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研究*

2020-11-29聂金泉刘建强李银银赵小扬

科技与创新 2020年15期
关键词:襄阳科研院所汽车产业

聂金泉,刘建强,李银银,赵小扬,刘 枫

(1.湖北文理学院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湖北 襄阳441053;2.襄阳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湖北 襄阳441000;3.襄阳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湖北 襄阳441000)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市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处于产业变革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逐步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一方面,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本土汽车企业大力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努力向汽车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加速了技术变革,围绕相关领域开展技术创新,聚焦关键技术,实现创新突破,成为企业适应行业剧变、加速自身发展的关键所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企业单凭自身的内部资源开展高成本的技术创新活动,难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1],需要推动新技术领域的全产业链合作,聚集人才资源,优化创新生态。近年来,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转换,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当前亟需加大创新投入,完善创新体系,强化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在关键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实现技术赶超[2]。公共科技创新平台能够有效聚集、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各类创新资源,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3-5]。本文从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同时结合区域现有资源,探讨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公共创新平台的建设对策。

1 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

1.1 产业基础良好

襄阳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城,国家汽车动力及部件生产基地,国家汽车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从1984 年二汽襄阳基地建设至今,襄阳汽车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低端到高端、从零部件到整车、从单一汽车制造业向汽车产业化迈进的转变,成为襄阳龙头支柱产业。如今,襄阳汽车产业建立了涵盖整车、发动机、变速器、车身、底盘、车桥、汽车内外饰和电子电器件等产品研发制造和试验检测的完整产业链。全市汽车及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突破380 家,产业总产值超过2 000 亿元,位居国内前十。集群内的代表性企业主要有东风汽车股份(轻卡、客车、工程车、皮卡、新能源乘用车)、风神襄阳汽车(英菲尼迪、天籁、奇骏、西玛)、神龙汽车襄阳工厂(乘用车发动机、变速箱总成)、东风康明斯发动机、东风德纳车桥、襄阳汽车轴承、骆驼蓄电池等。

1.2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襄阳先后获批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新能源汽车)示范基地和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目前已形成了“三纵三横”(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品涵盖了乘用车、客车、物流车、市政用车、专用车等。区域内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的企业达到60 家,相关配套企业200 余家,汇集了东风汽车股份、东风襄阳旅行车、东风电驱动、东风德纳车桥、襄阳中车电机、骆驼集团、湖北追日电气、湖北德普电气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稳步增长,整车龙头企业崛起,零部件企业逐步发力,实现了规模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新能源整车产量倍增。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突破4 万辆,规模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到233 亿元,产业规模稳居湖北省内行业第一。

2 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不足

2.1 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

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较为完整,但是集群内的企业联系不紧密、分工协作不足,本地零部件配套率较低,没有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成本节约,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有待提高。一方面,区域内以东风汽车股份为代表的整车龙头企业规模大、研发制造能力强,构建了完备的营销体系,在行业内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引领、带动整个产业的规模、产值持续增长;另一方面,零部件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多数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缺乏系统集成和模块供货能力。尤其是关键核心零部件,比如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等,基本依赖区域外的供应商配套。整车龙头企业与零部件配套企业之间的合作不紧密,零部件企业之间的行业合作也不紧密,导致中小企业市场销售不稳定,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缺乏持续稳定增长动力。

2.2 整体创新能力不强

现阶段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优势还是低成本,虽然少数龙头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薄弱,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东风汽车股份、骆驼集团等企业建立了规模较大的研发部门,获批了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承担了国家级的重大科技项目,并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研发机构开展了有效合作。由于本地化配套和集群内部分工协作不足,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意愿不强,加上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转型升级的理念,技术创新的意愿和动力不足,研发投入不够,没有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与外部研发机构之间的合作也比较少。从事产品研发的技术人员比例偏低,高层次创新人才几乎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品很少,仍然依赖于低成本路径,通过购买生产设备、引进技术进行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制造。

3 公共创新平台的重要意义

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薄弱,既有企业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客观原因——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资源贫乏,既缺乏高水平的创新平台,也缺乏高层次的创新人才。襄阳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少,高水平大学更是没有,国家级的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目前还是空白,导致科技创新平台的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不够强。此外,襄阳地处内陆中部地区,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相比存在竞争劣势,对人才的吸引、集聚效应有限。而且现阶段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人才供给整体不足,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区域内的产业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2 个方面:①从事新能源汽车的工程师人才紧缺,企业技术人员比例普遍偏低,具有高级职称或者研究生学历的研发人员更是严重不足;②高层次领军人才紧缺,虽然当地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总体上来讲,工作环境、薪酬待遇竞争力不强,造成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在快速变革发展的阶段,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创新能力。全国多地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较好、规模较大、产业链完整,但整体技术水平处于落后状态,如果不加强创新,则很有可能被其他地区赶超,陷入增长陷阱,出现集群衰退的风险。新能源汽车技术含量高,仅凭企业自身资源难以有效开展高水平的创新研发,因此,需要建立公共创新平台,整合、汇聚多方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政府通过建设面向产业的区域公共创新平台,统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人才、技术、设备等创新元素和资本元素,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设备共享、检验检测、技术咨询、人才培训、标准制订等各类科技服务,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创新的风险和成本,提高研发成功率,从而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4 公共创新平台的建设和运行

4.1 政府统筹实现资源共享

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大,具有基础性和公益性,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统筹平台建设,并在资金投入上给予扶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较好的科研条件、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充分依靠和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平台资源为主体,以企业的资源为有益补充。考虑到本地缺少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根据研究基础能力、研发人员、仪器设备和知识产权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引进国内的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在襄阳建立研发机构[6]。同时,由政府牵头,以引进的高水平研发机构作为引领,整合本地的高校、科研院所作为中坚力量,以及企业的研发机构作为有益补充,搭建公共创新平台。充分发挥本地研发机构的作用,有效利用大型仪器设备、办公场地等资源,做好引进科研平台、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的融合协同和资源共享,避免低效重复建设和投入。

4.2 柔性引进组建创新团队

针对人才引进困难、产业人才紧缺的难题,发挥平台优势组建创新团队。一方面,利用引进平台的母单位的人才资源优势,柔性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不要求长期驻扎服务,邀请其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开展前瞻性技术、共性技术研发,或者作为技术顾问对项目研发进行指导,或者作为行业专家指导技术研发方向和产业发展动态;另一方面,依托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招聘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充实本地研发队伍,夯实中坚力量。此外,充分发挥现有人才队伍的作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博士、教授等人才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企业了解实际需求,熟悉行业背景和发展动态,使得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更紧密的联系起来;选派青年骨干到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访问交流,提升能力水平;针对企业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开展技术培训,提升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并将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讲座、报告面向企业技术人员开放。

4.3 突出检验形成特色优势

襄阳有着行业突出的检验检测能力,仅汽车领域的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就有4 家,包括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国家动力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汽车零部件检测重点实验室,涵盖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各类试验检测设备完善,业务能力水平高,服务能力强。政府在统筹规划公共创新平台的过程中,应将检验检测机构纳入到平台建设内,加强平台的检验检测能力,为平台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试验检测服务,减小企业在仪器设备、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将检验检测优势转化为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动能。此外,依托检验检测机构,联合企业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标准的研究、制订和推广,通过标准化提升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质量水平,加快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配套、整合。同时加强标准的宣贯和培训等工作,特别是针对自贸区内有出口产品的企业,研究国外地区的相关标准,为企业产品出口提供标准相关服务。

4.4 项目驱动保障高效运行

公共创新平台的建设、运行需要有长期稳定的投入,政府需要在资金投入上给予扶持,同时还需要构建多渠道资金来源,引入市场化模式管理,提高平台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平台的日常运行建议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项目主要分为2 类:前瞻性技术、共性技术研发项目,针对特定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项目。前者以平台内的高校、科研院所为主导,由地方政府提供主要资金,或者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联合承担国家级、省级纵向课题,争取财政科技拨款;后者以企业为主导,通过横向委托课题的方式提供主要资金。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是项目实施的主要方式,产学研一定要从企业或产业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发挥整车龙头企业的行业引领作用,确定研发方向和技术路线,从而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为产业提供技术储备和技术支撑,促进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5 结论

公共创新平台能够有效聚集创新资源,提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本文提出了面向产业集群的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对策,通过政府统筹实现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人才引进与培训、产学研合作,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和风险,提升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进而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猜你喜欢

襄阳科研院所汽车产业
关于军工科研院所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思路研究
常熟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神秘的包裹
《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谱写时代新篇——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