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与故乡

2020-11-29苏祖荣

福建林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橄榄树榕树山林

文/苏祖荣

中国幅员广大,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与此相对应,拥有森林、草原和荒漠三个植物区。在这三个植物区中,最适合人类活动的,唯有森林。因为森林中有山洞,可躲避风雨;因为人类可以上树,以减少猛兽袭击;因为林中有果实根块,能解决先民们的肚腹之饥。这有意无意印证恩格斯说的话,在“人类的童年,人还住在自己最初的居住地方,即住在热带的或亚热带的森林中。他们至少是部分住在树上,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明,为什么他们在大量猛兽中间还能生存。他们以果实、坚果、根茎作为食物,分节语的产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成果。”

在陕西黄帝陵,黄帝手中所持的是一柄木耒。木器的使用是文明的曙光,具有指标意义,它为森林资源的利用创造条件和前提。如果说“披荆斩棘”仅仅用木棒、木叉开出一条路径,则“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无疑拉开开发山林的大幕。《史记》记述周代楚国始祖熊铎在今湖北秭归一带开发山林的业迹。 《史记·楚世家》 中说:“昔我先王熊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依赖森林资源的禀赋,我们的祖先编缀树叶、缝制兽皮以为衣;采集林果、捕猎动物以为食;木巢干栏、竹寮木构以为居;木排竹筏、藤网吊桥以为行;林中珍奇、百草百药以为医,如此等等。史前人类依赖森林,开启山林,得以开土立足,安居乐业。

人类开启山林,山林福荫人类。密密层层的森林,联结着每一泓泉水、每一条清流和每一座乡村。无论山区或丘陵,草原或滨海,乡村背后的那一片风水林、竹林、白桦林;村边埠头那棵槐树、榕树、香樟树;牧区那一簇簇梭梭、红柳、胡杨;临海滩涂那一片片椰林、红树林、大麻黄林,都会令人想起故乡故园,牵动着人心。中国人称故乡为桑梓、梓里,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寓意。种桑采桑,养蚕织布,解决穿衣问题;梓为良木,用于造房,解决住房问题,两项都系及民生。人类依林而生,伴林而长,许多地名如桂林(桂)、扬州(杨)、柳州(柳)、林县(林)、枣庄(枣)、桐乡(桐)、桑植(桑)、桃源(桃)、松番(松)、杏林(杏)、竹口(竹)、檀州(檀)、荔埔(荔)、茶陵(茶)、柏乡(柏)、槐庄(槐)、栗源(栗)、樟树(樟)、杉木桥(杉)、柯坪(柯)、桦甸(桦)、柘荣(柘)、枫木(枫)、椰坪(椰) 等等,留下深刻的森林印记。树木在历史的积淀中,逐渐成为故乡最具标志性的景物和符号。

森林深深印进人们的心中,镌刻在故乡故园的美丽画面中。在人类的集体潜意识中,故乡不是原野、不是荒漠、不是江河、不是海洋。只有森林才是人类的根、摇篮和真正的故乡。那些郁郁葱葱的芬芬芳芳的记忆,作为人类的集体潜意识,一代代的传下去,出现在我们的梦境里。翻开《诗经》,人们读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陟彼景山,松柏丸丸”的佳句;呤诵唐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农家田舍、绿树成荫。故乡是咱家乡一层层梯田一层层绿,故乡是傣家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故乡是咱们屯里的好山好水好树林,故乡是家在东北门前两棵大白杨,故乡是绿荫浓浓的榕树下,皆借树木之美,表达故乡同一主题。大家熟知的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尽情抒写桃林、寄托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有我可爱的故乡

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

桃林环抱着美丽村庄

故乡的森林树木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一旦被时空拉开距离,对故乡故园进行回眸,回望和回忆时,便有一种惆怅、一种淡淡的乡愁。“不堪断肠相思处,红槿花中越鸟鸣。”“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回望中的故乡比现实中的故乡更加美丽和精致。如今,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青山绿水渐行渐远,人们对绿色的追求和对故土的回归却愈发强烈。现代诗人蔡其矫对着榕树轻声倾诉:“我想再没有一种植物,能像它那样充分表现我故乡的性格。”是的,在诗人眼中,榕树即故乡,故乡亦榕树,榕树和故乡已联成一体,再也不能分离。三毛在《橄榄树》中反复吟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天性漂泊的诗人,归宿于梦中的不是别的,只是那棵橄榄树,橄榄树成了诗人生命的最后栖息地,诗人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橄榄树榕树山林
枫 叶
一棵榕树能成林吗
榕树的美髯
橄榄树
无问西东,看风过山林月掠海
两岸皆故土 山林寄乡愁
榕树
如果相爱
真实并不是最好
榕树军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