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差别运用

2020-11-29李虎子

法制博览 2020年24期
关键词:限度法律责任行使

李虎子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6

正当防卫作为我国公民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法律范围内为保障我国公民合法利益不受到侵害,对正当防卫做出限度规定,致使公民在合理范围内行使的正当防卫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但是由于我国民法和刑法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行为作出解释和限定,使得行使权力的限度、动机、时机不同,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不尽相同。基于此,为更好的帮助我国公民了解法律的规定的内容,笔者对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差别作出阐述,以供参考。

一、正当防卫是民法和刑法统一性的体现

正当防卫的具体含义是指人们在遇到人身安全威胁时,会本能的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自身安全和财产不受到破坏。经过时代不断更迭与发展,尽管人们对于正当防卫的定义已经从简单的自我保护变为受到我国法律制度保护的行为,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正当防卫的程度和编著还有待商榷。通常情况下,人们会从刑法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正当防卫,在刑事案件中对正当防卫的处理也遵循此方式。但是从广义角度来看,正当防卫不能简单的从刑法角度去考量,而是可以利用民法的角度去仔细分析。这两种法律作为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对正当防卫这一行为的定义上存在差异,但都利用法律条例来对此行为进行保护。尽管这两种法律不具有相同的限定内容,但可从侧方位看出我国法律制度的同一性。同时,也可认识到刑法对民法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能够在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规范,并以这种形式来彰显法律的权威,使人们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以及不可侵犯的特征。

二、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构成要素的差异性

(一)正当防卫动机层面的差别

正当防卫行为在民法和刑法中界定,由于两种法律所处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因此在实施管理中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民法主要负责对民事案件的处理,而刑法这主要负责对刑事案件的处理。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导致部分事件在民法中属于侵权行为,而在刑法中则没有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针对正当防卫行为来讲,在刑法范围内这种行为具有一定合法性,而在民法中就可能出现防卫过当的问题,充分的展现出二者存在的明显差异。在当事人行使正当防卫这一行为时,对于其行为的法律认定,需要充分考量正当防卫的动机。而正当防卫的动机主要是指人们行使这一行为的主要目的,如果要确认正当防卫行为的真实发生,就要保障起动机的合理性。在我国民法体系中,对正当防卫行为的界定主要针对民事侵权的形式来考量,在合理的范围内行使正当防卫属于合法行为。而涉及到民法法律内容的这种行为,所造成的人身和财产的伤害较小,所形成犯罪情节较轻。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受到威胁和伤害时,会本能的实施正当防卫,而正当防卫程度的不同,会出现防卫过当的问题。如果在此情况下法律不能发挥其作用,并出现滥用职权的问题,那么正当防卫在法律上的界定就失去其原本的意义。

(二)正当防卫时机的不同之处

在我国法律范围内对于违法行为管理属于刑事机关的工作范围,对于公民自身而言,不具备进行反抗防卫的权利。而正当防卫允许的首要条件是司法机关不能及时进行处理,这种情况下可由公民自己来保护自身的安全,实施正当防卫的行为。在我国法律制度日益完善的环境下,对于正当防卫行为的法律性质日趋明晰,其中最关键的限制条件就是正当防卫的时机。在我国民法内容中,正当防卫属于侵权的行为,而侵权行为说产生的后果与犯罪行为相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公民自身利益在受到外界损害时,会首要思考保护措施。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正当防卫具有一定的被迫性,可在法律中以被迫程度作为判断的基础。而在刑法内容中,对于正当防卫的界定主要从犯罪行为而言,所造成的结果要大于在民法中的界定。对于正当防卫时机判定来看,行为人被迫情况下行使正当防卫,会出现对于个人利益的损害,影响我国法律的秩序。为此,公民为保障个人、社会、国家利益不受到侵害,而在必要的情景下实施正当防卫,以免在选择的犹豫上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三)正当防卫限度的差异性

法律范围内所规定的正当防卫行为不需要负法律责任,但是并不代表着所有正当防卫的行为都不必负法律责任。对于是否需要承担这一责任,在法律上有着清楚的规定,一旦行为的限度超过法律规定的限度,就会出现防卫过当的情况,而必须接受相应的法律制裁。在我国民法上对这一限度的规定,主要是包含必要限度和超过必要限度两方面,而产生的不必要伤害。这就规定内容与刑法的上所规定的限度存在显著不同。在刑法内容上,对正当防卫行为是否造成伤害这一限度的判定,主要是指行为人双方行为强度的比较,讨论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对人进行故意的损伤,致使人身体出重大伤害等严重的后果。这一概念中的必要限度,一定程度上放松对行为人防卫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增加行为人主动防卫的积极性。从二者对于防卫限度的界定的差异,可知民法中对于防卫的限度低于刑法的限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刑法中法律规定说针对的是犯罪行为,而犯罪行为对社会和个人会造成较大的伤害和影响。因此,在明确正当防卫限度时,会利用相关规定来激发公民行使这项权利的主动性,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公民的人身安全。充分体现出我国法律制度对于人的保障,彰显其法律内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中的责任

传统意义上,正当防卫行为说产生的责任不需要行为人承担,因为这一行为隶属于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但是并非所有形式的正当防卫都不需要负法律责任,原因在于民法和刑法对于正当防卫行为的限度规定有所不同,也就造成再出现这一行为时,可能需要承担两方面的法律责任,也可能承担民事方面的责任而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还有可能两种责任都不需要承担。以下就对这几种情况开展细致的分析:第一,不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我国民法和刑法中,为最大限度的保护我国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鼓励行为人采取正当的行动保护自身安全,规划相应的责任范畴,对部分行为免除民事和刑事的责任。换言之,就是在合法限度内,正当防卫可在刑法和民法范围内不承担任何责任。第二,承担民事责任但不承担刑事责任。在我国民法中对于正当防卫限度规定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而刑法中对于正当防卫限度的规定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严重的后果。这种规定的差异性,使存在的超过必要限度,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不需要承担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第三,承担民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在正当防卫限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严重后果时,需要行为人为自己的行为负其法律责任,承担民法和刑法上的双重责任。

四、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正当防卫是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但在行使这一项权利时,需要区别民法和刑法上对这种行为的限定,在合法范畴内更好的行使权力。同时,还要明确两种法律对行为动机、时机、限度方面的规定,在行使时要把握好限度,在保障自身以及不受侵害时,不要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进而避免受到法律的惩罚和制裁。

猜你喜欢

限度法律责任行使
暂停行使金融合同提前终止权的国际实践及其启示
逾期清税情形下纳税人复议权的行使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党员应如何行使党员权利?
论FRAND原则对标准必要专利权行使的限制
论正当防卫制度中的“必要限度”
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
依法治国须完善和落实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咳停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与验证
从一例招投标纠纷中引发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