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趋势分析

2020-11-29郭紫莹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珠江水运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中欧班列基础设施

◎ 郭紫莹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客观上要求交通运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为积极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中欧班列也要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1.中欧班列发展现状

中欧班列作为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自2011年首次开行以来,发展迅速,辐射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迄今为止,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12000列,国内开行城市56个,可通达欧洲15个国家49个城市。2019年,中欧班列开行线路总共有65条,起点城市包括重庆、苏州、营口等15个城市,共开行8225列,同比增长29%,发运72.5万标箱、同比增长34%,综合重箱率达到94%。

2.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面临问题

中欧班列自开行以来发展势头迅猛,运营模式逐步趋于完善,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竞争力不足的背后,是基础设施薄弱、兼容标准不一、协调体系不成熟三方面的因素,对服务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基础设施薄弱:中欧班列沿线部分国家存在运输基础设施、信息技术落后的情况,由于铁路老化、车辆设备不足、信息系统落后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通道或口岸通关拥堵的现象;关键铁路线、节点和换装站的运营能力和容量不足,时有拥堵发生,存在较大瓶颈,难以提高运行效率。

兼容标准不一:中欧班列开行沿线国家的铁路轨距不同,过境时至少需要完成两次换轨作业,加之我国海关、商检规定与邻国不一致,报关流程和边防安检要求不统一,车辆检查结果不能互认,严重影响了运输时效性。

协调体系不成熟:现行的中欧班列对外协调机制仅由多国铁路企业参与,未包括各国的商务、海关、交通等政府部门,协调层级低,协调力度弱;对内协调机制仅由国家铁路集团牵头,国内主要班列平台公司参与,覆盖范围小,并不能满足中欧班列发展需要。

3.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中欧班列开行规模增长迅速,但在服务质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今后一个时期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将形成以下四方面趋势:

3.1 由注重规模增长向提升服务水平和满足多元化需求转变

现阶段各地考核中欧班列发展情况主要以数量和规模为主,地方平台公司各自组建境内外运输组织网络,争先开行中欧班列,造成货源腹地、开行线路、班列类型、目的地等重叠雷同,班列时效性、稳定性、服务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交通强国建设的推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运输服务品质和效率得到更多关注,市场对中欧班列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推动了中欧班列货源和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班列物流服务越来越精细,中欧班列运输将不再仅面向集装箱和常规货物,根据不同地区的货源以及我国与沿线国家间贸易特点,冷藏箱、挂衣箱、开顶箱等特殊集装箱运输服务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特异性运输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3.2 由各种运输方式独立发展向一体化发展和多要素融合转变

中欧班列作为系统性运输工程,涵盖了货物集结、铁路运输、物流配送等多个环节,仅依靠铁路发展来推进中欧班列向高质量转变是不够的,多环节必然需要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和产业共同支持,协调发展。

未来中欧班列将首先实现自身的一体化整合,依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将线路进行合理集并。其次和港口形成联动,将中欧班列单一的铁路运输与水铁联运、公铁联运相结合。最后利用中欧班列带来的产业集聚效应,带动区域经济转型,促进城市外向化发展,推进中欧班列与制造、商贸、金融等产业协同联动,培育特色的产业集群,实现多业态资源共享和融合联动发展。

3.3 由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转变

中欧之间货物运输大部分依靠海运完成,中欧班列只承担总运量的2%左右,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服务水平都较海运有所欠缺。现阶段,除了投入大量基础设施资源外,各地政府还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来降低运输成本吸引货源,但这种运量增加的驱动力缺乏可持续性,无法带来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伴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新基建”的深入推进,中欧班列也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中欧班列依靠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来提升服务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信息技术进步:铁路运单“一单制”的探索与应用;b.管理组织创新:区域合作增强,物流贸易紧密结合;c.业务内容创新: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

3.4 由积极适应向主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大局转变

随着交通强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正由适应经济向引领经济发展转变,未来中欧班列将不仅仅作为一条运输路线实现市场化运营,更将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将丝绸之路从原先的“商贸路”变成产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带”,为国家大局服务。

从社会层面看,以中欧班列枢纽为核心,物流集群正在悄然形成,带动产业向枢纽城市集聚,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生产资源、配套服务等逐步完善,从而吸引更多的关联产业集聚成群,引领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从国家层面看,中欧班列能促进中外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是“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合作格局的有力支撑,对加强中外经贸合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中欧班列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汉新欧”班列再扩容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В первом квартале 2016 года через КПП Маньчжоули прошли 22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грузовых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составов
建筑师行迹中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