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网络时代传统广播短音频制作

2020-11-29王毅海

科技传播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华艺广播公司音频

王毅海

在移动网络技术日益成熟,各类新媒体、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主播”“博主”为了流量激烈竞争的当下,传统广播媒体似乎举步维艰。传统广播如何发掘自身优势,融入时代特点,焕发新的活力,是很多广播人关注的话题。本文以中国华艺广播公司部分节目为例,浅谈传统广播在网络时代中短音频的制作。

1 短小精悍,才能满足受众碎片化需求

现今,报纸、电视、广播已不再是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手机App、移动端软件、视频类网站……随着生活节奏更加紧凑,人们对时间的利用也更碎片化,受众很难拿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听广播,短小精悍的短音频则更有利于受众在碎片时间内选择收听。比如喜马拉雅App中的《南都快讯》频道,以新闻类短音频为主,截止作者发稿,该频道播放量超16亿次,被22.7万人关注,其发布的4 000余段音频均为时长低于2分钟的新闻消息类短音频,普遍时长在50秒至1分30秒之间。“时间的碎片化,注意力和精力的稀缺,使得传统的广告传播形式变得越来越难,因为消费者再也不是被动的接受。”[1]

由此看来,着力打造模块化短音频是有利于传统广播与移动端融合的。此处的模块化,指的是将广播节目按不同主题制作成主题明确、短小精悍的短音频,按照场景精细化受众分类,精品化内容,既可以放在广播的不同时段、不同节目里根据需要组合、滚动播出,也便于独立上传移动端供受众在碎片时间点击收听。

2 短音频制作应抓住什么

制作短音频,相比较于移动端的新媒体平台,传统广播媒体是具有一定优势的。比如喜马拉雅FM、蜻蜓FM、考拉FM、阿基米德等,这类网络音频平台上有相当一部分音频作品是搬运优秀的电台节目,还有一部分是找有特点的电台主持人业余制作音频产品。无论从人员、设备、经验、原创资源等方面来看,传统广播媒体都有丰富的底蕴积累,只要在制作短音频时注意以下要点,相信会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下面以中国华艺广播公司部分广播节目为例,稍作分析。

2.1 聚焦重点话题,强化正面宣传

广播应坚守传播正面、可靠、正能量新闻的主战“阵地”,这既是我们作为媒体人的义务,更是作为党的喉舌的责任。中国华艺广播公司的主要目标受众群体为两岸听众,具有深刻的两岸特色,在传播中作为联结两岸民间情感的纽带和互通讯息的桥梁,帮助台湾同胞更了解祖国大陆,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是其重要的传播目的之一。所以在传播中,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在做到主题鲜明的同时,也向受众提供大量准确、真实、正面的信息,让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有及时深刻的了解,更可以辟谣防谣,避免信息不对称下台湾同胞对大陆产生误解。

以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早间新闻时段《华广快车》栏目为例,该栏目分为“华广头条”“大陆要闻”“两岸交流道”“国际风云汇”等板块,其中“华广头条”板块主要关注两岸重点话题,汇集专家评论和多元媒体声音,内容精炼,时效性强,观点鲜明;“大陆要闻”则主打祖国大陆各地消息,集纳各地民生、科技、经济类新闻,帮助台湾受众了解祖国大陆讯息;“两岸交流道”汇聚两岸交流往来前沿新闻,包括两岸人员往来、台胞就业创业、大陆惠台政策、两岸文化交流等内容;“国际风云汇”作为国际新闻集纳板块,为受众带来大量国际社会时事热点动态。这些板块既可以整个作为新闻组合播出,也可以将其中每条新闻单独作为短音频播出或上传网络、移动端。

近期节目中“我国将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继续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各地台办积极帮助台资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习近平等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捐款”等短音频,因为主题鲜明、正能量足,在广播中滚动播出,在网络移动端也被大量受众点播,受到了受众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积极的宣传效果。

2.2 满足受众需求,提升服务价值

“人类的行动产生自内心的需求,因此,打动人心最好的方法,首先是引起对方内心的强烈需求。”[2]受众更看重的是信息源能否满足自身需求。中国华艺广播公司面对的主要受众群体为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同胞,他们的需求涵盖商业信息、求职就业信息、求学指南、生活便利措施、大陆人文环境信息、两岸交流交往现况等内容,在此情景下,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对受众群的个性特征及心理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做到受众群体精细化的前提下,综合利用各种媒介手段和传输渠道为用户提供更能满足个性化需要的订制化资讯与内容服务。

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旅游服务类节目《两岸走透透》节目时长为20分钟,主要为对大陆各地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的介绍,节目分为5~7分钟不等的3~4个模块,涵盖“人文风貌”“出行指南”“生活便利”等内容,增强了节目的服务性和指向性;《两岸青年汇》节目则以两岸青年人,尤其是台湾青年受众为主要目标群体,紧扣台湾青年表达自我、求学创业的重点需求,为受众提供了大量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求学可享受的政策优惠信息,体现了短音频的服务价值。

2.3 细化受众场景,开拓垂直领域

任何产业都是服务于现实需要的,提升在移动互联时代的生存能力,广播媒体最明智和最有效的方式是抓住受众需求、找到受众痛点。

为了让受众感受到更精细的内容、听得更舒适,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尽量给我们制作的短音频内容设定了细致化的场景。以《大忙人的移动书柜》(以下简称书柜)为例,其话题内容包括政论时局类的《中国崛起》,趣味休闲类的《生活中鲜为人知的冷知识》,生活服务类的《健身指南》,文化类的《中华成语由来》等,内容多彩、种类丰富,在广播节目编排中也尽量做到内容和时段呼应,尽力适应受众的各类碎片时间和生活场景。比如,我们不会让受众在吃午饭的时候听到“苍蝇有6 000个复眼”的内容;“有氧运动中好听的动感音乐有哪些”的内容也不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出现。

事实上,这些内容与受众收听场景的不适应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众的收听体验。当然,这些问题在节目音频上传网端移动端,由受众点击收听的过程中可能不会出现,但针对受众生活情境而对短音频内容或上单时段进行细致设定和划分,必然对提高节目收听率和短音频在网络端、移动端的点击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3 短音频制作中应避免的问题

3.1 音频时长不当

不同类型的短音频,因内容和受众收听情境不同,时长也必然有所区别。比如新闻类单条消息的音频时长建议在50秒至3分钟之间,以向受众提供信息为主,体现消息的时效性;评论类模块时长建议在3~7分钟之间,观点应精辟直接,不宜赘述过多;服务类模块时长建议在2~5分钟之间,以服务为主,信息应明确、突出,让人一听即明;文史类音频时长则应根据节目定位、内容具体设定,既可以在1分钟之内说清一个历史典故,也可以用15分钟时间讲好一个故事,不能单纯为短而“短”。

3.2 内容凌乱分散

短音频讲求短小精悍,一段音频就是一个新闻或者一个故事。但短音频与短音频之间并不是全无关系、割裂独立的,而应该有内在的关联甚至相应的逻辑联系。比如连续关注同一新闻事件发展和周边信息,多角度观察报道重大公共事件,或者围绕一个人文历史主题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角度的观察,对相似人物进行的多面报道,对同类内容的不同介绍等等。这有些类似我们常说的“云分析”,把相关或相似内容提供给对此类内容有兴趣的受众,形成信息的群聚,以提高单条短音频的收听、点击率。而不应该单纯为了增加短音频的“丰富性”而让内容显得纷乱繁杂、互不相关。

这就像我们走在一条商业街上,各种店铺琳琅满目固然是好,但在我们想买一双运动鞋的时候,路边的巧克力店、音像店、水果店、书店只会对顾客形成干扰。大多数想买鞋的顾客更希望在走进一条街的时候,看到的是不同品牌、不同价位、不同风格的店铺,而这些店铺必然有一个共同点——都出售鞋类相关的商品。

4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广播在网络时代与网端、移动端融合中,可从制作主题鲜明、短小精悍的短音频入手,只要把握好话题内容、贴紧受众生活场景、把握好音频时长、不断提升服务价值,避免内容凌乱分散,相信会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华艺广播公司音频
华艺卫浴
Culture Time文化时间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华艺园林21周年庆暨第一届华艺文化节青春飞扬 奋斗辉煌
扎染的传承与创新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
BBC在过去几十年与英国政府在政治事件上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