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020-11-30张珍秀
◎张珍秀
闽北是福建革命的策源地之一,被誉为“红旗不倒”的地区。闽北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南平市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有:武夷山赤石、大安红色旅游景区,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坑口革命遗址,邵武市中共苏区闽赣省委旧址、东方县委旧址,光泽县大洲国共谈判旧址,武夷山市上梅暴动、闽北红军中医院及岚谷革命旧址。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革命先辈和先烈们留下的红色基因。
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
整个南平市已经被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确认为中央苏区。闽北的各个县市都保留着许多革命遗(旧)址以及建起了革命史展室、展馆或纪念性的标志物等。比如武夷山有: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闽北红色首府陈列馆、新四军赤石暴动纪念馆、上梅暴动革命历史陈列室、坑口革命历史陈列馆、岚谷革命历史陈列室以及张山头革命烈士陵园等。这些展馆、展室或纪念性标志物等向人们传递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透过革命文物、图片和文字,给参观者以思想上的启迪,对其人生观、价值观有引领的作用,是架设在闽北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之间的桥梁。
首先,发挥好讲解员的桥梁作用。
笔者在20 多年的革命史义务解说和研究中体会到,革命史展馆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革命文物毕竟不多,参观者看完后,内心的感触和认识不是很强,他们很难从单一的内容上找到其思想内涵与魅力。曾经有人对笔者说:“我前两次来大安,都是自己走走看看,没有什么感觉,但今天听了您的讲解,发现很有内容,有历史感,有画面感,也很受教育。革命历史如果没有人讲解,自己看,也许很难看懂……”在红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需要有人搭建起一座桥梁,而讲解员的精彩讲解便是沟通红色文化与人们心灵的桥梁。
其次,开放展馆,配备讲解员。
走过了闽北的10 个县市,参观了大部分的展馆或展室,发现设在乡镇或村里的展馆或展室,时常没有讲解员,甚至大部分的革命史陈列室平时都是大门紧锁。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及“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开展传承闽北红色文化与当代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过程中,必须尽快发挥各县市中的乡村红色文化展馆、展室的作用,敞开大门,让所有参观者随时进得去,有收获、有感知,并且将配备讲解员的费用纳入财政预算,让有情怀的人走上红色文化讲解的岗位,让闽北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真正走进参观者的心中,从而转化成精神力量。
引领走向红土地,激发潜藏的情感,绽放人生色彩。
即使无法让每个踏上红色之旅的人热血沸腾,无法震撼他们的灵魂,但也一定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一道痕迹。
许多年前,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的党员,到闽北红色首府大安参观。当笔者看到下车的客人都是中青年(青年偏多)时,无意识地问,他们在来之前,是否知道闽北的红色根据地。他们说,以前没有听说过。根据笔者的经验,青年多的团队,革命史讲解的难度更大。但出乎意料,在闽北红色首府陈列馆里,他们都很认真地听讲解,场面令人感动。历史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印证了笔者的理念:红色之旅是心灵之旅。更令人感动的是,在笔者带他们参观完大安的遗址后,导游告诉笔者,客人们被笔者所讲述的革命史震撼了,萌发了一个计划外的活动,老区人民太伟大了,他们也要表达一份内心的感动:让党员们自发捐款走访一位老区“五保户”。不到3 分钟就捐款600 元,送到一位常年吃药的孤寡“五保”老人手中。通过远道而来的游客在被闽北革命历史感动后的义举,笔者看到了红土地上那许许多多的脚印所折射出来的光芒,看到了当代人内心深处被激发出来的品格与精神,这就是红土地的魅力,这就是红色文化与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撞击与融合,在认知、理解、传承与发扬过程中的升华。
每个人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各不相同,我们不求每位参观者记住红土地上的历史或者马上就能得到启发与教育,讲解员的讲解、展馆(展室)的内容、革命遗(旧)址等只是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曾有人对我说:“在闽北红色首府陈列馆,听了您的讲解后,我对闽北革命史产生了兴趣,于是找了一些书来看,现在居然对整个中国革命史都产生了兴趣。”还有人对我说:“我第一次参观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听不懂;第二次参观的时候,似乎听懂了一些,于是把《武夷山革命史》找来看;第三次参观时,我不仅能听懂,而且觉得很有感染力和思想内涵。我也喜欢上了武夷山革命史。”因此,只要人们能经常涉足红土地,或者引起他们对革命史的兴趣,最终必定能让革命的优良传统植入他们的心中。他们离开红土地后,在工作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国家,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绽放人生的风采。
挖掘红色历史,感受老区人民的情怀,展现红色文化的时代感。
首先,在学习的基础上研究。
无论是闽北的大历史,还是各个县市的小历史,都还有需要去验证和补充的内容。同样一件事,在不同人的回忆录中,有不同说法,我们要去甄别、验证,让答案尽量接近事实。作为红色文化的后来者与传承者,我们不仅需要学习史料,还要进行研究,去挖掘遗漏的、忽略的或者是有失误的历史。
比如,闽北的第一部无线电台是怎么来的,曾有资料说是在建阳书坊作战时缴获的,但一直查不到相关的记载,找不到有力的证明材料。笔者只知道方志敏率领红10 军第二次入闽时,缴获了两部电台,留了一部给闽北,但不能确定,这就是闽北第一部电台的来源。2019 年,光泽县文联的沈少华主席因写《王文波传》的需要,在黄瑞兴《闽北苏区无线电队情况回忆片段》的回忆录中找到记载:中央苏维埃政府为了解决同闽北苏区的联系,把起义的原国民党第26 路军无线电台调来闽北,队长是原国民党26 军电台队长,报务员有些是原26 军电台的,有些是中央总台调来的,机务员都是原26 军的。后来无线电队队长开始培训闽北苏区自己的报务员。20 多年了,我终于弄明白了第一部电台的来历。
其次,感受老区人民的情怀。
作为红色文化的宣传者与传承者,如果我们能依据史料的记载,走向红土地,进一步去感受曾经发生在红土地上的那段历史,体会老区人民那经久不衰的红色情怀与纯朴民情,并把这一体会与要宣传的红色精神结合起来,把它传递出去,不仅更有时代感,而且更能引起人们关注。
闽北老区的革命群众,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构成了闽北革命历史的底色,他们的后代,依旧在传承着先辈们的优秀品质,使脚下的红土地熠熠生辉。
为了收集更多的第一手革命史料和找到对革命史的感觉,笔者走访了一些革命老区基点村。每到一处,在自我介绍和说出此行的目的后,都得到村民的热情帮助。在高山村子,他们会用传统待客的最高礼节来迎接我们,比如给我们端水洗脸,场面让人感动。另外,他们会用心地向我们讲述先辈们代代传下来的红色故事,带我们去看村里的红色遗迹,为了方便我们拍照,还会热心地帮忙清理周围的杂物和杂草。他们纯朴、可爱、善良,始终在弘扬着社会正气,展示着老区人民的红色情怀。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默默地守护着脚下的土地,守护着那些遗迹,向所有人传递着永不磨灭的红色精神。
我曾经去武夷山大安范畲自然村考察过3 次,村里的老人们都一如既往地热情地向我们走来,跟我们说着村子里的红色历史,哪里是被服厂、硝厂、兵工厂等。在武夷山兴田西郊的月积坑,游碧英老人在讲述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时,笔者第一次知道:村民住在山上时,有的人会养几只鸡,但只养母鸡,不敢养公鸡,怕公鸡的叫声会暴露他们的藏身处,把敌人招来。他们一煮完饭就把火熄灭,以防被敌人发现。游击队员曾经也住在山上,村民们会教他们如何搭建茅棚等。无论是在范畲村还是在月积坑走访,老人们都会拿出自家的蜂蜜,给我们泡香甜的蜂蜜水解渴。那种甜是透心的,是红土地守望者的真心。
笔者在传递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把走访中的感悟结合到历史的讲解中去,更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利用闽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扎扎实实地将其宣传好、传承好,让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