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计划”的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0-11-29彭陈
彭陈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轮机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211170)
国家实施“卓越计划”的核心和关键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目的是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对于航海类毕业生,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是其动手能力,因此,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2012 年,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生效,同年,中国海事局颁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教育部、交通部也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基于国家实施“卓越计划”和本科专业综合改革,切实在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校企合作教学等环节进行大力改革,努力培养符合国际公约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1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 实践教学理念偏差,重理论、轻实践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比如实践教学课时偏少,不能满足培养需要;有些课程设计知识陈旧,与航运生产实践脱节。
随着科技的进步,船舶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目前实践教学内容因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明显滞后于现代化船舶上的高科技与信息技术应用,导致人才培养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对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1.2 实践教学场地与设备不足
航海教育建设需要很大的资金和人员的投入,现有实践教学条件无法满足当今航海技术教学要求,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受到实验设备等条件的制约。校内实验室设备台套数不足,与轮机工程新技术相关的新设备较为缺乏,学生得不到充分、有效的训练。
1.3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有待改进
在现有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中,具有管理级船员证书的教师数量不多,由于教师缺乏船上任职的资历,因此,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同时,在带队指导学生上船实习等环节也存在较大缺陷。现有的专业教师中具有船上资历的普遍年龄较大,年轻教师只追求学历学位,专业教师定期上船任职的制度未能得到有效实施,较难推进青年教师上船顶岗。
1.4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卓越计划“的重点,但目前校航运企业与学校合作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不够深入,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等环节缺失,导致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行业所需实际脱节,其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较差,毕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船上的实际工作。
2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举措
2.1 创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基于“卓越计划”的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应用型航海类专业,应着重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积累以及应用等,教学内容应根据不断改变的社会需求而制订,真正地做到学与用的结合,专业教育不等同于应试教育,教学内容知识面应尽可能宽阔。船舶设备的现代化技术不断更新,国际海事组织及国家海事局对船舶设备技术水平以及船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国际国内的相关公约不断更新生效,推动着轮机员的培养不断走入新常态;实验设备也应及时更新换代,促使航海类院校结合最新的实验设备、公约要求等,不断更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2.2 构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在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基础上,改善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构建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海上实习基地、轮机智能自动化机舱、动力设备拆装实验室、船舶防污染一体化教室、轮机模拟器等。根据STCW 公约以及海事主管部门对轮机工程技术教学条件的要求及海事局船员适任证书和合格证书评估大纲与规范的要求,配备数量充足、种类齐全和适应轮机工程新技术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设备和设施,确保实践教学有效进行。
2.3 构建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双师型”教师队伍
“卓越计划”背景下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侧重于教师的海上资历、技能与经验。因此,校企共同打造“校企互通、专兼结合、教研相长”的实践教学团队,同时,吸纳一定的企业优秀骨干,组成稳定的师资汇编团队,加强校内专业年轻教师的实践培养,构建卓越的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团队。
3 结束语
基于卓越计划的轮机工程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应用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航海人才,适应国家海运强国、海员强国、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和航海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推动航海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航海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提高航海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航运转型升级,增强中国航海人才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