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安全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联动机制研究*

2020-11-30张晓露

法制博览 2020年18期
关键词:亚文化媒介网络安全

张晓露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党的十八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2018年4月20日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全媒体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中国国家构建的重要环节。网络安全关系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关系公民安全,牵动中国大学生的身心安全。如何构建网络安全?从社会层面出发需要全民参与,特别是网络“原住民”大学生的积极参与。

互联网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走向、自我认同、生活质量,反之,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参与行动牵动着网络安全的构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和构建网络安全也是大学生不可懈怠的社会责任,当下组织大学生参与网络安全构建的根本途径就是提升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全媒体时代,网络安全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之间联动影响,如何构建网络安全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联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通过调查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发展现状,分析网络安全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之间的联动关系,建构新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以参与式文化反映网络安全构建的效果体现,影响国家网络安全建设战略发展。

一、网络安全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新媒介素养”的研究,呈现在三个维度:(1)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研究,针对大学生进行的有相应计划、有具体目的的素养教育,如《新媒介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以学生为主,扩大培养对象,从农民到干部、儿童到老年;而且细化学生层次和专业,以及跨文化群体研究。(2)国内外媒介素养综述研究,集中反映国内外学者对媒介素养的定义、目的、内容以及公民媒介教育的意义和实践路径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国内外媒介素养研究综述》等。(3)媒介素养的现状调查研究,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分角度抽样调查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做出初步判断,如《00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这方面的研究多以个案调查为主。(4)媒介素养内涵研究,从纵向发展角度展现媒介素养理论发展研究,如《社会化媒体语境下媒介素养的内涵转向》、《欧美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范式与借鉴》。

在“新媒介素养”方面的研究,国外从理论内涵的研究,发展到教育机制研究,从课程开发到实践实证研究,从高层次大学生群体发展到幼儿园低龄化培养,而我国在新媒介素养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课程实践研究则相对薄弱。在理论研究方面,近十年(2009-2019)相关研究核心期刊论文(CSSCI)仅有500余篇。对“网络安全”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联动研究方向缺少挖掘,在多番考证中,笔者意识到我国网络安全的构建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构建是相互牵绊的,故此另辟蹊径作出网络安全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联动机制研究,期望达到学科发展的突破。

二、网络安全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联动的培养路径

网络安全关系大学生自我认知、价值判断、行动导向,而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将影响网络内容建设。通过研究网络安全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联动关系,为营造网络安全空间提供建设性意见。

(一)“新媒介素养”重在应用能力培养

随着全媒体时代到来,适应国家大力倡导网络安全建设格局,媒介生态环境的变迁意味着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媒介素养”,新媒介素养是适应新媒体环境的产物。媒介素养的研究发轫于英、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亚洲领域日本是佼佼者。全媒体时代的媒介生态变迁让我们意识到,新媒介素养的解读不同于传统媒介素养的“意识流”认知层面,更加强调“应用能力”的体现,这正是习近平同志对“四全媒体”:“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概括的验证。从中印证我国大政方针对“新媒介素养”的指示方向。

(二)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并驾齐驱

网络安全和大学媒介素质的研究多是两条线,而且大学生成为“网生代”与网络安全的发展互相牵制,所以在我们实施高校网络安全建设时,应该也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培育两条线路并作一条。在网络文化发展中探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导向和媒介正向功能观的践行。在实证调查基础上,探索网络安全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形成之间的关联性。

(三)以“介入性”研究,寻求培养路径的突破口

基于风险社会引导学生客观应对充斥着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病毒式营销、网络亚文化不良因子等新媒介生态环境。以“介入性”研究,从整体层面,研究大学生群体面对的网络媒介生态环境现状,探寻影响网络安全的诱因,从中描绘媒介景观下的大学生群像,“量体裁衣”为大学生构建正确的媒介功能观;从个体层面以大学生本体的认知能力、管理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为新媒介素养的培养方向,以网络参与式体验进行“网络安全”信息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帮助大学生逃离“信息茧房”的认知偏倚,识别数据与算法时代的新风险,纠正互联网消费和娱乐狂欢下的群体极化行为。最终发挥网络安全构建和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培养之间的联动效应。

(四)正确应对网络亚文化,输出正向价值观

网络时代文化存在裂变性和多元化,网络环境呈现动态性,造成大学生心理状态的不稳定性,这些都会为网络安全的构建和新媒介素养的培养造成不可测的难题。因此,在网络安全和大学生新媒介素养联动机制研究中,应该重视树立大学生新媒介素养观以规避网络负面影响因子,对于网络亚文化:追星、二次元、网游、网络暴力等,寻求正确的疏导机制。

在引导大学生辩证看待网络亚文化中,应以适应大学生群体的心理机制传播网络安全和媒介观念,从网络亚文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输出,规避其中的负面因素,诸如网络暴力、人肉搜索、“道德绑架”等“网络噪音”。在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培养中,建构大学生在网络文化中的自我认知和形象建构是一方面,但是个性与排他性不能成为网络亚文化“唯一性”的认识,只用让大学生意识到网络亚文化的多元性,才能取其精华避其糟粕,为网络安全的构建提供实施场域。

(五)从传播学“5W”模式开展联动效应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培养要依托网络安全谋求路径。因此,新媒介素养的培养与网络安全的构建存在联动关系,二者发展应齐头并进,产生“共振效应”。基于传播学5W模式,论证网络安全和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关系,激活二者的联动效应,可以从从控制分析、受众分析、媒介分析、内容分析、反馈机制五个维度采取行动。从控制分析,网络安全和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培养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体等传播主体发挥作用;从受众分析,思考大学生本体的心理特征和群像描绘,发挥群体规范的群体动力学体制,为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培养路径“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从媒介分析,依托“使用与满足”等大众传播功能观,疏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新媒体观;从内容分析,探讨媒介伦理和信息安全;从反馈机制中,引导大学生认清“网络赋权”,远离网络围观和网络暴力。同时,在加强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宣传平台构建基础上,创建良好的大学生网络安全环境。

(六)完善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评估体系

大学生新的“网络安全”观有没有形成,关键在于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证实网络安全和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关联意识上,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评价机制也将受用于网络安全。所以,在大数据与全媒体支撑下,在大学生入校就应为其“量身打造”数据库和电子档案袋,增加动态跟踪和对比分析,完善完善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评估体系。

三、结论

网络安全和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推广,从单兵作战到联动共频,两条线路并为一条,还需加强多领域、跨学科研究,结合实证、定量、文献、访谈等方法,形成整体的行动方案。通过调查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发展的现状和高校网络安全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谋求二者联动共振,净化校园网络安全之余,达到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提升。未来期望中国的媒介素养跳脱“大学格局”发展到全国各阶层民众媒介素养重视,而网络安全也将从高校建设联动到国家网络安全建设。

猜你喜欢

亚文化媒介网络安全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书,最优雅的媒介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