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探讨
2020-11-29南平市延平区太平畜牧兽医站福建南平353000
陈 焜 南平市延平区太平畜牧兽医站 福建南平 353000
基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指辖区内动物在离开饲养地或出生地之前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到场或到指定地点实施的检疫。 该项工作是畜禽产品进入市场的第一道关口, 是将染疫畜禽及其产品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的关键, 也是疫病防控工作的关键一环。 所以,做好产地检疫工作,将促进畜牧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有着极大的保障。
1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意义
动物产地检疫是畜禽及其产品进入市场前进行的一项科学规范化的工作,由检疫申报、现场查阅生产档案及免疫记录、 查验 《福建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追溯凭证》、 查验 《福建省动物准调证》(生猪调运)、动物临床检查、查看畜禽标识佩戴情况等环节组成。 认真严格地执行各个环节的规定与要求,能够及时发现并防止染病畜禽及其产品流入市场,把疫病遏制在最小范围内; 能够及时发现并防止养殖场使用有害物质或违禁药品,打击违法养殖行为;能够有效促进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能够有效提高动物强制免疫疫病的免疫率。因此,作为基层畜牧兽医站检疫工作者, 应深刻领会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意义,提高自身的责任心及责任感。
2 当前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存在的难题
2.1 新增养殖户缺乏主动报检意识 非洲猪瘟疫情后,生猪价格居高不下,禽类价格也随之而起,从而导致禽类养殖在2019 年下半年爆发增长。而这些新增的养殖户零散分布, 规模不及专业户又算不得散户,生产记录在他们眼里可有可无,同时这些养殖户缺乏主动报检意识, 如果不是收购者或者屠宰场要求需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大部分养殖户就会忽视报检这一环节,直接让其将家禽拉走了事[1]。 这类养殖户的生产档案、 免疫记录等产地检疫所需的一系列材料缺失或不完整, 在产地检疫前就必须要求养殖户进行整改,从而让部分养殖户误解检疫人员,增加了实施产地检疫的难度。
2.2 检疫手段落后,检疫人员不足 目前乡镇畜牧兽医站除了瘦肉精检测卡外, 再无其他检测仪器和检疫试剂。因此,禽类的产地检疫还是采用肉眼观察来辨别动物的健康状况, 而当前的家禽疫病多为混合感染,临床症状呈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仅凭肉眼观察缺乏客观判断依据,可信度低,使得部分家禽养殖户认为产地检疫只是一个证明, 缺乏对检疫结果的信任, 也给检疫人员自身带来较大的履职风险[2];同时基层检疫人员不仅仅负责辖区动物检疫工作,同时还有辖区内动物防疫、动物法律法规宣传、优良种畜禽保护和推广、 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和调查处置、乡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等,而基层畜牧兽医站人员少,有的甚至只有一人,使得检疫人员超负荷工作,从而影响产地检疫工作。
3 对产地检疫工作的建议
3.1 加强制度建设 科学、合理、规范的制度可以由被动执行转为主动履行。准调证制度、“一品一码”制度的实施, 从制度层面提升动物产地检疫的重要性,让畜禽养殖者从根本上重视产地检疫,主动履行检疫防疫义务,促进建立以防促检、防检结合的动物疫病防控机制。 因此,应加强此类制度建设,不断创新工作形式,完善健全产地检疫制度建设,从而保障产地检疫工作顺利进行。
3.2 加强宣传, 强化检疫意识 守法是建立在知法、懂法基础上的,畜牧兽医站应加强产地检疫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可以通过“村村通”广播、以会代训、讲座、在各村宣传栏粘贴宣传海报等方式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让养殖户了解产地检疫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一环, 告知农户产地检疫工作的重要意义, 提高农户的检疫意识和法律知识,让其自觉履行防疫检疫义务,保障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顺利进行;结合日常动物防疫工作,及时对新增养殖户进行普法宣传和专业技术指导, 让其正确认识生产记录的重要性,认真做好相关生产记录,而不是应付了事。
3.3 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和检疫队伍建设 上级部门应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建设投入, 完善基层畜牧兽医站检疫检测设备, 提高检疫工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扩充基层畜牧兽医站人员队伍,为每个站配备与实际工作量相符的动物检疫人员; 加强检疫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检疫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应注重自身学习,向经验丰富的乡村兽医和规模场养殖户学习临床经验,及时更新补充相关知识,能够清晰分辨相似病症之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