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大学生需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
2020-11-29丁英宏
丁英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的全新也是核心内容。总书记特别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1]当前,00后大学生网生代特征鲜明,其思想理论信息来源多元、多变,国内外层出不穷的重大事件和各种现实问题带来的思想与冲击多方位、深层次,社会转型和人工智能行业的兴起对其学业和职业发展规划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更是空前巨大[2]。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应因势利导地加快教学供给改革,努力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社会需求和自身期待相契合,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和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作出应有贡献。
一、 把握大学生群体特征和思想政治特点是实现教学高效供给的前提
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和世界正在经历的巨大变局,大学生必须具有明确的国家发展道路的认知和认同,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奋斗精神,才能够担当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从这种现实需求出发,敏锐而准确地了解00 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特点、群体特征,才能把握好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现实需求。00 后作为新世纪成长起来的一代,较之80 后、90 后,其思想政治特点和群体特征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 网生代特征鲜明
00 后是与中国的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浸入其成长的全过程,构建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及认知世界的方式。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便捷的互联网,使其拥有了快速的学习条件和多元丰富的信息来源,这带来两个截然不同的状况:对于优秀学生而言,他们对于课堂教学在知识的深度和有效性上要求更高;而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对互联网的依赖,使他们不愿意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知识的碎片化、浅层化特征明显。并且,电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教学的信息量巨大,大量而快速的知识输入使得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学习更加困难。
(二) 政治思想正确和价值观物化现象并存
00 后总体是爱国的一代。他们自出生就感受着国家现代化迅速发展带来的优越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生活,受到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知识的积累;发达的信息技术使得他们可以进行鲜明的比较和分析,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国家的进步与强大,所以爱国意识总体比较强烈,家国的认同感比较明确。但是,也正是由于客观条件的优越,00 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物化和自我中心化的现象也比较突出,他们对政治充满强烈的仪式感,愿意积极参与大型的政治和实践活动。但对政治理论学习的认识有明显倾向于对我有什么用的实用主义倾向。这也正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即大道理与小实用之间的关系。
(三) 知行矛盾明显
所谓知行矛盾,简言之即道理明知,但行动困难,体现在学习上更是如此。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一方面对知识的了解极其便捷,基本无所不知;但另一方面,获取知识的便捷性又使他们一部分人对于知识深入探究的主动性和深入性不强,学习的毅力、耐力在一些人身上明显不足。而信息化、智能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要求是更深入的思考、更全面的能力和更长久的坚持。所以在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知行统一、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持久而深入地投入学习的习惯就更加重要。
二、 建立引导大学生有意识学习需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向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同样取决于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程度。教育学的有意识学习理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有意识学习理论把学生的学习分为规则性、程序性和信念性学习。规则性学习是指遵守教学安排,完成指定学习内容的参与行为;程序性学习是遵守教学规章制度要求的学习行为。规则性与程序性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均不强烈。而有意识的信念性学习,既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学习,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质量。学生的学习需求取决于自身的发展需求,包括学业需求(成绩、学业发展)、职业需求(就业指导、职业技能) 和成长需求(人生指导、社会认知)等。学习需求的形成由学生的内在需求、社会环境和教师的指导等因素共同决定。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建立知识学习与自身发展之间关系的认知,不断明确和完善自身的学习需求,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教学应有之义。
基于上述理论,课题组对两届00 后本科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需求的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描述性和选择性两种题目。前者旨在摸清学生基于自我认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需求,后者旨在建立教师引领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体系方向。调查显示:
(一) 大学生思政课学习主要是规则性和程序性学习
课前基于自我认知的思政课学习需求摸底调查中,82.83%的同学期待课程的学习,其中81.2%的学生学习需求为遵守学校的教学安排,66.76%的学生认为学习目的在于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加强对国家的了解,9.81%的学生明确表示,在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正确价值观养成之外,还希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学业发展、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能够学以致用。调查说明学生基于自我认知的思政课学习需求主要还是完成教学安排,主动需求并不充分。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获得政治理论知识,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对于思政课教学对自身全面发展的指导作用认识不够全面。
(二) 大学生有效的思政课学习需求需要教师的引导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有意识的主动学习需求一方面来自于学生自我的需求思考,一方面来源于教师的引导。完全依赖于学生自我的需求思考是不全面和有局限性的。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又对学生进行了给定选项的课前学习需求调查,调查显示:
在给定选择性的学习需求问题中,特别添加了思维能力、人生规划、学业指导、职业选择和现代化技能养成等方面的选项,学生给出了较之自我描述明显不同的结果。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希望获得政治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占78.2%,了解国家紧缺人才需求和发展方向,认清发展机遇的,占69.94%,增强对政治理论的理解,指导学业规划的占71.66%,增加宏观知识储备,调整职业规划的占70.84%,了解国家发展方向,树立符合人民和国家利益的人生理想的占67.57%。这样的选择结果与当前大学生重视实用性和应用性的代际特点正相关。
(三) 个体访谈形式
个体访谈阶段,我们选取不同专业、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进行。比较一致的问题是学生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的基本需求与问卷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不同的问题是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更明确提出了希望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更能够与学生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为学生的学业发展、职业选择、人生规划等提供更多具有明确指导性的建议。例如,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内容授课中,建议工科学生就业可以多样化选择,如从事相关行业的大数据分析、金融投资的行业分析等工作的建议,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上述调研可以发现,了解并有效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明确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如何应用,对自身的发展有何意义,才能实现教学目的与学生学习需求的有效匹配,这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政课学习需求效度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应选路径。
三、 适应学生需求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设计
从学生需求出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明确了以知识学习为主体,以三观培养为目的,以学业、职业、人生规划指导为补充的基本原则。知识学习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能力养成主要体现在逻辑推理能力和事实、案例、数据分析能力的训练上;三观培养则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家国一体的国家认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上。学业、职业、人生规划指导方面,是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对自身综合社会化能力提升的具体作用。
在教学实施方面进行了如下尝试:
第一,效用化教学模块设计。以时变我变(新时代)、水大鱼大(中国梦)、玩转魔芯(现代化) 等核心内容标示体现教学内容的主题,突出教学内容与学生成长需求的指导作用和紧密关系;这些形象化和应用指向性明确的核心内容标示或由教师给出,或由学生基于具体内容学习后总结出来,注重突出教学内容对学生成才的社会环境指向和能力需求的了解,促使学生不断加强对自身发展的思考。
第二,双主导及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双主导以“你给、我要”“我要、你给”模式进行,或专题教学,或慕课、微课。教学内容由老师、学生以供、给身份共同主持,在课堂教学开始、行间、结尾明确教学的知识、能力要求、学生需求及目标达成的知识点,即总结出教学知识点对学生自我发展的明确的指导作用,增强实现课程教学目的对教与学双方的强力主导以及教学内容对学生自我发展思考的冲击力、吸引力和引导力。
第三,体验式教学效果巩固。让学生对照课堂中学到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总书记对这些问题的论述,将自身对此问题的认识和收获,结合自我发展的需要,以同样的语言风格总结出来。这个环节也是希望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效用性和建构新知识的能力。
第四,注重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政治性鲜明,但是政治性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以是政治辩护,而应是科学思考和实践发展的逻辑分析过程。历史的、实践的逻辑分析是教学必须始终贯彻的思维方式。同时,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双向转换模式的教学传播话语体系也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有效手段。教学的过程是把以教材为核心的学理性、政治性话语体系通过生活性、通俗性话语解析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社会现实、生活实例形成学理化的理论性认识。这样学生才会形成自觉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习惯。
基于上述探索的教学设计,在课程完成后的调查和学习总结中,学生们普遍认为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建立起了比较明确的教学内容与自身发展实际之间的有效指导和运用关系,较之以往对思政课学习的意义有了更切实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