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20-11-30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近些年大学生就业话题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焦点,但很多时候媒体关注的往往是学生有多少人就业了、平均工资多少、什么行业最受欢迎等细节;学校关注的是就业率等量化指标;学生和家长则更关心就业单位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在这个过程中很少有人关注这些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问题。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认为,职业的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与前后步骤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决定着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向[1]。对于社会、学校、学生来说,未来的就业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发自身的人生理想,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一、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直到近些年各大院校才开始逐步重视起来,纷纷开设一些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很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停留在一般性的就业指导层面,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有些方面还落后于就业形势的发展[2]。
(一)学生自我认知存在偏差,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十二年寒窗苦读,都是为了毕其功于一役的高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被要求专心学习和高考有关的知识,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考上重点大学而运行。这样的环境导致很多学生对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和缺陷、优势和劣势的认识不清,更别说对今后职业方向的思考和规划了。大部分学生对高考后选择什么专业和如何填报志愿往往比较茫然,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专业,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工作。进入大学后,正是由于对自我认知的不足,学生容易对专业学习、职业发展方向等产生认识偏差,久而久之可能会对学业丧失兴趣,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职业规划的意识更是无从谈起。
(二)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认识上误区,师资专业性不够
近几年党和各级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内的各大高校都设置了就业指导部门,并且开设了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课程。但职业生涯教育在国内开展的时间较短,在规模、经费和人员队伍等方面缺乏足够的投入,在实际的操作层面还有很大的问题,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首先,表现在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上有误区,没有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的始终[3]。大部分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理解为职业规划,其目标就是寻找最适合的职业,因此很多学校在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时候将其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课。
其次,认识上的不足导致相关的教育内容不够系统、不完善。表现在:大多数课程都以介绍国家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提出就业指导策略、择业技巧的内容为主;教授的形式以理论教育为主,没有结合就业指导实践性强的特点开展形式活泼多样的教学;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一、二年级课程安排较少,把课程大多安排在学生毕业求职前的阶段,这种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过程太短,没有得到系统全面的教育指导;师资配备不够专业,从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过程来看,欧美高校对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及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心理学、辅导学、咨询学多个领域专业知识,甚至还要有在公司企业的工作经验。而目前在国内大学里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师资主要是德育课的专职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在专业知识学习、理论研究、就业实践经验等方面普遍有所欠缺,对于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就业信息发布、就业双选会、专家座谈会等活动有一定作用,但在持续性和深入性方面还远远不够。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工作实践
当今社会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材料等不断涌现使得职业环境、职业条件、职业机会、职业前途等也处在动态的调整中。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不断应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适应学生的需要。
(一)从教育全程化角度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教育性,即它应该关注大学生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应该从大学起始阶段就开始统筹规划,要让职业教育和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加强专业学习、树立职业生涯目标,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与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培训和多层次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实现对大学生的多元化培养,全面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4]。课程内容不仅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更要有系统性、实践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要结合学生实际,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会对多个种类的职业前景产生影响,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必须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做出相应的修正和调整。
(二)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实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职院校的学制通常为三年,高职学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因此,学校应根据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对不同阶段教学内容各有侧重,有计划、分层次地安排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具体可以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大一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教育
大一新生某种意义上还不是一名真正的大学生,还处在大学生活的准备与适应阶段。这一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关键性的基础工作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逐渐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职业生涯教育主张通过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帮助个人建立切合实际的自我观念,并借助职业生涯选择、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目标的追寻达成与个人才能相适应的职业生涯目标[5]。可以通过 SWOT 法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对自身的性格、兴趣、意志、思维方式、能力、缺点、责任、价值观、品德等方面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通过分析自身的优势S(strengths)来了解自己曾经做过什么,学会了什么,最成功的是什么;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还存在哪些劣势W(weaknesses),例如性格弱点,以往的教训或经历中所表现出的经验和能力上的欠缺。个体的自我认识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兴趣和才能,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抓住机会O(opportunities),避开威胁T(threats)。针对高职学生开展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应当立足于个人所学的专业,通过开展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本专业背景、体系、内容、发展前景,从而树立学习目标,激发主观能动性。这有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不同就业方向的社会需求情况、发展目标、培养目标、素质要求,从而逐步培养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积极且实际的职业理想,确定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为将来立足社会、谋求发展打好基础。
2.大二提升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学生完成自我评估的基础上,逐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同时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了解职业的内涵、职业和事业之间有什么联系,把握人才需求的类型,引导学生建立主动参与社会上的职业竞争的意识。可以将职业生涯相关的理论课程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分析个性与职业之间的匹配度,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与社会认知。引导学生注重专业能力培养,积极拓展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形成多方面的职业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兼职、实习等工作,加深学生对职业的认识,积累一定的职业经验,培养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3.大三适应社会需求,开展就业实践
三年级的高职学生完成了理论学习、专业实训、实习实践,即将踏上社会,如何择业就业就是他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一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应该注重择业观和就业观的教育。职业的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与前后步骤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决定着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向[6]。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人的职业会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中不断变化调整,一个人一生中也会从事多种职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立足自身优势,从自身实际和社会的需要出发,积极适应,主动就业;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聪明才智,投入到创业创新的热潮中去。原有的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就业技巧教育不能只限于理论讲授,应该开展多种多样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沟通能力和求职技巧,通过采取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与企业见面洽谈交流、搭建校园就业网络平台、鼓励学生参加现场招聘会等一系列措施,为供需双方搭建一个交流的桥梁。值得指出的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学校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求职心态,提升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努力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
(三)实现职业规划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的应用型人才。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应从人才培养战略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就业创业工作重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师资队伍的专业化要求相当高,既需要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又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同时还需时刻关注产业发展、企业动态。学校一方面应该立足实际情况,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切实提高德育老师、班主任、辅导员职业指导能力。同时还应大力引进职业指导专业教师,鼓励其他学科的教师投入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中来,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建立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另外,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专家学者、企业人力资源专家等来校指导。只有通过校内校外力量的整合和全员参与,形成社会合力,才能高质量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提供专业、科学、准确的职业指导,使他们成为有益于未来经济发展的人才。
三、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就是自己踏入职场、走向社会的训练基地。我们必须在发展中不断解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实际操作层面出现的各种问题,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核心内容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辅导[7]。我们必须持续不懈地努力改进各个环节,让学生接受全面、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清晰深入地认知自己的能力、特点,逐步确定短期目标、长期目标,进而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