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融合*
2020-11-29林晴岚张洁陈柳娟王金水
林晴岚 张洁 陈柳娟 王金水
(1.福建教育学院数学研修部,350025) (2.福建省厦门市后溪中学,361024)
新的人才观要求在基础教育中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在以上“五育”中,德育是方向,起导向和推动作用;智育是智力基础;体育是健康基础,也是物质保障;美育和劳动教育对基础教育发展起着辅德、益智、促体的作用.在落实“五育”的实践中,既要坚持整体配合,发挥“五育”的整体功能;又要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和爱好,将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一、德育培养完美人格
德育是要明确正确的政治方向,培育学生具有良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德是人类实践的精神升华,随着生产实践而产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教学实践活动最主要的核心就是人的品德培育,以德育人,以文化人,通过实践活动将育人目标落实,使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确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引导学生关注新时代社会发展变化,理性分析、解决现实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教育意在培育人,德育意在完善人格之本.利用新兴媒体精准对接客体,根据对不同群体的个性需求和接受习惯分析,把要解决问题的信息隐含在常态化的“德育”教育评价中,通过多元化的数学活动方式、定制化的传播手段、古为今用传播路径,建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桥梁.如2019年全国高考卷Ⅰ(理科)第6题,借助中国古代典籍《周易》中用“卦”来描述万物的变化这一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用数学的理性思维分析万物变化规律,引领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染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让学生从精准化的供给中感受到生活实际问题各种神奇的数学解决方法,彰显数学优化思想,营造一个勇于探索的良好氛围,以及会用理性的眼光看世间万物变化的良好思维习惯,触发人向真、向善、向美的内在德性.德育是一种境界、一种意境,自然融入了人的内心世界,是人的心理实际需要,通过对经典中华传统的理解,感受数学的人文情怀,促进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从不同的视角领会数学的原理和方法在解决问题中价值和作用,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智育提升科学素养
三、体育磨练坚强毅力
体育运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必备因素,是“五育”的基础.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享受运动过程的乐趣,同时也强健体魄,磨练毅力.借助体育运动中的比赛与计分的规则,运动场的设计、运动器材的研发等话题提出数学问题,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竞技运动比赛中公平公正的认识、理解和支持.如案例“跑道问题”,借助学生熟悉的日常体育运动真实情境引入问题:(1)国际田径赛场地设置的400米标准跑道,如何测量这个“400米”跑道?(2)如何设计100,200,400,800米比赛的起点与终点,才能体现竞技赛的公平竞争精神?通过问题(1)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国际标准的体育跑道的重要数据信息,理解国际比赛场地需满足比赛的公平公正要求,还要考虑每位运动员的安全.通过对跑道问题的实地实践研究,提升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水平,构建数学学习与体育运动的和谐育人格局,促进养成科研精神与科学态度.问题(2)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方法,通过严谨的理论研究和扎实的实践探索,思考体育运动中公平竞争合理性问题,促进学生科学研究数学与体育运动关系.从而培养学生会学、善思的良好数学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升数学建模能力,普及体育运动常识,让公平规则不仅体现在竞技上,也体现在全面教育基础上.虽然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但教育公平,教育平等并不是消灭人的个性,而是要实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应用推动健康、公平的体育运动向更有效、更灵动的方向发展.
四、美育陶冶审美情操
人的生活离不开对美的追求,美育伴随着人的一生.从数学的角度端正学生审美情趣,培育学生对美的事物有审美鉴赏能力.能感受美在生活中,美在鉴赏中,美在表现中,美在创造中,形成高尚纯洁的生活习惯,提升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能力.如案例“美与数学的和谐”的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公元前5世纪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将其收入《几何原本》.黄金比又称黄金律,其比值约为1∶0.618,是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如世界著名的人像雕塑大卫人体,断臂的维纳斯,世界著名的油画蒙娜丽莎等都很好地将0.618应用在其中,彰显了作品神奇魅力.又如案例“音乐与数学的和谐”中的声波,声波与正弦函数关系密切.正弦函数是三角函数内容之一,借助享受音乐的美妙感,研究正弦函数的频率、振幅、周期与美妙音乐的联系,领悟函数图象的对称美、和谐美.促进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其应用,也更理性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与数学的和谐奇妙氛围,提升学生理性鉴赏音乐能力.
美育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使人们的情感得到美化,心灵予以净化.让美育自然地进入课堂、融入数学学习中,让数学学习与艺术美的和谐更加生活化、常态化、自然化,借助数学学习活动,培育学生懂得追求美、创造美、欣赏美.在美的享受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必备基础知识与技能,从数学学习中获得灵性、智慧,懂得追求高尚纯洁的文化生活,对美的感受更理性.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础上,增强理性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五、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理解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意义,重视在劳动过程中培育人的高尚品德,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理解劳动促进创新科技发展,感受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重视数学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理解数学知识、技能、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劳动效益.例如物流运输问题,学会用数学思维研究经济发展趋势,指导物流运输管理,提供理性的投资决策建议,用数学方法优化运输成本,并用数学手段对运输风险进行全方位判断、分析,结合实际合理设置物流中转站点,配备运输工具等.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不同劳动方式给生活带来不一样的改变,理解劳动可以改变生活方式,美好生活要靠劳动创造,明白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由劳动创造的,以培养学生懂得换位思考问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再如通过“社区垃圾分类中转站选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区垃圾分类选址设计.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讨论设计的关键因素,研究社区生活环境平面图中垃圾分类中转站设置点的理想位置路线,并通过实地考察、收集、整理必要的数据和信息,掌握收集有效资料的方法,提升学生分析资料和利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培育学生参与意识、和谐合作的意识,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做事,懂得数学应用技术创造劳动价值,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解决现代生产的问题方法,养成崇尚劳动的优秀品质,提升学生的劳动素质.
“五育”实践活动设计意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不仅需要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还应关注学生吸收了哪些有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营养”,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大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作为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育人功能的合理化.基础教育明确培养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意识.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五育”相结合,构建学生与现实社会的良好联系,促进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
数学教学时需要从为祖国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考虑,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精心设计“教”与“育”并重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方案.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五育”的教育目标常态化地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构建有中华民族教育特色的数学教育教学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认真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