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背景下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究
2020-11-28刘飞靳靖
刘飞 靳靖
摘要:随着职教二十条的出台,“1+X”证书制度试点的启动,对高职生的技能和就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深化校企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各个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形式、层次、内容、主体等各方面的问题。本文着力于找出目前高职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和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药学专业发展实际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高职药学;新模式
近年来,政府和各级教育机构都在号召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随着职教二十条的出台,以及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启动,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更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使学校和企业能够互相取长补短、互惠互利,一起培养出更多的符合国家发展和企业进步的实践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
1.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社会急需的技术性和应用性人才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中国将努力向工业现代化转型,中国对高级技工的需求将大大增加,用工需求的迅速增加导致用工短缺。高职院校具有自己的办学优势、人才优势、专业优势和科研优势;企业具有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校企合作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整合,高职院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从而培养出企业和社会急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2.校企合作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是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提升就业水平的必经之路,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种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不只是一个实习生的身份,而且是一个公司的正式员工的身份,学生需要按时、保证质量的完成用人单位交给的工作任务,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技能,学生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就业,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零转换。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就可以掌握企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在毕业的时候能够直接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顺利就业,可以缓解大学生的整体就业形势,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3.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和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校企合作之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高职院校自主培养,很少去考虑市场的需求或者专业的设置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后,学校和企业变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招生过程;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确定招生计划和学生培养方案,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高职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直接进入企业;同时学校的教师可以到企业去进行挂职锻炼,参与生产过程的操作、管理和设计,改变了原来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水平。
二、目前我院高职药学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在学院,高职药学专业学生有近千人,也與相关医院、药店、药厂进行了相关的校企合作,但是校企双方在人员、资金、设备、教学和合作方面比较单一,只是每年把高职实习生安排到药店医院药厂去实习,实习生就跟班实习,实习生实习效果如何,学校和企业都没有进行过多的交流,过多的存在形式上的合作。笔者在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发现主要存在这么一些问题:
1.校企双方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不高
在学校层面,学校在对待校企合作问题上,不是主动的去企业寻求校企合作,而是等待企业自动找上门来进行校企合作。学校教师的科研很多也主要是侧重于高职院校的管理、教学,很少的一部分能够到企业中作调查研究,为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在企业层面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校企合作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两张皮”现象,合作形式单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深度不够,同时因为需要对学校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所以也影响到自身的相关利益,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机会少、实践岗位涉及面窄。
2.学校实训条件欠缺导致学生技能水平不足
笔者所在学校更加注重理论教学,但是高职院校学生不容忽视的就是专业技能和技能水平。教师过多地注重知识宣传贯彻,实训教学开课率却不高,导致学生实训操作不够,因为学生在校实训操作少、操作不规范,同时学校实训条件不足,实训设备少,设备未及时更新,实训室开放程度不高,学生技能水平不足,毕业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
3.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对企业和行业发展的深度调查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首先需要做好市场调查,然后在结合行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产品与技术升级和经济发展的趋势设置专业,这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笔者所在学校明显深入企业不够,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不够、调研不深,对行业发展新态势了解不多,对新时期企业需求、岗位标准掌握不够,教学目标标准定位无法紧跟技术发展要求。
三、高职药学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专业众多,每一个专业采取的校企合作模式应该都有所不同,应该根据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就业方向来确定其合作模式。高职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药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药品生产、一般药物制剂和临床合理用药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就业面向的是医院药房、药物制剂室、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的技术岗位与管理岗位。根据这一专业特性,笔者对高职药学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探讨如下:
1.高校和企业要积极转变观念
要想深入有效实施校企合作,无论学校还是企业都应积极转变观念,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长远效益。对于高校来说,要认识到“产教融合”是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和主要发展方向,严格按照“产教融合“的理念,合理调整专业结构,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对于企业来说,要认识到“校企合作”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完善法治保障体制
相关部门应制定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明确学校和企业的责任和权利,保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建立校企双向激励机制,鼓励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等,合法共享收益所得;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开办企业,允许院校在保证教师基础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将技术服务或自办企业盈利的部分用于奖励参与服务的教师,且不受院校绩效工资总量限制,有效激发校企合作活力。
3.探索在实训基地建设上的校企深度合作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围绕中医药、公共卫生、健康养老等重点产业和社会紧缺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加强与赣州市人民医院、青峰药业等企业合作,建设打造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探索推进“引企入校”校企合作模式,引进医药卫生健康企业入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服务专业建设。
4.联合企业开展职业培训
充分挖掘学校教学资源优势和企业实践平台优势,面向在校学生、社会人员、企业职工开展职业培训、岗前培训和职业能力提升培训;联合企业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申报开展与高职药学相关医药健康类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联合企业推进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工作。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高职药学专业校企合作教学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校企合作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高职药学专业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景莉莉.民办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智库时代,2019(15).
[2]李爱英.高等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科技,2015(10):55-59.
[3]段文风,陈昌禄,罗爱忠,方娟.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及推进途径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8(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