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消费异化问题探析
2020-11-30
(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消费是现代社会个体必须从事的基本经济活动,随着现代物流和支付手段的日趋发达,大学生逐渐成为消费群体中的一支生力军,消费异化倾向也与日俱增,部分大学生陷于无止境的消费怪圈而不能自拔,沉溺于光怪陆离的节日狂欢而不自知,陶醉于商品带来的身份认同与心理慰藉而日益迷失本真,这些现象都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予以高度重视。
一、费异化理论溯源
1.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我们深入探究当代大学生消费异化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肯定了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同时也深刻地批判了其所处资本主义时代的需求异化现象:“每一种产品都是人们想用来诱骗他人的本质、他人的货币的诱饵;每一个现实的或可能的需要都是诱使苍蝇飞近涂胶竿的弱点。”[1]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庞大的商品堆积”现实出发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拜物教现象,揭开了商品的神秘面纱,即其“充满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2]88,认为“商品世界的这种拜物教性质,是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2]90。在马克思看来,“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2]89。也就是说,私人之间的劳动关系被商品遮蔽了,使人们看不到商品背后的生产者及其生产关系。本来人与人是通过劳动连接在一起的,但是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遮蔽了,从而产生了商品拜物教,所谓拜物教其实质就是物与物的关系压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消费异化理论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斐伏尔最早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为“消费社会”,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被控制的科层制社会;马尔库塞通过区分“真实需求”与“虚假需求”来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异化问题,认为资本主义是产生虚假需求的渊薮;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已经取代生产的地位并成为人们生活的主导,所有人都是消费者,消费控制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只有不停地消费才能维持这种社会结构的正常运转。鲍德里亚在其著作《消费社会》一书开篇直指:“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我们根据它们的节奏和不断替代的现实而生活着。在以往的所有文明中,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产生、完善与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3]。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消费批判理论虽然是针对当代西方世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做出的理论回应,但他们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触及消费社会的普遍性规律和一般本质,对我们剖析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异化现象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新时代消费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消费领域也为我们提供了全面而深刻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消费理念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消费需要为导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消费需求不是在消费异化中实现的,而是建立在物质和消费合理、适度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消费和消费经济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具体指示,倡导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4]。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重要场合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倡导推广绿色消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异化的现实境况
1.奢侈浪费性消费
当今时代,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造就了丰裕的商品市场,物不断被堆积,库存意味着焦虑,这就需要无限地人为地扩大消费以确保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转。当代大学生作为新生代消费群体,身处物的丰盛时代,自身消费观还不成熟,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极易受到同辈群体和广告媒介的诱导,拜倒在物的光晕之下,加之当今消费意识形态日益蔓延、渗透,使得攀比之风盛行,大学生通过无止境的消费和拥有商品的数量多少来彰显自身的价值,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而获取优越感,借助物的浪费凸显其富裕姿态,消费日趋奢侈、攀比、无度,彻底受制于资本主义消费意识形态,陷入无止境的消费怪圈。
2.超前负债性消费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大学生未能实现经济独立,其经济来源大多依赖父母,但其消费数额却与日俱增,超前消费现象屡见不鲜,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可谓负债累累。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代购等新型消费方式的出现和信用卡、“花呗”“京东白条”等新型交易方式的出现,催生了大学生极度膨胀的购买欲。近年来,网络购物日益成为主要消费场域,引诱众多大学生不惜通过借贷等方式为其商品买单。这种负债性消费背后体现的不仅仅是当代大学生无休止的欲望,我们更要看到现代消费意识形态尤其是商业广告与资本信贷的同谋。不可否认,手机支付、信用卡、“花呗”等新型交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大众生活带来了相当的便利,但其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大众消费观念的深刻变革,超前消费得到极大的发展。部分大学生无节制消费,一方面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在商品的魔力中日益迷失自我。
3.虚假符号性消费
当代大学生在日常消费过程中表现出的追求名牌、同款、限量商品、奢侈品,以及以美为名义等进行的各种消费行为在本质上并不是源于真正的纯粹的需要,不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而是一种“符号消费”、是一种虚假需求,他们消费的不是物本身,而是物所表现出来的暗示意义链,是由符号话语制造出来的暗示性的结构意义和符号价值:风格、权力、地位、身份、豪华、阶层、品位等,在本质上是消费异化的表现。
三、当代大学生走出消费异化的路径探析
1.厘清消费异化的本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市场的日趋扩大,整个世界业已处于资本的包围中,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使得商品被大量生产出来,但人的需求是有限的,有限的需求与无限的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消费领域体现为对消费的无度追求。对于消费异化问题,我们要客观全面地看待,只要社会生产力仍处于持续发展状态、社会发展未能达到其顶点状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就会长期存在,消费异化问题也就无法彻底根除,但这并不意味着面对消费异化,我们只能消极应对、无所作为。作为消费者,我们一方面受制于全球消费主义的束缚,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我们“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1]103。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发挥自己在消费生活中的能动性,透过光怪陆离的消费现象看清其本质,避免陷入消费异化的怪圈,自觉摆脱消费意识形态的绑架,实现真正自由自在的消费活动。
2.加强政府对消费发展的指导作用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整个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表示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但是,促进消费并不意味着无节制的消费,沦为消费的奴隶。解决消费异化问题也并不意味着不要消费、盲目地否定消费,我们必须正确看待消费活动,人类要生存发展下去,必然有物质和精神上的多层次、全方位需求。当前,大学生群体不是没有需求,不是需求不足,而是有效供给不足,当代大学生群体对于科研投入、产学研深度融合、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就业等方面的需求仍相当紧迫,为了满足大学生群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发展需要,必须解决当下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加快构建完善的内需体系,畅通产业链和供应链,坚持以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为现实出发点,实现有效供给,促进高质量消费。生产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消费异化问题的解决必须从生产环节入手,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培育中高端消费,引领高质量发展,减少浪费,满足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发展需求,真正实现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更好地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确保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从源头处遏制消费异化现象。
3.完善消费观教育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5]9。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当代大学生要想克服消费异化问题,必须首先转变消费观念,这就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理性、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消费观念。“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56。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主体,其成长、发展必然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影响,如其成长的家庭、接受教育的学校、开展交往活动的社会以及大学生个人的经历、思想状况等等,作为各种社会关系共同塑造之下形成的主体,大学生消费异化行为的纠正也必然要由社会各界来承担。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同向发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真正的符合人的现实需要的消费观念,消费应当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作为有生命的人的真实的需要。
四、结语
消费异化问题已然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大学生自身人格塑造的关键一环,立足消费实际,进行系统的学理性探究,有助于厘清当代大学生消费异化的实质,进而为其走出困境提供现实可行的路径。消费在当前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总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消费异化问题的考察,也将从总体上为解决我国消费领域面临的困境提供现实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