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北山,世界的北山

2020-11-29本刊编辑部

国防科技工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国际原子能机构北山河西走廊

地处西北一隅,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中国的北山,也是世界的北山。

说起北山,就不能不提到河西走廊。面积与浙江省相近的北山,位于河西走廊的北部,也因此而得名。它与南边的祁连山脉隔“廊”相对,构成高山、绿洲、戈壁杂陈的雄奇景色。

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也是古代中原文明与西域文明相连接的唯一纽带。与河西走廊的地理渊源,让杳无人迹的北山多了些人文色彩。在北山高放废物处置实验室新址,一条条沟壑纵横交错其间。这些最为原始的道路,因项目团队别出心裁的命名而多了历史的韵味。“汉武大道”“霍去病路”“卫青路”“李广路”“陈汤路”……把千余年前的民族豪迈延续下来,流露出的,是项目团队由外到内不断的自我激励。

面对茫茫的北山,沉淀的是厚重的心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仅是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情思与感怀的真实写照。千年的朔风,不断地在戈壁的表面留下痕迹,而河西走廊追求合作的文化传承,也同样浸润到科研项目和科研开拓者的所思所行当中。

今天的北山高放科研项目,自诞生之日起,便打上国际合作的烙印。1999 年,国际原子能机构第一期高放废物地质处置TC 技术合作项目启动。同年,北山一期《甘肃北山深部地质环境初步研究》获得国家原子能机构批复。北山的第一个钻孔便依托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技术支持。

近30 年来,合作构成项目的主旋律。在国内,团队与中核工业集团相关单位、中科院、国内知名高校密切合作;在国际,国际原子能机构、欧盟、法国、芬兰、瑞典、瑞士、德国等国际组织或国家也和团队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北山成为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领域开展国际学术交流、项目合作与技术培训的重要平台。

国际化的背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山团队的气质。58 名成员中,有29 名博士,其中5 人有海外学习经历。经常性的国际学术交流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高放处置领域做出的努力,也进一步扩大了团队的视野。作为一支有“国际范”的团队,北山项目组不只表现于“脱下工装换上西装就可在国际场合谈笑自如”,也表现于他们心底有一种更为宏大的人文关怀。

北山项目是“万年级”的国家工程,不仅事关中国,而且关系到全人类的命运。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牙核峰会上郑重向世界阐述了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北山人正是用近30 年扎根戈壁的艰苦奋斗,为此作了最为生动的阐释。如果说,远古的河西走廊还只是朴素地反映着人类合作的诉求,那么历经千载,这一诉求已经升华为人类共同体的理念,映照当下,穿透未来。

猜你喜欢

国际原子能机构北山河西走廊
国际原子能机构首次对日本老化核电站进行调查
河西走廊的风
张志民
在河西走廊聆听
心留北山回不来
去北山公园秋游吧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河西走廊戈壁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日本外交官当选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
在巨室里北山军事分界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