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基于跨文化意识下的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研究
——以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为例

2020-11-29艾荟萃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侨园 2020年8期
关键词:历史博物馆跨文化层面

文 艾荟萃(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目前,出国旅游已经成了我们日常休闲娱乐与消费的一种选择。但出国旅游面对的主要困难就是语言障碍。而大部分国人缺乏用外语进行沟通与阅读的能力。所以,做好翻译工作对于旅游体验如何尤其重要。基于此,本文以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为例,分析跨文化意识下的旅游景点翻译策略。

一、跨文化意识内涵及其对翻译的要求

所谓文化是相对于经济、自然与政治而言的全部人类社会活动集合,是反应一段时期内特定地区或特定民族行为方式的重要指标。跨文化意识是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简而言之,落实到本文研究预警下跨文化意识就是参与国外旅游的过程中能够清晰感觉文化的差异,并有意识通过翻译来解决这种文化差异,进而达到更好的旅游体验。

跨文化意识对于景点翻译具有更高要求,具体分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要确定以文化为主导的翻译理念。只有在理解了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才能在理解对方语言的同时形成具有文化适应性的翻译结果,而具有文化适应性的翻译结果是游客正确理解翻译内容并获得更高翻译体验的重要基础;第二,要形成文化对应的积累。在形成有效意识的基础上,要了解双方文化,尤其是在双方文化的对应层面上的理解尤为重要,这就需要翻译者通过日常理解等方式来形成对应,以供翻译过程中的应用;第三,要有效拓展文化。在翻译过程中要不局限于具体的文本内容,可以在其基础上进行文化背景的拓展,进而使游客能在翻译过程中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从而形成对文化差异的自我理解;第四,要理解目标的文化逻辑。要从文化逻辑的视角对文化差异进行理解,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厘清文化差异的根本与原因,才能在文化差异视角下提供全新的翻译与解读。

二、景点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应用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是全美最大的历史博物馆,也是综合展现美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所在。赴美旅游的中国游客,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是必到的一站,2018年全年该馆接待中国游客超过25万人,占赴美旅游总人次的16.42%,其影响力可见一斑。与此同时,由于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是对美国文化与历史的综合展现,其对于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要求相对较高,而前面探讨的四点要求也同样具有明显的表现。

(一)以文化为主导的翻译理念应用层面

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要将具体的对象与事件名称对应到中国文化体系中来。中国人较为重视比较性优势。该博物馆内存在较多的“the”的使用,在英语语系中表示强调。而在背景的梳理下则可以对应翻译成具有强调意义的形容词。如“第一台打印机”“世界第一部电话”等。

(二)形成文化对应的积累应用层面

通过广泛的文化积累才能进行有效的翻译。博物馆内主要分为农业、科技、经济等多个展区,这些展区之间即存在统一的文化逻辑,又各自形成不同的文化积淀。如翻译美国农业机械名词时需要对应其简单的功能与应用场景;翻译科技展品名词时则需要将其与现代或中国同时期的主要物品进行对应,通过此种文化对应的累积才能进一步提升翻译的准确性。

(三)进行文化有效拓展应用层面

翻译时可以对部分展品的文化背景进行有效拓展,在保障不扭曲事实的基础上可适当夸张,以达到提升中国游客体会的目的。如博物馆展出了林肯的假发,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的基础上可进行文化引导与拓展:“试想美国宪法正是从这个假发下的聪明大脑中迸发而出的。”这样可以提升翻译的水平与丰富度。

(四)理解目标文化逻辑应用层面

中美文化之间最典型的差距来源于对资本理解的不同。在博物馆展品的翻译过程中要对这一逻辑进行有效的理解。如博物馆展示了各个时期的美国货币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应关系,实际上反馈的是一种底层资本逻辑。在针对对应关系的翻译过程中要对这一逻辑进行体现。尤其是资本对应社会生产力、资本形成国际现金流驱动力等方面的翻译较为传神。

本文通过以上分析和研究,探究了四种具体要求在实际翻译中的应用,希望能为今后的翻译工作及提升中国游客的跨文化体验提供必要帮助。

猜你喜欢

历史博物馆跨文化层面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参观博物馆
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与陈列设计的思考
如何更好的发挥革命历史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数字化技术在历史博物馆中的应用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