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秦风·小戎》赏析
2020-11-30
小戎俴(jiàn 建)收,五楘(mù 墓)梁辀(zhoū 舟)。(轻型战车浅车厢,五条皮带扎辕上。)
游环胁驱,阴靷鋈(wù 务)续。(马背有环胁有扣,引车带环白铜镶。)
文茵畅毂(gǔ 谷),驾我骐馵(zhù 注)。(虎皮褥子长车毂,花马驾车白蹄扬。)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思念夫君人品好,性情温和玉一样。)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他去从军住板屋,使我心乱真惆怅。)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四匹公马壮又高,手中缰绳攥六条。)
骐駵(liú 留)是中,騧(guā 瓜)骊是骖。(青马红马中间驾,黄马黑马两边跑。)
龙盾之合,鋈以觼(jué 决)軜(nà 纳)。(龙纹盾牌双合起,内侧辔绳铜环套。)
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思念夫君人品好,温厚但恨边邑遥。)
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几时才能回家来,想他如何不心焦。)
俴驷孔群,厹(qiú 求)矛鋈錞(duì 兑)。(四马协调披甲轻,三锋矛柄套铜镦。)
蒙伐有苑,虎韔(chàng 唱)镂膺。(盾牌上面绘鸟羽,虎皮弓囊雕花纹。)
交韔二弓,竹闭绲(gǔn 滚)滕。(两弓相交插囊中,竹制弓架缠紧绳。)
言念君子,载寝载兴。(思念夫君人品好,起卧辗转心不定。)
厌厌良人,秩秩德音。(温良和静我夫君,明慧有礼传美名。)
关于《小戎》一诗的取材及创作目的,古来注家学者的阐释率多歧互,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当属《诗大序》中之言:“美(秦)襄公也。备其兵甲以讨西戎,西戎方强而征伐不休。国人则矜其车甲,妇人能闵其君子焉。”但清人魏源却在其著作《诗古微》中驳斥道:“襄公伐戎,至岐而卒,何尝有深入戎廷在其板屋之事?何尝有克复故地温其在邑之事?……则《小戎》自是秦仲子庄公以兵七千破西戎,故有兵车甲胄在其板屋之语;且复其先世大辂犬邱地并有之,居其故西犬邱,故有温其在邑之语。”故而认为该诗乃为颂赞庄公而作。除此之外,明人丰坊《申培诗说》中云:“秦襄公征戎而劳其大夫之诗,赋也。”明人朱谋㙔《诗故》中云:“俴驷不务持重,唯便利是乘;良人贤士驱以即戎,不复尚德而唯力是竞。作者讬为妇人念夫之词,盖伤王政之不可复矣。”清人吴懋清《毛诗复古录》中云:“秦穆撰此为出军之乐,先序其车马之备、矛戟之利、军士之忠勇,并述其家人思念劝慰之情以奖之。”还有清人刘沅《诗经恒解》:“戎先杀秦仲后弑幽王,秦襄公奉王伐之,妇人美其军容之盛而思其君子。冀其必能成功也。”归纳起来概而言之,则不外怅怀王政之衰微、感念征人之暌违、颂赞秦公之勇毅、鼓荡兵士之豪情等义。
今按《小戎》,《诗大序》中的见解(美秦襄公讨伐西戎之论)似乎更切,而齐鲁韩“三家无异议”。清代陈启源在其《毛诗稽古编》中对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有一段细致的梳理:“戎,世为秦患也。而襄公时,周有骊山之祸,戎患尤劇。……幽王亡于襄公之七年,秦救周有功。襄公十二年伐戎,至岐而卒。此数年中皆征伐之时矣。襄公奉天子命,乘国人好义之锐心,终身不能平戎方张之寇,信难以力碎也。子文公始败西戎,收周馀民而有之。至七世孙穆公用内史廖之计,取其谋臣由余,益国十二,遂霸西戎。至此戎弱而秦强矣。然襄公以义兴师,民心乐战,故子孙得收其成功耳。《小戎》一诗实秦业兴盛之本。”同时,近人陈子展也认为“襄公七年至十二年,五六年间,皆为伐戎之时。《小戎》诗当作于此一时间”,而魏源由《左传》服虔注,以该诗为襄公追录先人之作,美庄公破西戎之战之言不可据。
其实,这些争论及结果对我们今天理解、欣赏本诗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并无大的必要。《小戎》一诗,以妇人思念征夫的口吻,通过极力渲染车马武器的精良美丽来烘托心中武士的英武、可爱,从而表达自己深深的爱幕、思念之情,是最根本的。
西周春秋时,我国古代的车战已达鼎盛时期。战车的制造、配置也更精良、合理。小戎,即小型战车,是作战用的进攻型车,称攻车,也称驰车。春秋时,一攻车一守车,合称一乘(shèng 剩)。千乘,万乘,是对一国军事实力的估算、评价。一车四马,称驷,其中,中间夹辕的两匹为服马,两外边的马为骖马。
诗中流露出的是一位普通的妇人对自己出征在外的夫婿的浓烈的思念与由衷的仰慕。诗中渲染着丈夫出征时军阵仪仗的磅礴壮观,进而联想到丈夫征战沙场时的英武雄健,最后抒发出对夫婿建功凯旋的热切期盼,言语中充满了自豪感。我们能从中体味出鲜明的秦地风习——崇勇尚武、毅烈剽悍、军功荣身。整首诗的基调迥异于《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召南·殷其雷》等其他一些《诗经》中的征人思妇诗,汉末的《古诗十九首》,以及唐人诗歌中诸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等句中的浓厚的感伤色彩,而异常的昂扬高朗。在她的心目中,自己的夫君是为王前驱、荡除敌氛的英雄壮士,是她引以为豪的对象,故而虽时有思念意绪漾溢而出,但终不肯作“败兴语”。
全诗共分三章,序次井然,衔接顺畅。每一章的前半部分描写秦国部伍的盛大之势,后半部分重抒个人对夫婿的思慕之情,然各章之间却各有侧重而绝少雷同。
首章“言车。而驾我骐馵,豫以起次章之马”。对此,元人刘玉汝《诗缵绪》中给出了社会文化层面的解读:“秦人强悍尚勇敢,又值犬戎之变而事战斗。其平居暇日所以备其车马器械,以备战伐之用者,无不整饰而精致,故家人妇女亦皆习见而熟知之。”明代“竟陵派”领袖锺惺亦云:“虽是文字艰奥,亦由当时人人晓得车制。即妇人女子触目冲口,皆能成章。车制不传,而此等语始费解矣。”
次章“言马。而龙盾之合,鋈以觼軜,既以起卒章之兵器,又以终首章之车”。我们从中不难察觉,该章尽情描绘了各色良马:“骐”,依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是说马毛青与骊黑圆纹相杂,有如博棋;《尔雅·释畜》则谓马左蹄或四蹄皆白皆可名“馵”;体赤鬣黑的马名“駵”,身黄吻黑的马名“騧”,而毛色纯黑的马则名“骊”,斑驳连钱,热闹非常。该章对马匹之毛色不惜浓墨以渲染,凸显了秦军军威之盛。当然,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秦地重视战马的畜牧、秦人尚武乐战的地域文化特色。
末章“言兵器。而俴驷孔群,复蒙上章以言”,足尽章法错综之妙。本章中细致刻画了矛盾弓箭的形貌——镂金错彩,备极雕饰,甚至连盛放弓箭的櫜鞬也摹写周至。秦地古来素以盛产良弓而闻名宇内,屈原《九歌·国殇》中即有云:“带长剑兮挟秦弓。”洪兴祖注:“《汉书·地理志》云:秦地迫近戎狄,以射猎为先,又秦有南山檀柘,可为弓幹。”由此可见,《小戎》一诗虽不明言弓之精好,但末章起首四句密密铺排,一句一义,条贯递接,以疏落之墨层层点染,虽整体语言风貌终是古拙朴澹,但秦弓之良,已不待言。
如此运笔之法贯穿全篇,通观之,本诗以“名物”罗列之“赋”法进行摹状表意的特点尤为鲜明,而每一幅鲜丽的画面中却蕴含着溢于文字之外的意象氛围:或曰“文茵畅毂”,或曰“骐駵是中”,或曰“蒙伐有苑”,足壮军阵之形容,虽无一颜色词,却已然燏燏烨烨,绚烂非常;或曰“阴靷鋈续”,或曰“鋈以觼軜”,或曰“厹矛鋈錞”,足摹兵械之精良,虽无刻意言其锋利,但我们读之,已觉眼前是明晃晃、戟森森的一片;或曰“小戎俴收”,或曰“四牡孔阜”,或曰“俴驷孔群”,足助车马之声势,故虽不直写其声响,但马奋蹄、车驰骤、烈风呼啸、黄埃漫卷,一派凌厉肃杀的征伐场景已跃然目前;或曰“驾我骐馵”,或曰“六辔在手”,或曰“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足写战士之威严,故虽无一言描画其面容,但谁又不能想象出其坚毅决然之神色呢?
至于三章中重复出现的“念言君子”与以之为引言而逗出的情感抒发之“兴”,则堪称前文“大声鏜鎝”之后的一脉婉约温丽,朱熹《诗集传》有云:“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此盖言《秦风》中特多英雄之气,此已于该诗每章的前六句中可见——矜“君子”服用之物以壮其声色,古奥直质,雄丽慷慨。而后四句“闵妇人思念之情”者,确如风樯阵马之声中的一缕轻幽笛音,平易蕴藉,点缀见巧。此种似断实连的情绪,被一句反复出现的短句弥缝而起,故而有一唱三叹、绕梁不绝之致。
通观之,《小戎》一诗实似一幅“出征图”——图画下方,是车辚辚马萧萧、征尘漫漫黄沙滚滚;图画上方,是旌旗猎猎剑戟森森;而在这天地之间,则是人世平凡夫妻绵绵邈邈的几分牵念、几缕柔情……一切都是那样真实、那样鲜明。
【注释】
①小戎:轻小的兵车。
②俴收:浅的车厢。俴,浅;收,轸。四面束舆之木谓之轸。
③楘:用皮革缠扎在车辕上,起加固和修饰作用。梁辀:辀似木梁,故称。
④游环:活动的铜环或皮环。胁驱:驾具名,马的胁部加上皮扣,联在拉车的皮带上,以便对其控制。
⑤阴:轼前横板。靷:引车前行的皮革。鋈续:以白铜为饰的接靷的环扣。
⑥文茵:有花纹的虎皮褥子。畅:长。毂:车轮中心的圆木,中有圆孔,用以插辐。
⑦板屋:用木板建造的房屋。秦国多林,故以木房为多。此处代指西戎。
⑧心曲:内心深处。
⑨牡:雄马。孔:甚。阜:肥壮。
⑩觼:有舌的环。軜:内侧二马的辔绳。
⑪俴驷:披轻甲的四匹马。孔群:非常协调。
⑫厹矛:头有三棱锋刃的长矛。錞:即“鐏”,矛柄下端金属套。
⑬蒙:画着杂乱的羽纹。伐:通“瞂”,盾。苑:花纹。
⑭虎韔:虎皮弓囊。镂膺:在弓囊正面雕刻花纹。
⑮闭:通“柲”,弓檠、弓架,用竹制成。绲:绳。縢:缠束。
⑯载寝载兴:意谓起卧不宁。
⑰厌厌:安静柔和貌。
⑱秩秩:有礼节,一说聪明多智貌。德音:好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