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国防科技改革先进经验及启示建议

2020-11-30

国防科技工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国防科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大数据等前沿科技飞速发展,全球科技创新热度持续走高。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把国防科技作为制胜未来战争的关键领域,不断推出国防科技改革创新举措,持续增强国防科技创新活力和能力。借鉴国外国防科技改革先进经验,提出对我国国防科技改革的建议,对我国国防科技发展主动适应时代之变、改革之变,在新一轮国防科技竞争中占得先机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国防科技改革先进经验

出台法规和战略规划文件,强化国防科技改革顶层策划

在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全球科技创新热潮持续升温、国防科技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美国、俄罗斯、英国等主要国家着眼长期战略利益,分别出台战略规划文件和国防科学技术政策文件,明确国防科技改革思路、政策和布局,有效牵引国防科技的创新发展。

美国持续引领世界科技创新热潮,出台多份国防科技法规政策与战略规划文件,明确国防科技工作的方向与重点,指导和推进国防科技工作开展。2015 年美国出台的新版《美国国家创新战略》中,提出要全面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基础设施现代化战略规划,构建国家科技治理战略规划框架,加强科技领域的跨部门、跨学科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2017 年美国政府推出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中,强调要保持研究、技术、发明与创新的领先地位,要掌握科技发展趋势,吸引和保留发明和创新人才,利用私营资源促进创新,推进发明和创新快速转化等;美国《2020 财年国防授权法》中,提出了前沿技术创新的管理举措,并对5G、网络空间作战、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相应要求。

俄罗斯发布多项战略指导性文件。2016 年,俄罗斯发布新版《俄罗斯联邦科技发展战略》,明确了俄罗斯科技长远发展战略和防线重点,并确定了科技优先发展方向,包括数字化生产技术、新材料、大数据处理系统、计算机教学和人工智能等;2018 年俄罗斯发布的《2018—2027 年俄罗斯武器装备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俄罗斯国防科技未来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并提出了要建立新型科研组织管理体系、加强与地方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国防科技创新活动等。

英国发布多样性和包容性战略。2018 年,英国发布《包容的力量:2018—2030 年国防部多样性和包容性战略》,明确在已经开展的工作基础上,通过利用更具包容性的员工队伍所带来的多样化思想、技能和创新,建立更强大、更有凝聚力的团队并改善决策机制,使国防科技能够更好地接触和招募来自整个社会的人才,在民众中形成文化上的认同,以利于海外行动,并确保国防事业与社会能够充分接触。

调整优化国防科技管理体制,牵引国防科技创新发展

为适应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美、俄等国持续推进国防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管理思路和策略上把经济高效、创新突破、开放协同放在突出位置,通过管理制度改革和业务运行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利用地方资源,促进国防科技改革创新。

美国优化管理体制致力国防科技改革,大力推动国防科技创新机构建设。2018 年1 月,美国国防部拆分了负责采办、技术与后勤的副国防部长职能,分设负责研究与工程的副国防部长和负责采办与保障的副国防部长,前者负责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发展,在更大程度上推进科技领域军民一体化发展,后者负责更快更好更省地推进国防采办,提升国防经费的使用效益。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国防科技与装备建设管理领域最为重大的一次改革,体现了美国对国防科技创新的重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近年来,美国国防部除大力扶持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等成熟的创新机构外,还新增战略能力办公室(SCO)、国防创新小组(DIU)等机构,试图优化国防科技创新路径,降低风险并提高稳定性。2015 年,国防部在硅谷成立国防创新试验小组(DIUx),其职责是加强国防部与硅谷企业的合作,进一步积累投资与管理私营高科技公司的经验,推动信息技术背景下国防科技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完善。2018 年,国防创新试验小组更名为国防创新小组,并成为美国国防部正式机构。

俄罗斯持续推动国防科技体制改革。2012 年,俄军在原国防部科学与高技术司、国防部创新管理局、国防部科技管理局等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了“未来军事研究体系”,并设立主管科学与高技术的国防部副部长一职,主要负责科学与高技术科研活动、组织高技术计划与科学项目的研究及成果转化、监督国防创新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等工作。2013 年,俄罗斯组建了类似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先期研究基金会,负责国家级基础性、颠覆性研究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宏观调控。2018 年,俄罗斯组建了“纪元”军事创新科技园,按照“科学与教育”“先进工艺与创新”两大方向,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和工程中心,配备科技设备中心和工艺技术中心。

不断完善国防科研管理流程和激励机制,推动国防科技活动有效运行

国防科研是国防科技创新的强有力的保障,其中国防科研管理工作是国防科研有序发展、进步的坚实基础,对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国防科研管理体制,包含了立项管理、实施管理以及评估和验收管理全流程。美国国防科技立项管理是在充分考虑国家安全需求的前提下,经过充分论证和开展预研工作,通过制订专项科技研发计划形成立项,并在专门委员会或常设机构的领导和组织下实施管理。国防科技实施管理采取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的科技研发实施体系,众多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参与国防科技重大工程项目研发活动,并以企业为实施主体。在国防科技评估和验收管理方面,美国国防科技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按照项目具体特点和要求实行中期检查和评估,从质量、进度和财务支出预算等方面跟踪控制,尽可能降低风险。为了加强对国防重大工程项目的评估,美国政府于2002 年出台了计划评估等级工具(PART),该工具适用于美国所有国防科技重大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估,以达成客观、透明评价政府国防科技计划的实施。在激励机制方面,美国国防科技奖励呈现出多渠道设奖、资金来源多样、运行方式各异的分散与多元化特点。军队设立本系统的科技奖励,美国国防部、各军种、国防部业务局和各军种下属的研究实验室都设有科技奖项,形成了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军队科技奖励体系。

注重基础技术的牵引作用,推动各类研究计划顺利开展

美国作为世界军事头号强国,注重持续加强国防基础研究工作,通过设立各类基础研究计划,采用公开竞争的方式,广泛吸引大学和科研机构参与基础研究工作。一方面,美国实施多种基础研究计划,支持跨机构、跨学科研究工作。美国国防部基础研究计划主要包括“国防研究科学计划”“多学科大学研究倡议(MURl)”“内部实验室独立研究计划”“大学和工业研究中心”“高能激光研究倡议”“国防教育计划”“基础研究倡议”“化学和生物防御计划”等。美军国防科技项目资助主要通过上述基础研究计划,与大学、军内科研机构、企业和其他单位从事相关学科研究的个人、课题组或者单位签订资助合同,完成某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的国防基础研究任务,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实施“大学研究设备资助计划”,择优资助从事国防基础研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购买大型研究设备。此外,美国还积极实施国防企业科学计划(DESI),支持大学和企业团队的基础研究,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成果对国防能力的影响。

俄罗斯国防部也持续开展各类基础研究计划,并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国防基础研究体系。俄罗斯科学院在基础研究工作中占有特殊地位,其下属的各大单位在过去数十年间与俄罗斯国内大批高技术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直接参与了未来科研规划编制论证,承担了大量国防基础研究工作,丰富了学术理论,创造了突破性工艺。

挖掘利用民间科技潜力,激发创新活力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随着民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世界主要国家举办名目繁多的各种计划和创新活动,吸收全社会高新科技研发思想和资源,汇聚先进民用技术成果,为国防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源泉和支撑。

美国积极举办多样化创新活动,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国防科技竞争。一方面,利用多种信息平台,扩大科技创新竞争范围。美国建立了多种平台,有效促进了国防部各部门、各军种实验室、相关政府部门、地方高校及工业界等机构间的交流、了解与互动。例如,“国防创新市场”门户网站,汇集“快速创新基金”“工业基础创新基金”“小企业商机”“技术转移项目”“独立研究开发基金”等信息,向全世界公开发布国防科技信息,并提供企业“民向军”的自荐渠道。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各类挑战赛、创新竞赛活动,举办了“无人车辆”“机器人”等多个系列挑战赛,直接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

俄罗斯、英国也对未来科技创新发展予以关注,组织开展未来科技领域挑战赛,持续推进未来科技新突破。俄罗斯国防部先进技术追踪和科研活动管理总局自2016 年以来每年举办“未来突破”比赛活动,三年来科技成果数量逐渐增加,参赛人数也逐渐增多,一些成果已转化为新型装备。俄罗斯于2019 年4 月启动“未来突破”比赛活动,邀请俄罗斯国防部科研和教学单位、俄罗斯武装力量科技连参赛,促进了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于武器装备和两用产品。英国国防部国防与安全加速器也开展挑战赛寻求未来新技术,采取“公开征集”招标办法寻求创新想法和创新技术,并促进其资助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走出开发阶段,投入生产阶段。

对加快我国国防科技改革的建议

加快优化国防科技改革的制度环境

在国家层面加强国防科技改革战略统筹。在国家层面加强我国国防科技发展方面的战略总体部署,根据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别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制定国防科技发展规划,并加强其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创新体系的有机对接和整体统筹;合理规划国防科技投资布局,促进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研究,明确重点领域,推动原始创新步伐,增强持续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国防科技成果转化法、标准化法、反垄断法及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完善促进国防科技创新的法律“软环境”。

营造崇尚国防科技创新改革的文化环境。大力建设中国特色国防科技创新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策制度设计和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传承,积极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理念,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国防科技创新文化氛围,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和良好风尚;倡导科学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大力弘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精神,不断拓展民族文化丰富内涵,调动和激发个人的创新积极性和活力,为国防科技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完善科研信用管理,建立国防科研诚信制度,惩治学术不端,营造风清气正的创新环境。

持续改革国防科研管理机制

优化国防科研管理流程。遵循国防科研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在现有科研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精简管理流程,推动运行机制顺畅高效。加强国防科研目标任务规划,注重重大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聚焦未来可能产生变革性技术的基础科学领域,对重大科学前沿或重大前瞻性问题进行超前布局,并给予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原创性研究项目;完善项目过程管理和评价验收,推动从过程管理向效果管理转变,突出代表性成果和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对提交评价或验收的论文、专利等作数量限制规定;建立以研发质量为导向的科研投入综合评价制度,注重中长期创新绩效,主要评价资金投入对创新能力提升、标志性成果产出、产业升级产生的长远影响,适当降低论文、专利数量及经济效益等短期量化指标的权重。

加强面向国防战略需求的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树立自主创新的核心理念,加强统一部署,聚焦战略性、带动性、全局性的关键共性基础技术,高度重视原始性专业基础理论突破,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加强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源头供给;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颠覆性的重大技术研究和新概念研究,进一步抓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形成能够及时了解和快速吸纳各有关领域先进技术的机制。

加大先进国防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力度。加大国防科研成果知识产权改革和创新力度,建立有利于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成果管理制度,搞好创新性、突破性成果转化运用。探索建立科学的国防技术成果解密制度,为成果转化和应用创造条件。在武器装备研制中,坚持以对作战体系的贡献率为评价标准,坚持聚焦实战、服务部队,使科技创新同部队建设发展接好轨、对好焦,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推动我军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在军民两用成果转化服务机制方面,加大民用标准引入和使用力度,扩大军品与民品的通用化、标准化程度;完善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解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的产权归属问题,建立国家、机构、个人成果共享和利益分配机制,鼓励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新产品、新服务,实现产业化。

推动国防科技发展开放融合

完善国防科技创新竞争机制。积极在国防科研项目立项和技术攻关过程中增加招投标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吸引更多符合要求的科研机构进行竞争,选择最优的方案和创新主体;围绕装备预研、研制、生产和售后服务的全流程关键环节建立起系统的竞争机制,加强项目过程的监督检查;加强创新主体的培育,在创新主体构成上更加关注中小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的作用发挥,从而提升国防科技创新主体构成的厚度和灵活度;着眼于产业链培育和升级,引导国防科技创新主体参与军民两个市场的竞争,统筹利用军民两个领域的创新资源,增加国防科技创新主体的综合实力,降低国防科研的风险和成本。

推动国防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开放。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形成涵盖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防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基地体系;依托互联网有条件地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防科技创新平台,完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促进创新平台向专业化、功能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实现各创新主体协同互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避免国防科研设施重复建设和闲置浪费,通过规范化管理,推进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工重大试验设施等向社会开放服务,促进科技实验资源军民统筹、高效利用。

深入推进国防科技发展产学研用合作。积极引导国防科研单位建立、参与影响重大的创新联盟,推动行业共性、重大前沿技术发展;强化军工企业与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战略化合作,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逐步构建“合作紧密、管理科学、着力于创新、作用于全局”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不断提高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主体交流互动,促进信息、技术和资金等在各类组织之间有序流动,形成开放合作的创新网络和形式多样的创新共同体。

大力加强国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把核心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保障国防科技发展和改革的战略性任务,以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加快培养国防科技领军人才,建设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强化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智力支撑;打造由国防科技创新管理人才队伍、国防科技创新技术人才队伍、国防科技创新技能人才队伍组成的国防科技创新集群,凝聚、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强化高校在军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国防特色大学和学科建设、国防重点学科试验室建设,设立专项国防科技特需学科研究计划,加快国防科技专门人才和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

改革国防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人才选拔、评价和激励的长效机制,逐步取消对国防科技人才选拔中的年龄、年限、学历、职称等不合理的硬性规定,形成以用人单位为主、以真实能力为标准的新的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突出质量贡献绩效导向的国防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以创新质量、产业贡献、社会效益为导向,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提高国防科技人才待遇,深化激励制度改革,打破国防科技领域发展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情怀留人的旧理念,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防科技发展要求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国防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国防科技
美国如何“玩转”国防供应与采办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科技助我来看云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中国国防预算增速下降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