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保护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分析
2020-11-30
(吉林化工学院图书馆 吉林 吉林 132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环节之一,全面践行合理性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图书馆要积极打造完整、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从而保证相应工作有序开展。
一、高校图书馆保护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概述
对于地区文化发展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较为繁杂的工程项目,相关部门要具备战略眼光,因此,一般是由政府牵头,联合对应管理部门,确保能落实联合共建机制,在建立明确分工体系的同时,秉持群策群力的管理原则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控目标。同时,依据中国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确保具有研究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一)意义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内容中指出,图书馆重要的职能作用就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无论是文稿还是书籍,要践行收集、整理以及开发等工作原则,确保能提升文献资源的管理效果。因此,图书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而言非常关键,要从地区经济发展服务、支持地方建设等职能单元出发,保证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全面落实[1]。而高校图书馆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践行充分参与、多方配合的管理方针,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另外,地方文献本身就是对区域性文化特色内容予以记录,不仅仅是社会历史变革的载体,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要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反映出地区自然资源和社会真实情况,高校图书馆则要担负起保护的职责,有效利用差异化载体形式完成相应内容的保存和管理,强化文献监督和保护力度。
(二)优势
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高校图书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行业优势。
1.高校图书馆内部的人才、设备及管理经验优势
高校图书馆内部无论是人才还是现代化设备技术都具有先进性,加之信息资源管理的经验也非常丰富,能更好地完成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监督管控工作都能落实到位。而对于资料抢救工作和后续资料整理工作,高校图书馆能提供较为完整的数字化处理方式和保存管理机制,能建立完整的信息资料管控体系,这是其他单位不具备的优势。值得一提的是,文字保存方式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也正是其特殊性使得资料数据难以长期保存,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就要利用高校图书馆所具有的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管理的可行性。例如,针对口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录音的方式保存语音资料。或者是采取田野调查方法进行摄像、摄影、口述访谈等方式全面完整信息内容的保管和控制,最大化地提升原始资料整理水平,借助数字化加工技术和存储技术处理方案提升保存管理的整体效果。
2.高校图书馆的科研优势能更好地助力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高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相应的研究中心,且研究学者和专业人才较多,能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问题落实相应有效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并且组织专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学术探讨,确保工作安排统筹效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全面提高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际水平[2]。同时,高校图书馆还能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进行主题性管理和分析,建立健全追溯机制,全面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发展情况以及时代价值等,并针对其研究内容,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周边信息管理,提升相应研究内容的内涵和主题价值,最大化地实现研究目标,维护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综合质量。
二、高校图书馆保护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实践建议
在明确高校图书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重要价值后,就要结合实际管理工作去落实保护方案,并且要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形式的特殊性,避免失传或者是消失,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管理原则,合理应用相应的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与此同时,要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整合依法保护流程,借鉴科学保护的资源体系,真正促进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全面进步。
(一)打造完善的保管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顺应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需求的重要工作,因此,要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充分获取政府的支持和授权,落实更具权威和公信力的保护体系,维护管理水平的综合效果。也就是说,政府的扶持是高校图书馆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力,以共建的身份落实相应的工作,从而促进保护工作的进步。
一方面,要借助政府制定的保管控制机制,有序推动相应工作的开展,并且提升实物资料信息收集的效率,发挥政府职能价值,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相应工作提供辅助,促进图书馆更好地开展工作。
另一方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前,政府要联合高校共建完整的征集机制和保管机制,确保能打造系统且完整的管理流程,提升后续工作运行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值得一提的是,在保管机制中要对保管年限、方式、技术体系等进行细化,从而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水平,避免管理秩序不当造成的问题。
(二)完善普查体系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言,系统化的普查机制和内容也非常关键。只有积极完善普查摸底环节,完善管理和信息监督基础后,才能落实更加具有统筹价值的保护方案,提升抢救工作的实效性。
1.高校图书馆要联动相应部门,积极参与到具体的普查工作中
高校图书馆要联动相应部门并充分融合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确保普查工作方案的完整性。相关人员在落实具体工作时要分地区、分类别地进行针对性普查,借助统一制定的普查方案在统一部署的同时,提升分工合作和普查管理的综合水平。按照以下顺序开展相应的工作:
(1)普查信息收集。主要是借助信息汇总的方式完成基础内容的全面收集,从而保证信息完整性和数据准确性[3]。
(2)认定工作。在进行信息搜索和信息汇总处理后,初步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保证认定流程的完整性和有序性。
(3)登记工作。主要是进行集中的信息登记,并且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种类、数量、分布情况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进行集中的汇总处理,保证相应内容管理控制的完整性。
(4)名录的处理。在全面搜集和汇总信息后,就要结合内容制定相应的名录,按照搜集时间顺序、记录内容、分类标准以及编目要求等进行综合管理,结合地区实际发展现状和特点,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完整性,从而真正提高科学依据的综合管理效果。
2.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地区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管理方案
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地区发展现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论证,并且,要践行长远的保护规划,明确具体的管理要点和保护范围,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例如,要结合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情况,制定长远目标和阶段性近期目标,并且在高校图书馆内部开展小组管理,确保能满足整体工作规划要求,促进整体工作的全面进步。
3.依据实际调研情况建立健全完整的保护方案
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特殊性,且具有不可再生性,高校图书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不能一味地采取“被动”的管理和保护机制,而是要主动落实调查工作,针对其丰富性、民族性以及多样性采取更加多元化的处理控制机制,维持其原生态的同时,全面了解其生长过程和社会发展背景[4]。也就是说,相关管理人员要依据历史价值、文化背景、科学价值、生存情况等进行针对性调研分析,及时落实抢救性的保护和调查工作,应用不同的方式建立健全完整的保护方案,提升依据的真实性,尽量对保护对象予以全面系统的记录和保存。例如,受到多方关注的“东北二人转”,作为具有浓郁东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要组织人员结合其实际情况进行信息收集,跟随其表演活动,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和设备进行全景记录,尤其是化妆、动作、套式等内容的收集,并且借助跟踪拍摄的手法了解目前东北二人转的实际生存状态,从而检索相应的信息,全面了解其发展历史和过程,提升原始资料的完整性。
(三)整合信息加工模式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高校图书馆要发挥其职能作用充分了解和汇总具体情况,也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资料的加工、整理和有序保存,从而真正提升其研究价值和保存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任何资料的处理和汇总都要秉持“原汁原味”的原则,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分类和编目,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完成档案的建立,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体系化发展,实现知识系统化工作目标。而所谓的加工模式,就是指在收集田野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后,要对相应的内容进行科学化处理和汇总,保证整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若是条件允许,则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数据化处理,建立数据库,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网站等相关媒介的应用分析,保证能促进相应工作的全面进步。人们能借助相应的数字化平台完成信息的管理,并且借助互联网完成信息的搜索和校对,提升整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质量。
(四)组织相关研究
除了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落实完整的管控计划外,也要对其进行深度研究和理论分析,发挥高校科研优势,组织专家组对具体问题和理论实践内容予以系统化的分析,确保能得出更加完整的研究结论,从而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行[5]。
一方面,要强化研究成果和现代技术的融合应用效率,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利用便捷化数字技术搭建完整的信息、数据汇总平台,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代化转型,提升保护工作的综合质量。
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也要将收集机制、收藏工作内容等落实到位,按照规划和标准要求保证具体工作的质量符合预期,并且利用地方文化优势为地区发展服务,打造更加和谐的社会文化发展平台。高校要组织专业研究人员和专家学者共同针对专题内容予以探讨,收集多方面资料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步。
(五)强化宣传力度
随着新媒体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在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要积极融合媒体的宣传力量,有效强化宣传价值,并且在校内形成相应的文化氛围。高校要借助对应的宣传手段和教育机制引导大学生尊重和重新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社会价值,并且对其产生兴趣,利用相应的校园活动完善具体工作。
第一,高校图书馆可以组织相应的节日活动,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或者是团体向学生展示非物质文化类节目,并且引导学生组成相应的学习小组。例如,朝鲜族的农乐舞是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可以引导校内朝鲜族的学生自发组织学习;第二,高校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交互手段,借助论坛、微信公众号、专家演讲、专题研讨会等模式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水平,创设良好的宣传氛围,有效提升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三,高校可以联动社会性媒体开展相应的宣传片录制,有效提升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打造真正良好的发展平台,全面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步[6]。
三、结语
总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社会性的课题,高校图书馆在实际工作中要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打造良好的管理平台,落实完整的信息汇总和整理工作方案,从而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