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刀木不同家系苗木生长比较*
2020-10-19卢敏勇
卢敏勇
(福建省龙海林下国有林场,漳州龙海363118)
铁刀木(Cassia siamea),别名孟买黑檀,属苏木科半落叶高大乔木树种[1]。原产地为南亚、东南亚地区,引种中国云南等地区已有几百年历史。被国家列为珍稀红木树种之一,鼓励支持大力发展。木材坚硬致密,心材暗褐色,是上等的家具、建筑用材等,也是优良的薪炭林树种。目前,国内有关铁刀木用材林的研究刚刚起步,主要在不同国内种源生长表现[2]、育苗栽培技术[3-4]及化学成分[5]等方面。铁刀木做为我国重要的珍稀用材树种,引进国外家系开展造林试验尚属首次,本试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处于平和县安厚农场西蝉作业区,东经117°29′18″,北纬24°29′46″,海拔40m,土壤为红壤,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0℃,年均气温19.5℃,无霜期约357d,年均降水量1650mm 左右。
1.2 试验材料
种子由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委托泰国研究单位采种提供,2016 年从泰国、柬埔寨采集4 个种源共40 个家系种子。种子千粒重经实测为20 ~22g。家系来源基本情况见表1。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参加试验共有40 个家系种子,1 个家系为1 个处理,每个处理移植营养袋苗40 株,4 次重复,共有试验苗木6400 株。
1.3.2 育苗方法
表1 种子来源基本情况
在简易拱棚内做好沙床,于2018 年3 月播种。当幼苗长出真叶约4 片时,按试验设计方案移至塑料营养袋(规格为宽10cm×高12cm) 培育,营养袋基质为75%红心土+25%细河沙混合均匀。小苗上袋后应加强水、肥、光照管理,并每月喷瑞毒霉或百泰等进口杀菌剂2 ~3 次,一般不需要喷杀虫剂。适时适量追施复合肥3 ~4 次。
1.3.3 调查方法
种子在沙床发芽后移袋前,调查统计各家系发芽率;苗木培育1 年即在2018 年12 月底苗木停止生长时,用测量工具逐株调查营养袋苗木地径、高度。
1.3.4 试验分析
采用软件Excel 2003、SPSS18.0及DPS9.5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家系间种子发芽率差异
从图1 可知,全部家系平均发芽率为17.5%。其中,发芽率最高的是家系试验5 号达到30.8%,最低的是家系试验34 号为3.6%,二者相差8.5 倍;发芽率大于30%的只有试验4 号、5 号,二者为40 个家系中仅有的两个试验号达到30%以上;发芽率大于25%的有7 个家系,分别为试验5 号、4 号、3 号、2 号、12 号、14 号和11 号;发芽率低于15%的有13 个家系。说明铁刀木国外种源不同家系间发芽率差异比较大。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铁刀木种源国外采种于2016 年12 月,种子采收后无法及时运回,待到2017 年底才运至国内,在2018 年3 月播种育苗,常温下贮藏期达15 个月偏长,严重影响发芽率。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铁刀木不宜长时间常温下贮藏。这一试验结果与林开文等人研究认为,当铁刀种子储存9 个月后发芽率约30%基本吻合[6]。
2.2 不同家系间苗木地径差异
通过对铁刀木不同家系间苗木地径方差分析(表2),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苗木地径生长差异不显著。铁刀木国外种源苗木出圃前地径最大的为家系1 号,平均地径0.63cm,比全部家系平均地径值0.44cm 增大43.2%;其余家系地径生长量较大的有4个试验号,分别为35、19、20、4,平均地径为0.52cm,比全部家系平均地径值0.44cm 大18.2%;地径生长量较差的有7 个试验号,分别为23、17、12、22、24、18、28,平均地径为0.34cm,比全部家系平均地径值0.44cm 低22.7%。
2.3 不同家系间苗木高度差异
对铁刀木不同家系间苗木高度方差分析(表3),从表中可知不同家系间苗高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再进行多重比较(表4)。由表4 可知,平均苗高较大的有19、5 两个试验号,平均值为46.5cm,比全部家系平均值34.0cm 高36.8%,它们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其它38 个家系存在显著或不显著差异;平均苗高较低的有11 个试验号,分别为34、15、28、11、30、3、24、12、16、17、18,苗高值在18.9 ~29.9cm 之间,平均苗高为26.3cm,比全部家系平均值34.0cm 低22.6%,它们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2 铁刀木不同家系间苗木地径方差分析
表3 铁刀木不同家系间苗木高度方差分析
表4 铁刀木不同家系间苗木高度多重比较
2.4 不同家系苗木生长量聚类分析
对铁刀木不同家系苗木地径、高度两个指标采用平方Euclidean 距离度量标准、组间联接聚类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图2)。由图2 可知,总体上可将40 个试验号分为三类:第一类有18、17、12、22、28、24,平均地径0.33cm,平均树高25.5cm;第二类有3 个试验号,分别为1、35、19,平均地径0.57cm,平均树高44.6cm;其余剩下的试验号为第三类,平均地径0.45cm,平均树高34.6cm。以上综述,苗木生长表现最好的为第二类试验号1、35、19,平均地径比第一类、第三类分别高出72.7%、26.7%,平均苗高比第一类、第二类高74.9%、28.9%。
图2 铁刀木不同家系苗木生长聚类分析
3 小结
(1) 对采自国外铁刀木40 个家系种子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苗木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种子发芽率比较好的有7 个试验号,分别为5 号、4 号、3 号、2 号、12 号、14 号和11 号,发芽率均在25%以上;通对苗木地径、高度生长两个指标聚类分析,综合生长指标较好的有3 个试验号,分别为1号、35 号、19 号,平均地径0.57cm,平均高度44.6cm。
(2) 铁刀木各家系虽然在苗期表现有优劣,但是,这只能表明铁刀木在苗期生长的初期表现,真正要体现出哪个家系生长优劣,需要等待造林测定结果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