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你,金坑

2020-11-30蔡幼群

红土地 2020年3期
关键词:村落红军

◎蔡幼群

我没有想到闽赣交界处的邵武市金坑乡变化得让人耳目一新。

上个世纪90 年代初,我在邵武驻军团单位任职,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当时最年轻的乡镇一把手——金坑乡党委吴书记,架不住数次邀请,在一个秋日午后上的金坑。去的时候就听说路不好走,开的是刚刚配发的军用吉普,一路往西,过了沿山镇,路况还好,到了碎石岭的山脚,缓缓向上,车子开始摇晃起来,好在路两边风景尚好,一会儿转一个大弯,吉普车又是敞篷的,山风拂面而来,倒有别样的感觉。过了两个小村落,路越来越陡,弯越来越急,车头越抬越高,直直望去,没有层峰叠叠,只有天空和云朵,车子似乎在朝天上开去。头一回遇见这情景,心提到嗓子眼,就怕突然开到悬崖峭壁。好一会儿,车头一下拉平,长长吐一口气,车头又开始翘起,反反复复多次后,来到了碎石岭的坡顶。放眼望去,峰峰挺拔,峦峦叠翠,近山青翠,远山含黛,各有不同。一路往下,经上下堡,人在车上,如同瀑布,耳边风声、水鸣,时而伴着嘎嘎的刹车声,让三十而立的我血液沸腾。

一路急驰,当吉普车开始平缓安静时,一条蜿蜒的河流、一个村落展现出来,半是青来半是白。村头的风雨桥上,陈旧的木栏留住了我的脚步,抚摸着风雨霜冻的痕迹,望着不远处农人的身影,阳光慷慨地撒在一大片平坦田野上,大山深处,竟然有这么一个好所在!

在干净整洁的乡政府所在地,我和吴书记欣喜不已,他久在深山,我才入仙境。二人一聊就到了掌灯时节,本来想去的隘上红菇村也没有去成,桌上倒是上了一大盆的红菇猪肚汤,菇咬上一口,嘎脆嘎脆的,汤已经下肚,甜津的味道还在舌尖上。后来才知道,隘上的红菇之所以特别好,就因为村子有数百年近万亩的阔叶林。再后来,一起共事的金坑人告诉我,乡里林木覆盖率达90%以上。山好水好求学却难,中学时代,每个星期,他和同伴都是背着米袋书包走上几十里的山路到和平二中。

21 世纪刚过5 年,脱下军装的我到当地人大常委会工作。金坑乡召开一年一度的人民代表大会,我第二次到了金坑。初遇金坑,迷恋上绿,回味于静;再见金坑,蓦然之间,半个主人。午餐时间,主人如数家珍说了老街,言下之意,不输和平古镇。说得我心动不已,扒上几口饭,拉上乡人大主席,去看个究竟。

独立于村落的文昌阁占地69 平方米,座落在文昌宫之中,虽年久失修,三层的木结构依然可以踏级而上。阁在宫中,方方正正,颇像书院,阁似先生,端坐正中,宫在左右,细细聆听。金溪环绕村落,明清古民居沿溪而建,村中小道鹅卵石取自溪里,数百年与村民脚底摩擦,光滑透亮。本地大户人家三进院落,小门小户只有一个天井。有一户民国初年移居此地的客家人院落,格局大方,进门就是大大天井,左右是低矮的瓦房,院子有树有花,平实有致。村子里最为气派的是儒林郎第,明崇祯5 年落成,为聂姓人在金溪淘金致富后建造,极尽排场,且不说大门砖雕斗拱,角角落落也毫不马虎。金坑四周群山环抱,出闽古道穿村而过,得益于溪谷的沙金,匆匆走过的路人,除了聂姓,还有危姓、李姓的祖先与这块土地如期而遇。从明清开始,拂尘落座,先后有111 栋民居,历经风雨,留下59 栋。与许多古镇不同,村中小道水洗般干净,居民生活气息浓郁,随处可见十字木架上的石磨、长方形的石水缸、厅堂墙上挂的蓑衣、天井一旁斜放的打谷桶和未经整理的柴草。更让人感到温暖的是,家家厅堂或厨房四方桌上总有一壶自制的粗茶水,旁边总有几个粗碗,倒上半碗,茶的清,水的甜,不输碧螺龙井。

连着几年,冬末春初的乡里人大会议我都欣然而来,中午休会,独自徘徊在古民居旁,触摸着岁月的沧桑……

去年秋冬之际,闽北苏区行轮到邵武,刚任邵武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的我推荐与会专家学者代表到金坑参观。

邵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认定的97 个中央苏区县之一,有革命遗址34 处,金坑乡11 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省委、东方县委、金坑区苏维埃政府曾汇集金坑,下设5 个乡苏维埃政府,有红军医院、银行、兵站。本世纪初,和平古镇开始在省内外名声鹊起。7 年前,一山之隔交通更为闭塞的桂林乡也因中国美协写生基地座落于此而风生水起,同样毗邻江西,同样风格的古民居,不同的是红色历史曾在这里浓墨重彩。一头浓发白白净净的乡党委许书记打起了红色旅游的点子,三番周折,五次推倒重来的规划得到权威机构的首肯,挂点的同事龚姓领导为红色旅游公路的配套资金在领导班子会议上差点发飙,一届一届党政班子的努力,待嫁闺中的金坑终于出阁。

从纸上跃然眼前的金坑老村落和新村浑然一体。文昌阁修葺一新。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老旧的实物,在沉淀的文化氛围中叙述上个世纪30年代的故事……

谁敢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几入这里。这位湘潭县石潭镇乌石寨深山的伢子对大山有着深深的眷恋。金坑位于武夷山主脉,民风纯朴,红色火种极易点燃;金坑居高临下,往西一路向下,往东出碎石岭,可取闽北重镇铁城邵武。红军主力几进金坑,红三军团指挥部曾设在文昌阁,指挥黎川洵口大捷,歼敌1200 余人;黎川团村,历史上的古战场,红军1 万人对决国民党军4 万多人,击溃敌12个团;在与黎川交界的黄土关,红军1 个团坚守3 个昼夜,阻敌3 个师。红色成了金坑的底色和印记。

过往与你我总是不远不近。当你伫住脚步,细心聆听,历史的画面,伴着呼吸声,悄然而来。金坑人的血液里流淌着红色基因,红军时期的标语不知是经过怎样的磨难才保留下来,刻苦铭心的红军背影和民心的记挂是必不可少的。标语布满时间创痕,变得不朽。

慢慢地走在这条流淌着红色基因的古道上,青灰色的瓦墙聚集着熟悉和陌生的目光,共和国就是从这一座座大山、一个个古村落走出来的,红旗在这里升起,在天安门升起!

猜你喜欢

村落红军
爱听红军的传说
半条红军被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坳
云南最后的神秘村落——城寨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