猪瘟的有效策略分析
2.1 对养猪场环境进行消毒
养猪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卫生保障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除了每日保证对猪舍定期进行清理工作之外,对猪舍的消毒工作也要提上日程,这是防治疫病传播的关键措施,消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控制疾病的发生率,及时切断病源传播途径,将疾病发生的概率降低,充分保证养猪场环境的安全性。
2.2 加强日常防控管理
非洲猪瘟的暴发给中国养猪产业带来较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有效避免非洲猪瘟给中国养猪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养殖人员要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以此确保猪群健康生长,进而推动养猪产业的蓬勃发展。鉴于非洲猪瘟没有相应的疫苗,无法通过疫苗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养殖人员只有通过加强日粮管理、精准营养等方式进行有效防控,以此提高猪群抵抗外来感染的免疫力,与此同时,在饲料调配工作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充分做好猪饲料调配以及喂养的相关工作,以满足不同品种猪的生长需要,培养出健康的猪群,为规模化养猪场疫病防控工作打好基础。
2.3 加强对养殖户的专业培养
养殖户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应该自觉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注意关注疫情方面的信息,定期进行相关培训,能够准确合理的做好综合防控工作,对发现的疫情,要冷静分析,及时做出相应举措,以防止更大范围的传播。另外,养殖人员要重视饲养环节的工作,禁止将餐厨的剩余物喂猪。
2.4 做好卫生防护工作
非洲猪瘟从临床上来讲,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所以一定要做好综合性的防控举措。最重要的就是从养猪场、屠宰场等这些大规模的场所做起,同时还要加强对运输登记方面的严格排查,从源头抓起,最大程度地减少非洲猪瘟通过这种形式进入市场,禁止从其他省市输入畜禽,使一切病毒的传播都降到最低。养殖人员需要注意养殖场的管理,在平时的养殖中要注意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定期进行消毒杀菌,与此同时还要时刻关注此方面的疫情消息,及时做出一些疫情准备工作[2]。
3 结语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不仅不利于养猪行业规模扩大,同时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养猪行业发展势头较好的前提下,养殖人员要注重日常卫生管理、做好消毒工作,同时严禁从其他渠道进行猪种引进工作,避免非洲猪瘟得到大范围传播,进而影响我国养猪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