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11-29谢小平

绿色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园林林业学院

谢小平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天水 741020)

1 引言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和灵魂,是学校长期历史积淀和文化建设的产物,也是学生成长成才和教师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长期以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挖掘学院历史文化底蕴、融通天水地域文化特色、结合现代林业职业教育背景,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林业艰苦行业,不懈努力,孜孜以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为了陇原绿色,我们一直在努力”为学院生态文化核心理念,并以此为原则建设“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不断完善学院文化建设体系,彰显生态文化在办学治校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品牌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 建设校园生态文化须一以贯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长期以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价值引领,以“为了陇原绿色,我们一直在努力”为核心理念,以生态文化建设为标志,在多年办学历程中,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制度固化、环境外化、行为彰显等校园文化体系,树立了林业类职业院校独具一格的生态文化品牌。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文化,是最本质、最灵动、最具亲和力的文化形态,它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厚德载物,生生不息”的道德意识,“仁爱万物,协和万邦”的道德情怀,“天地与我同一,万物与我一体”的道德伦理,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开拓了人文美与自然美相融合、人文关怀与生态关怀相统一的人类审美视野,以“平衡相安、包容共生,平等相宜、价值共享,相互依存、永续相生”的道德准则,树立了人类的行为规范,奠定了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基本理念[2]。

3 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从传统林业到现代林业再到智慧林业的演变,学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始终以“为了陇原绿色,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核心文化理念为引领,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紧贴行业需求与发展趋势,以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为牵引,重构林业类专业群,优化形成了“以林业类专业为骨干,园林、资源环境、信息技术为侧翼,其它为补充”的专业文化体系,在综合发展的同时,矢志不渝的坚守独具林业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

3.1 以学校历史为根脉,传承陇原绿色文化理念

以史为鉴,文化育人。学校师生秉承“砥砺学行,自强不息”的校训,经过60余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形成了象征学院精神和灵魂、体现学院办学思想、反映学院优良传统、展现师生精神风貌、融入师生德行追求的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和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氛围,使得学院的优良传统、优秀事迹及其他先进文化起到独特的激励作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为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发挥作用。

3.2 认知现代林业文化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实施思政课教学改革,通过通识课“课程思政”建设、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绿色陇原”系列特色课建设和“课程思政”师资建设,着力构建“121”(一主两辅一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育人体系,即思政理论课为主,通识课、专业课为辅,绿色陇原系列课程为特色。以倡导绿色文化、弘扬森林生态为主旋律,建设体现校园生态文化特色的林业展览馆,集中展示甘肃林业生态建设背景,形成主题突出、定位准确、内容丰富、尊重历史、贴近现实、形式多样、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态文化教育、科普、体验基地和生态科普、文化公共服务展馆,成为弘扬生态文化、林业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阵地,成为甘肃生态文化宣传的窗口和绿色精品。

3.3 体验园林文化魅力,增强知行合一培育践行能力

为将校园建设成集教学、实训、文化、生态、景观、休憩、娱乐为一体的生态空间,创造出自然景观,使天、地、人、自然万物相辅相成,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至美境界,遵循“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原则,从植物配置、堤岸处理以及一些园林小品的设计风格和材料选择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合理组织园林要素,运用现代的园林造景手法,通过园林雕塑、盆景、植物配置、园林构筑物布局,园林堆山、叠石、理水、花木等元素,园林道路、广场、绿地植物等衔接,真实的体现园林艺术和人文价值,充分利用植物的生态学习性和观赏特性,以丰富多样的园林植物创造具有持久性植物景观的绿地系统美化校园环境,满足在一年四季中具有变化丰富的观赏效果,并能长时间的存在,成为结构稳定的绿地系统,使系统内各种生态因子能够相互依存,和谐共生[3]。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营造可参与、步移景异的现代园林示范园,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4]。

校内各二级学院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将行业文化(产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打造独具专业特点的院(系)环境文化,把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职业素养、行为规范以及教学、科研、技能竞赛、文体活动成果、优秀校友典型事迹以图识、展板等形式充分彰显。营造良好的育人文化氛围,让师生看到标识就能读懂自己的可学专业内涵,联想到它的表达含义和承载的文化意蕴,从而达到教育激励引导师生的目的。

4 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4.1 植根生态文明,构建新时代高职教育文化育人体系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适时调整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功能,把“为了陇原绿色,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生态文化核心理念渗透到职工岗位规范、行为方式、学生培养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不断优化制度体系,推动校园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整体水平,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以“绿色”为使命,以环境为基础,以改善校园生态环境与校园形象为出发点,以绿化美化香化亮化为主要手段,结合专业建设需要,将校园建设成集教学、实训、文化、生态、景观、休憩、娱乐为一体的绿化空间,使天地人自然万物相辅相成,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环境,增强师生的育人自信、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

4.2 践行“为了陇原绿色,我们一直在努力”核心文化理念

扎根陇原大地,“林”与“绿”已成为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之魂。以“坚守林业艰苦行业、创新林业高职教育”为目标,形成了新时代“稳定规模抓质量,深化内涵图发展,突出技能促就业,立足林业创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恪守“砥砺学行,自强不息”校训,形成了“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和“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学院氛围,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勤学苦练、善思多问”的校风教风学风,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凝练出被广大师生广泛认同、彰显学院价值追求——“为了陇原绿色,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核心生态文化理念。与此同时,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舆论引导,形成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制度文化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最终成为制度的受益者、执行者和传播者。

4.3 环境育人,营造高雅幽静的外化生态氛围

环境文化是校园生态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是人类所创造的依附于地面的文化符号的总和,即人文景观,它在充分发挥其功能效益的同时,彰显自身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个性特征,承载着办学历史、传统文化和道德陶冶,是校园文化的立体表达[5]。在校园环境治理中,以发掘学校历史文化底蕴、融通地域文化特色、结合现代职业教育背景,形成了以生态美好、人文和谐为主线,改善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为宗旨,环境育人为目标的环境文化建设思路。

在美化绿化香化亮化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园林式校园,结合林业技术、园林技术、环境工程、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工程等专业特点,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价值取向,通过“两馆两园一大道”,即“校史馆”“林业展览馆”“园林技术实训基地(沁园)”“园林工程材料实训基地”(毓翠园)、校内“景观大道”等实境主体建设,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雕塑、校园文化宣传标牌、宣传橱窗、LED屏、道德模范事迹展牌、楼宇广场、景观小品、草地水体等文化载体,将广大师生“教学、实践、生活”等“三结合”特色元素嵌入到环境建设中,着力彰显环境育人,营造了处处都有人文关怀,时时皆能陶冶情操的浓郁文化氛围。

4.4 行为彰显,培育“德技双馨”时代新人

结合学院发展历程、办学定位、地域特点、行业背景和学生特点,以落细落小落实为着力点,以“为了陇原绿色,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核心理念为引领,不断夯实校园文化底蕴,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师生文化自信,把“为了陇原绿色,我们一直在努力”转化为广大师生广泛认同和积极践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自觉[6]。

猜你喜欢

园林林业学院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land produces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