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记者团的定位与对策研究
2020-11-29李会佳
李会佳
随着媒体融合技术和经验的不断成熟,高校宣传部门为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也相继投入融媒体建设当中。但面对日益发展的传播技术以及媒体融合的深化发展,学生记者团的运行也面临着理念、技术和人员的困境,如何建设好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精湛,同时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的记者队伍,是高校宣传工作者思考的课题。
1 融媒体时代学生记者团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1.1 学生记者年轻化,新媒体素养欠缺
近年来,学生记者越来越相对的年轻化,高校宣传工作者和学生记者的年龄差距越来越大,对工作上的要求容易产生分歧,如报道的切入点、语言的修饰词等,宣传工作者需要不断改变沟通的方法和角度才能达到共识。指导教师往往重点锻炼学生记者的业务素质,而思想政治教育在管理中常常被边缘化,导致学生记者对学校的决策部署不能及时理解到位。在融媒体时代,无论从内容的策划、创作、运营,到各类平台的维护、运营都需要“一专多能”的学生记者。多数学生记者尽管熟知这些平台的使用,但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新媒体都是碎片式的理解,加之学生记者文字功底不足,也很难生产优质内容。
1.2 院校两级学生组织竞争激烈,人员流动性大
在学校建设融媒体中心的同时,校级组织如学工处、校团委,还有各基层学院也在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增强与学生的交流。各类组织对学生的争夺日益激烈。此外,学生组织成员的流失也是公认现象。一方面是兴趣逐渐降低,学生记者发现记者团的工作与理想中相差较大,逐渐失去了融入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在换届时,没有进一步任职的记者选择了退出。在其他学生组织可以理解,但学生记者团更偏向于技术培养,经过一年辛苦培养的记者大量流失,对校园媒体融合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1.3 宣传节奏加快,指导教师精力不足
随着融合的平台增加,内容生产速度也在同步加快,校园的动态消息要根据各个平台特性进行二次加工并在当天推送。为了展示记者团的品牌效应,一些高校还根据平台推出相对固定的栏目,如校报的深度报道、公众号的新闻图片回顾、短视频的日常工作更新等,都进一步加大了工作量。而学生记者团的指导教师同样身兼多职,除了每天要对记者队伍进行日常管理和决策部署,还要完成宣传部的其他工作任务,指导教师很难有时间对新媒体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导致记者团发展很难有所突破。
2 融媒体时代学生记者团的发展建设定位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更新,信息产生和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宣传思维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近年,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对青年学生产生较大吸引,传统的宣传理念很难和青年师生顺利沟通。因此,应对高校学生记者团的发展建设进行重新定位,以适应新时代高校宣传工作的发展。
2.1 提升思想认识,做校园宣传工作的参与者
学生记者团前身多数发源于高校校报,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成熟的宣传报道思路一直是学生记者团的优良品质,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不可缺的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积极发挥学生记者团的活跃思想和快速接受新媒体的能力,大胆放心地加大学生记者在学校宣传工作中的参与程度。让学生记者从等待任务的执行者,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主动参与学校宣传工作,以学生角度看待宣传工作,以学生的思维建设宣传工作。
2.2 发挥新青年特质,做校园媒体融合的建设者
高校宣传工作者由于精力有限,对平台的研究和把握往往没有青年学生及时和深入,如网络热词的出现和消失、学生讨论话题的热度等,而高校学生记者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他们生活在网络原生时代,个性鲜明、注重务实且思想开放程度逐步提升,这些特性在媒体融合工作中十分重要。学生记者既是平台的受众者,同时也能成为创作者。高校宣传工作应充分发挥学生记者的这些赋有时代感特性,助力校园媒体融合建设。
2.3 展现青年精神风貌,做校园舆论传播的引导者
融媒体时代,校园媒介种类繁杂、舆论工作缺乏重点、引导对象差异性大[7],舆论引导难度逐渐加大。宣传部人手有限很难做到监管及时,舆论方向的引导更是有心无力。而学生记者队伍能够了解到学校各项工作宣传的核心要点,是最佳的舆论引导者。学生记者团应增加其融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的引导者角色定位,打造一支青年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利用个人社交账号和官方媒体平台主动传播正确的舆论内容,在公众平台和自媒体平台中,加大对舆论方向的引导,在日常学生生活中,引导身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校园宣传的权威性做形象代言。
3 融媒体时代学生记者团的发展对策
融媒体时代的学生记者团,要继续注重传统媒体知识的基础培育,坚定政治站位,在筑牢基础后,逐渐融入新媒体发展思维。要循序渐进地拓展新的传播领域,培养学生记者新的信息传播技术,根据队伍的实际发展情况,不能过分追求学生记者的“一专多能”。要让学生记者在团队里实现自身价值的认可和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方能让记者团的形象重新焕发。
3.1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在学生记者选拔阶段即融入政治素质考核,在入职培训中,始终高举旗帜,牢记政治立场,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提醒融入,政治挺在胸前,在课余生活中还应严格约束言行,起到表率作用。在思想教育中,还应让学生记者从被动吸收到主动理解的转变。在日常工作中,要随时向学生记者传达学校党委近期的决策和工作方向,结合宣传工作的要点和任务,让学生记者掌握并理解学校的工作初衷,进一步凝聚共识,将学生记者的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的中心工作上,从思想认识上提高学生记者的政治站位。
3.2 系统培训业务能力
媒体融合“内容为王”的前提就是扎实的写作功底。应注重学生记者的基本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从记者的选题、采访、写作等进行系统化培训,同时重视学生记者在传统媒体平台中的实践,不应盲目追求培养“一专多能”的学生记者,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基础新媒体技能,如同时具备新闻写作及新闻摄影的技能。此外还应注重对作品发布后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技能的培训,提高作品的质量。
3.3 创新管理机制
融媒体时代,丰富学生记者的工作内容,就是最好的团队建设。学生记者应加强对校园新闻的采访报道力度,增强学生记者对自身工作的理解度。曾加对普通学生的采访次数,提升学生群体的关注度,增加对职能部门的采访力度,提升记者团的权威度,增加对专业知名教师的对话深度,增强全校师生的认可度。通过加强记者形象的权威性和地位感,进而增强学生记者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制度建设上还应注重激励和创新。可以创新记者团组织结构,弱化记者团的学生组织属性。对学生记者实行长期聘任制,设立高级记者、特约记者等称号,让其继续留在记者团中,对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实行管理岗位竞聘,配套相关的奖励机制。从制度上减少学生记者流失,增强学生记者团队的凝聚力。
3.4 提升角色意识
媒体融合首先做到队伍的融合。宣传部门应扩大学生记者团的参与力度,要在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上全面融入,提升学生记者的角色意识。为校园媒体融合提供智力支持,为指导教师分担工作压力。宣传工作者应提高学生记者团在校园宣传工作中决策地位。让学生记者深度融入宣传工作,让宣传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让媒体融合真正做到走近学生、服务学生、引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