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1-30

现代交际 2020年23期
关键词:婚恋观婚恋子女

(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8)

婚恋,即婚姻与恋爱,是人类得以繁衍和生生不息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在这种自然的人类的关系中,认同自然界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就是他自己的自然的规定”[1]。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爱情、择偶标准、性行为和婚姻的基本看法,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婚恋问题上的体现,直接影响个人的发展以及婚后家庭责任和义务的承担。不但直接影响他们对配偶和人生道路的选择,还会影响他们对未来婚姻、家庭的承受能力与承担意愿[2]。

一、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

“00后”现在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他们在婚恋观方面的态度和选择与之前的大学生相比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1.学生婚恋动机多元化

在大学生婚恋过程中,产生恋爱动机是第一阶段。恋爱动机是指“大学生为了什么而恋爱,即恋爱的驱力是什么”[3],它关系到大学生婚恋的发展方向和结局。在今天的大学生活中,大学生的婚恋动机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第一种为互相勉励、寻找灵魂伴侣型。这种类型大部分发生在学习比较刻苦、成绩比较优异、对大学生活和未来发展有明确定位的情侣当中,典型特征为在学习中和生活中互相砥砺、彼此相依。第二种为情感需要,与人攀比型。很多“00后”大学生进入校园后,脱离了父母的监管加之学业压力较小,往往会在这个阶段开始接触爱情,“跟着感觉走”,看到周边的同学坠入爱河而羡慕不已继而采取行动,因为情感需要和攀比而恋爱,成为一些大一新生的普遍现象。第三种为增加自身恋爱经验,魅力证明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学习成绩一般,想通过恋爱而丰富自身经历以增加自我认同感,喜欢在人前人后炫耀自己的恋爱史,证明自己在异性面前的魅力,把恋爱当作“练爱”,为自己的人生经历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此证明自己的独特魅力。还有一种,就是为了寻找人生“跳板”的功利型恋爱。婚恋中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在选择婚恋对象时以对方的家庭背景为参考,把“官二代”和 “富二代”作为首选目标,男选“白富美”,女选“高富帅”,尽管男女择偶标准不同,但把“富”作为了共同标准,把婚恋作为“跳板”来实现自己人生梦想和终极追求。

2.大学生婚恋观念和行为开放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西方的自由主义恋爱观和“性解放”“性自由”等思想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现代社会“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冲击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婚恋观,使得大学生婚恋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究其原因:一是性道德意识薄弱,性行为只是片面追求肉体方面的愉悦和快乐;二是传统的贞操意识开始淡薄,大部分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放纵的态度,认为基于恋爱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发生性关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必受传统道德和观念的约束,婚姻和爱情可以和性行为分裂开来,互不影响、互不干涉[4]。甚至有些婚恋中的大学生在双方家长的默许和暗示下也开始尝试婚前同居。

3.大学生婚恋自主极端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颁布,使沿袭了几千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包办婚姻成了历史,自由恋爱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校园爱情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逐渐开放,以及当今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在婚恋问题上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倾向。婚恋自主极端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恋爱过程极端化,对婚恋开始和结束没有预判。与传统的择偶标准不同,当今大学生在择偶标准上受外部因素,例如家庭观念、家长意愿、毕业后工作去向的影响越来越少,往往基于恋爱双方的自由意愿即可以确立恋爱关系,对婚恋缺少忠贞度,聚散随意性较大。第二,不能正确处理婚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失恋后思想和行为易出现极端化。在婚恋关系存续期间,大学生能够乐观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可是在出现移情别恋、第三者插足和失恋时往往不能理性面对,心怀怨恨、睚眦必报,通过网络曝光、言语威胁、肢体冲突等方式进行报复,有些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出现严重的障碍和阴影,甚至有些大学生会采取自残、轻生和犯罪等极端的方法来报复对方。第三,婚前同居和性行为随意化。出于隐私保护和统计数据的滞后性,大学生情侣婚前同居数量还是未知数,但从校外租房现象的增多和学生之间对婚前同居越来越明显的赞成态度来看,近年来,婚前同居上升的趋势非常明显。

4.大学生婚恋择偶标准多元化

每个时代年轻人的择偶标准都不尽相同,它会和时代潮流紧密结合,是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婚姻观上的外在体现。现今,大学生在婚恋择偶标准上出现了多元化趋势,根据调查分析,婚恋双方在择偶标准方面更加注重对方的人品好坏、才华高低、颜值高低、家庭背景等方面。当然也有一些不健康的择偶标准,例如为追求物质享受而选择家庭背景较好、资金雄厚的异性为伴;不求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的游戏性婚恋标准;不在乎人品好坏,相貌为王,对方颜值高就是唯一标准等等。这些不健康的择偶标准恰恰显露出了当今大学生在恋爱心理方面的不成熟,在失恋时无法自控以至于做出不理性的过激行为,造成悲剧。

二、应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存在问题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变化也对传统的婚恋观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冲击,社会环境对当今社会个体化存在的每个人都有着熏染和裹挟的影响,它同样影响着当今大学生的婚恋观,正如加拿大学者斯蒂劳·和考先生指出:“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和生活方式。”[5]所以,我们要想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婚恋观就必须给他们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各种渠道向大学生宣传和灌输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婚恋观。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形成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通过对有代表性、激励性和引导性的大学生婚恋事例以及模范夫妻、学习型家庭等优秀婚恋事迹的宣传以达到提高社会婚恋道德水平,这些是形成正确婚恋观的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6]。为达到这个目的,第一,主流媒体要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通过官方平台对优秀的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婚恋事迹进行宣传,起到引领和规范大学生婚恋观的作用;第二,加强对网络信息平台、手机App和视频播放软件等融媒体的监管和惩戒力度,使其在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弘扬家庭婚姻美德和社会主义主旋律等方面发挥正向的引导作用。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能够引导大学生在婚恋中形成高尚的婚恋道德,主动履行婚恋中的义务和承担起婚恋中的责任,主动摒弃和远离婚恋中的不道德行为和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2.打好大学生婚恋观家庭教育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每个大学生的婚恋观都有着原生家庭对待婚恋观的烙印,这种烙印会伴随孩子一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类的爱情需要创造培养,它不能以遗传学的方式,像延续后代的本能那样留给人们,爱情不会自然地趋于高尚,高尚的爱情是由人们相互关心的诚挚和年轻人的社会觉悟来保证的。”[7]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重对子女的家庭婚恋观教育。为了让子女形成正确的婚恋观,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父母要注重家庭显性婚恋观的教育。父母要在家庭生活中相亲相爱、互相尊重,给子女树立起模范夫妻的榜样,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婚姻的美好,为子女的婚姻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父母应该培养子女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独立生存的能力,通过承担家务、迎来送往等实践活动来锻炼其担当精神和独立处理人际关系事务的能力;在子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迷茫时,应该因势利导、正向引导,培养子女抗挫折能力,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品格等等。第二,父母要有意识地提高子女婚恋素养。父母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要适时地同子女探讨与家庭和婚姻有关的话题,例如婚恋品德、婚恋法律常识和性健康教育等方面。这些探讨和引导要注意表达方式和价值取向,这对于提高子女的婚恋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的长期影响、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将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品行。”[8]第三,父母应与学校和老师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这样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情感动态,当学生在婚恋方面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进行干预和心理辅导,把不利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3.创新学校婚恋观教育理念

大学时期对大学生进行婚恋观教育要注重通过课程设置和多种渠道宣传相结合,实事求是,结合实际,因地、因校制宜,形成正确的婚恋观教育平台。第一,借助课程平台加强大学生婚恋观知识的讲解和宣传。在思政课程中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对恋爱、婚姻和家庭方面的讲解就至关重要。所以,在保障教学课时基础上应该选派学生比较喜欢、亲和力比较强的教师来讲解并通过课堂讨论、课前演讲和网络平台互动等多种方式开展互动式教学,以便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观。第二,开设性健康教育和婚恋观课程。我国在这些方面起步较晚,在国外发达国家,性健康教育早已经进入大学课堂。1955年瑞典就开设了性教育必修课,联邦德国在1968年开展性行为责任教育课,日本在1972年成立 “性教育协会”并出版了众多报刊和多部书籍普及性教育。我国学校教育对性讳莫如深,谈“性”色变,还没有把性健康教育列入课程体系。但部分高校已经通过专家授课和教师讲座等方式开设了“恋爱选修课”“校园恋爱公开课”等课程,通过对经典婚恋案例和学生互动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这些课程计入学分,在校园里广受学生好评。

4.提升大学生个体婚恋观的素质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婚恋状态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提升大学生的个体婚恋素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大学生要掌握两性身心健康知识。进入大学校门,由于学业压力的下降、脱离了父母的监管和对大学校园爱情的渴望等原因,很多大学生都想开始一段婚恋,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家庭婚恋教育的缺失,很多人在婚恋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走入婚恋的误区,留下终身的遗憾和心理阴影。第二,大学生要掌握婚恋的基本心理健康常识,能够在婚恋中了解对方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把握住婚恋的节奏,处理好在婚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婚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三,大学生要掌握性安全常识。由于现有的教育模式不能给学生提供性安全常识的教育,很多学生在这方面有盲区或者知之甚少,在婚恋过程中发生婚前性行为和交友不慎等原因,意外怀孕、被拍裸照敲诈勒索、感染性病等风险越来越大,从权威机构最近几年在某些大学所给出的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意外怀孕和感染艾滋病等性病的数据呈上升趋势,不容忽视。

三、结语

大学生婚恋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只有通过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引导,才能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价值观。同时,正面对待大学生婚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合理有效地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对策,引导其走出误区,拥抱健康的生活,为获得爱情事业双丰收而不断提升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猜你喜欢

婚恋观婚恋子女
李聚奎:留给子女的“丰厚”遗产
Tomb-sweeping Day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青年婚恋现状数据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韩剧传递的婚恋观及其对女大学生影响的伦理思考
9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
婚恋心理探秘
教育子女陋习
婚恋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