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幸福论的内涵、挑战及实践要求

2020-11-30

现代交际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劳动总书记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人,劳动作为人生存的手段,是生活的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是劳动创造价值,人类通过劳动有目的地改造世界获得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并且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劳动的方式和方法有所不同。现在,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社会发展需求更加多元,质量要求更高,因此对于劳动的要求也有所变化。

一、劳动是人的本质

马克思将劳动作为人的本质,把劳动视为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自由解放的重要途径。奴隶社会中,奴隶的劳动甚至是自己的人身都属于奴隶主,不具有任何自由,过着被人支配的生活,只能追求基本的生存需要。资本主义时期,劳动者一无所有,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以满足生活需要,资产阶级无偿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劳动会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在未来社会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人会挣脱异己力量的控制,实现真正的自由,因此,把劳动看作人类的本质,把劳动和社会发展及人的解放联系在一起。人们通过劳动创造价值,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同时,也会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人类自身解放。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造了劳动价值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本文从广义上来理解劳动,理解劳动的价值功能。首先,人类劳动推动着社会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民劳动史,各民族人民通过劳动实现了民族解放,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正是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推动我国发展至今,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其次,广大人民的劳动是实现自己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劳动不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在工作和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意义,“劳动过程不仅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而且也是主体自我实现的过程”[1]。最后,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是在劳动中实现的,在实现自己发展的过程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如20世纪80年代初,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的“六老汉”就是在实现自我精神满足中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劳动幸福论的内涵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2]46强调了劳动的重要价值,指出劳动的重要地位,引导广大人民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鼓舞人民通过劳动实现价值。在2019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狠抓劳动教育,并且要推进教育法修订。《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和发布,都表明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用辛勤劳动创造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这里实际上是围绕以人民为主体,从三个层面论述了劳动幸福论的深刻内涵:一是通过劳动为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二是通过劳动为中华民族创造美好未来;三是世界层面,通过劳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为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问题,是真正的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形象表达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进精准扶贫,立足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补足民生短板,注重推动新农村建设,让人民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拥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2.为中华民族创造美好未来

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丰功伟绩。民族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实现共产主义不懈奋斗。一方面,当前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之间的交流持续加强,任何一国的发展都是处于世界大发展之中。另一方面,世界上“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仍然存在,一些民族处于被束缚和被压抑的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坚持在实现中国发展的同时,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是对“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同处一个世界”的践行,要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实现共赢。

三、劳动幸福论的现实挑战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2]175-176习近平总书记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问题,围绕奋斗做了许多重要论述,尤其鼓励青年坚持奋斗。广大青年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世界各国的交流前所未有的密切,中国越来越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广大青年要抓住机会,迎接挑战,用劳动来为社会和自身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1.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带来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这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做出的符合社会实际的认识。人通过劳动创造来满足需要,不仅包括生存需要,也包括精神需要,社会实际发展对劳动的要求逐渐提高,向着更为全面和质量更好的方向发展,创造性劳动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劳动是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是实现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现阶段人民的需要更全面、更高层,更注重质的追求,只有通过劳动,并且不断推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才能满足各类需求,唯有奋斗才能实现幸福。

2.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全球化持续推进,社会上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不断兴起,劳动观念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青年人的价值观受到冲击,思想上出现偏差,如鄙视体力劳动,甚至将劳动分为三六九等。特别是随着泛娱乐化思潮的发展,青年人的择业观受到极大影响,出现了单纯追求物质享受、极致的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甚至崇尚不劳而获,不能真正认识幸福的真谛。面对社会上各种非主流思想的冲击,一部分青年人出现思想动摇、马克思主义立场不坚定、理想信念缺失等现象,使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

四、加强劳动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4]劳动不仅是满足生存需要,实现价值的根本途径,更是推动社会发展,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的重要表现。只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推动社会不断发展,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力量。

1.加强劳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自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加强劳动教育的社会氛围逐渐兴起。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帮助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要补足教育发展中的短板,尤其是中小学,通过劳动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中小学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并持续发挥影响的重要时期,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要注意多样性,要在学生中树立起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在思想上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2.尊重劳动,实干创造并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尊重劳动,强调实干兴邦。实干不仅强调要“干”,而且要讲究方式方法。实干兴邦就是要坚持脚踏实地,坚持做人民的事业,青年人要在辛勤劳动中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实干的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同时要积极处理好劳动和享受的关系,二者并不是对立的,针对社会转型期一部分人的思想出现偏差,要提高对“劳动是幸福的前提,享受是劳动的积极结果”[5]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高素质劳动者,培养创造性人才。“新时代劳动精神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为根本遵循和实践逻辑。”[6]坚持“实干”与“创造”并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同时,也要坚持一切劳动都应该尊重和鼓励。

3.弘扬劳模精神,发挥模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春团拜会上指出:“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7]。新时代开展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等活动,对一些先进典型的表扬和宣传不仅是对个人努力和奉献的回报,更有助于在社会上形成良好风尚,凝聚奋斗力量,引导社会大众做时代的奋斗者,这“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8]。一方面,从思想上用劳模精神鼓舞引导人们坚持奋斗,为新时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用劳模精神指导实践,促进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职业不分贵贱,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新时代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实现社会发展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和幸福感。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劳动总书记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