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刑法教学中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11-30

法制博览 2020年14期
关键词:刑法思维能力法律

武警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86

社会秩序是需要法律来维持的,这期间需要不断加强法律的完善制度,促使工作者在发挥法律社会作用的同时结合社会需求提高法律思维能力,以此保证整个社会在规范的法律管理下能够沿着正常轨道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此提高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同时提高法律的应用效率。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

所谓的法律思维是指根据法律内容形成的心理过程,是建立在法律概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法律常识,通过逻辑推理来判断问题,以此给予科学合理的诠释。相关法律工作人员需要具有提升思维的能力,同时这也是作为一名合格法律工作人员的一项标准要求,法律工作人员若是想有效执行法律,必然需要具备相关法律思维能力。然而在中国教育中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没有正确认知到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不能够站在法律角度上去解决问题,所学专业知识以及技能不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这种形势下,应当不断加强学生的法律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促使学生素质能够满足法律标准要求。

(一)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是法律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

法律专业开展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具备良好的法律基本素养的人才,通过法律教育的阶段,促使学生掌握各种法律的基础知识以及法律理论,具有法律专业相关工作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养。根据法律专业从业人员的能力而言,主要包含了法律基础知识、法律思维等,其中法律知识是最基本的从业基础,也是从事法律工作的一个前提,而法律思维则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以此作为媒介进行各种事物的分析、思考、比较,以此进行概括、总结,从而有效的应用相关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正确认知事物本质以及规律,促使学生能够形成法律思维,并且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法律知识,以此来拓展学生法律知识,同时能够灵活的运用法律知识,进而显示法律知识的实践性质。法律专业本身就具备实践的性质,具备较高的应用能力,若是学生不具备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很难应用法律相关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必然需要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进而为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奠定基础[1]。

(二)法律从业者的专业知识以及法律思维能力要求

法律相关工作是一项特殊的职业,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第一,法律工作的对象具有特殊性,是建立在人们生活实际关系的基础上。由于职业对象特殊性,在进行处理重大案件或者复杂争议时,相关工作人员的直觉与经验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二,法律工作的执业活动也是具备特殊性质,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统一性质、经验和抽象内容统一性质、同一和复合统一性质,实现精英和大众化的有效结合。第三,法律工作要求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几种职业资格,①应当掌握法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②具有法律职业专业素养;③应当具有一定的从业技能。由此可知,由于法律专业的特殊性质,要求从事法律专业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法律思维能力。

二、刑法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刑法特征

在法律专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刑法学,这门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运用刑法理论知识判断犯罪界限以及定罪量刑,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应用法律知识打击社会犯罪行为和维护社会治安,以此保证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刑法特点的了解,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2]。

刑法主要的特征有以下几种,其一,政治性,刑法是规定了犯罪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的一种规范,其中犯罪是指阶级的反抗。其二,基础性,是指刑法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比如概念、特征、类别等方面,同时刑法具备较高的使用性,而实践则是理论知识的一种灵活表现。其中刑法与司法之间紧密相连,可以将实践经验转化成理论知识,以此来解决实际性问题。其三,完整性,指的是刑法学具有一定的内在结构,逻辑性比较强,主要是以刑法为核心围绕其建设完整的刑法学体系。刑法学包括刑法总论、刑法分论,而刑法总论是指刑法的一般理论知识,犯罪、犯罪的构成以及形态;其中刑法分论规定了十大类犯罪,比如侵犯财产罪、贪污贿赂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家安全等罪行。

(二)刑法教学中的问题

开展刑法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然而目前法律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本末倒置的实践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典型是模拟法庭的实践活动,通常情况下这个流程是当事人请求律师辩护,而律师需要对当事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然后寻找证据,最后形成代理辩解。然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多数的院校都避免真实的案件作为素材,一般采用都是接受审判以后的素材,其中素材中包括案件的判决书和辩护词以及相关证据,由此容易使学生产生既然结果已经确定不需要做更多努力的想法,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形成灵活的法律思维,同时这样的案例只能培养学生熟练诉讼的程序,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3]。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认知刑法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刑法观念,能够正确认知刑法,随着我国对刑法不断的完善,同时明确刑法御民作用,现阶段刑法观念不断的深入,学生在进行法律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将刑法知识作为核心的学习理念。刑罚是刑法中一种重要的执法方式,所包括的内容有金钱方面的称之为罚金,还有人身方面称之为拘留或者拘役,甚至剥夺政治权利,严重时可以剥夺生命,由此可知刑法是一项严厉的法律,然而刑法主要应用目的是为了增加人们对法律的认知以及有效维护社会秩序,促使社会和谐发展。在进行打击和预防犯罪时需要适当使用刑法,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打击犯罪;另一方面还能够起到安抚人们的作用。为此在进行法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刑法理念,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刑法的重要意义以及作用。

(二)树立正确的刑法定罪理念

对于罪刑的理念需要促使学生认知到没有确切的法律根据不可以妄加定罪、处罚等。严格按照刑法规定处理犯罪事实,对待犯罪事实只有明确的法律行文规定才可以对此实施定罪处理。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更深入的理解这部分内容,从而致使思维处于僵化的状态,导致理解能力出现偏差[4]。

例如,在分析“某企业领导人带领本企业的全体员工盗取其他单位的物品”时,必然存在学生认为这种行为并不构成犯罪,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刑法的内容中没有明确规定盗窃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单位。对于这样的问题,认为企业并没有构成犯罪的人员占多数。因此需要在教刑法相关知识时及时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观念,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明确刑法定罪理念,更好的将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三)创新刑法教学方式

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法律教学方式以及内容很容易促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学生的思维得不到灵活运用,很难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致使在生活中不能够有效应用法律知识。为此,在这种形式下,应当创新教学方式,适当引入一些教学案例,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知识,进而做到融会贯通,以便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能够有效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促使学生具备成熟的专业技能和思维。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学法律专业知识时,其中刑法是法律的一个缩影,通过学习刑法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法律概念中的内涵,进而有效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学习刑法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理解刑法的意义和内涵,构建健全的法律知识体系,以此提高刑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效率。

猜你喜欢

刑法思维能力法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过度刑法化的倾向及其纠正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刑法适用与刑法教义学的向度
论刑法总则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