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林业发展与城市生态建设研究进展

2020-11-29聂国树

绿色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

聂国树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江西 分宜 336600)

1 生态城市和城市林业概述

1.1 生态城市和城市林业的内涵和特点

生态城市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在人与自然建立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1]。其本质上就是通过有效地优化城市资源的配置,建立健康、宜居的环境,以实现生态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林业是以城市森林和园林资源为基础,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林业体系[2],兼具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是通过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设可持续发展、和谐、健康的城市而服务,这也是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不可或缺的内容[3]。而自然属性就是将城市林业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善自然环境来实现生态城市建设[3]。

1.2 建设生态城市、发展城市林业的作用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首要目标是改善资源浪费现象,推动区域经济和城市绿色化的协调发展,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旅居环境,同时这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相关部门要聘用专业人才,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公共环境和旅游景点,不但有助于城市建设的提升,还能提高国民文明素养[4]。

城市林业的建设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5]。一方面,植物不仅能借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氧气,缓解温室效应,同时可以利用冠层、树干、枝条、林地土壤净化水质,拦截降雨径流,有效延缓城市内涝,吸收并阻挡城市噪声;另一方面,城市林业的发展可为全社会提供更多的林产品和就业机会,形成林业生产体系,从而从根本上构建城市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生态城市[5]。

2 城市林业思维对生态城市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城市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能源紧张,风景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等问题,从而严重阻碍了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的发挥。城市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劣程度对人类生存发展至关紧要[7]。因此,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生态城市文明是国内外城市建设共同面临的课题。而城市林业是构建生态城市的主体[8]。植物所具有的独特生理生态学特性决定了其特殊的生态经济功能,这种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以北京的绿化夏季降温效益为例[9],随着城市植物绿化逐渐增多,不仅城市中绿化覆盖率不足地方的气候条件得到了有效地改善,而且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合理控制城市的温室效应。此外,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城市乔灌木种植组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汽车产生的噪声,从而有效降低噪音污染,烘托房屋建筑,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10]。基于当前生态城市发展背景,城市林业还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扩大城市森林和园林覆盖率,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暴雨径流和洪水对地表土壤造成的侵蚀,还能降低暴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流速,延缓城市内涝。城市林业不仅有着核心生态功能,也兼具较高的经济社会效益,能在森林植被增加的过程中推动药材、木材、果业乃至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1]。

3 我国城市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我国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3.1.1 城市林业建设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由于相关部门很少关注城市森林资源本底的调查,林业建设的科学依据相对不足,导致城市林业建设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12];另一方面,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对专业性有着严格的执行标准,而相关技术设备陈旧落后,科学理论指导不及时,资金支持不到位,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林业可持续建设方案无法贯彻落实问题的严重性[13]。此外,由于在城市发展初期,房屋建筑等其他项目开展迅速,且大多集中在城区,而林业建设占地面积相对较少,与城市发展不同步,二者呈现不协调趋势,从而进一步限制了城市林业发展。

3.1.2 城市林业建设管理水平滞后

城市林业建设所具有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是长期有效的,但并不如其它建筑项目等明显,这就决定了城市林业发展循序渐进的特性。在城市林业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的林业规划工作者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城市森林植被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也要求基层林业维护人员遵循自然规律,有计划地管理城市森林植被,包括但不限于修剪、防火和防治病虫害等[14]。然而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仍然处于粗放型发展的阶段,极度缺乏科学的林业管理能力。长期以往无疑会出现林木存活率低下,生长速度缓慢等问题,最终导致林业建设的三大效益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3.1.3 城市林业建设社会认可度不高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谈论到环境问题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由此可见党中央对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视[15]。然而就目前我国城市林业建设的现状来看,人们对城市林业发展的认识还远远不够。除了少数林业从业者,大多数人甚至并不知晓“城市林业”的概念,更不用提在行动上参与其中。城市林业发展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探索。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更多的平台和机会,从理念上和行动上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到城市林业建设之中[16]。

3.2 我国林业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3.2.1 完善我国林业建设体系

城市林业建设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方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因为,完善城市林业建设体系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确立林业建设的法律制度,走法制化道路。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城市林业建设的方方面面,依法保护建设成果[17]。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使得城市林业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有法可依,从而确保城市林业和生态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18]。

3.2.2 提高林业建设资金和技术投入

在城市林业发展建设中,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合理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技术人员有效地管理城市森林植被,做到有效地建设,有效地维护,可持续的发展。在林业建设中,要建立健全城市林业科技团队,确保专业技术人员有一定的经费支持,明确责任[19];此外,积极发掘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积极组织林业技术的科研、推广等方面工作,加快城市林业植物种类的选拔,加强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城市林业建设管理水平和执行水平[18]。

3.2.3 倡导绿色与生态城市建设的文明理念

组织开展各类森林城市建设和生态城市建设的文化活动,增强市民对城市森林和生态城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让城市居民深入林业和生态城市的建设之中[20],体会生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推动林业建设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融合,提高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投身城市林业发展,共同构建生态城市[21]。

4 结论与展望

城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生态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把城市林业建设纳为城市发展规划项目之一,加大资金投入,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凸显当地林业发展的特色,建立完善的总体建设体系。其次要做到“有法可依”。通过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城市林业建设提供法律保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以期规范、约束和引导整个林业行业的行为,避免“踢皮球”现象的出现。此外,人才培养也是城市林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如前所述,林业调查规划工作有着严格的专业执行标准,而由于相关从业者专业知识薄弱,致使此类工作存在效率低下、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因此要全面培养专业人才,定期开展技能培训,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提升从业者的综合素养,同时建立健全行业的待遇和晋升机制,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升城市林业建设管理水平,切实为生态城市建设服务。市民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最大受益者,要充分发挥社会群体的主体作用,通过报纸、媒体等渠道做好宣传,全面提高社会对城市林业的认识水平,培养市民的主人翁意识,促使我国城市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林业生态建设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land produces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