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色家风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联动对策分析
2020-11-28吴凯
吴凯
摘要: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深度开发红色家风的载体作用,挖掘时应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精髓资源,通过个人纬度和社会纬度的结合,在传承、传播红色家风的过程中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以及践行。
关键词:新时代;传承;价值观
一、挖掘红色家风内核精髓:促进对核心价值观的全民认知
在不断挖掘红色家风思想精髓的过程中,既要保有“原味”,又要充满“新意”,紧扣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核,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激活“红色基因”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吸引力。
一是“推陈”,要保有红色家风的“原味”,挖掘整理已有的优秀家风素材、资源,激活“红色基因”的生命力,用历史文化滋养着核心价值观。激活“红色基因”的生命力,传承红色家风,首先要做好继承工作,做好对红色家风素材的收集、资源的整理。红色家风是珍贵的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过去”,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忘记红色家风等于忘记“从哪里来”,忘记了“初心”。要发挥政府、高校、专家学者的力量,加强对红色家风素材、资料的整理研究,去伪存精,保留好“红色基因”;要动员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人民群众通过历史回顾、缅怀英灵等活动,知党史、晓家风、记家规,唤醒对核心价值观的“红色”认知记忆。
二是要“出新”,要迎合新时代的“新意”,推进红色家风的现代转换,重新焕发“红色基因”的感召力,实现与核心价值观耦合。红色家风的现代转换,既包括理论的创造性转化,也有实践的“创新性发展”。理论创造方面,在保留“红色基因”原味的基础上,挖掘当代共产党员优秀家风,探寻与核心价值观共性价值,编撰具有“说理深刻、朗朗上口”等特点的现代家训文本,向全社会推介。实践创新上,红色家风的传承,既要保留传统的名言格句,通过口授相传,熟记于心;也要利用现有时代条件,图文并茂,影音结合,使民众更易于理解记忆,促进全面认知。
二、构建红色家风传播渠道:增強对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认同
要通过对家风传承的创新融合,营造良好的认同场域,增强红色家风与核心价值观的共效作用。
首先,通过传播带动效应,实现红色家风与核心价值观的共效融合。主动加强各行业领域的宣传力度,积极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充分发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新旧媒体的优势互补与相关转化,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传承红色家风,宣传核心价值观。一方面,继续发挥好传统宣传媒介“主阵地”作用,布置张贴相关口号标语、宣传画,出版红色家风读物,组织红色家风文艺演出和主题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也要依靠融媒体技术,利用新型自媒体,拍摄微电影、短视频、创设公众号等形式,进行“包装”传播红色家风,宣传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构建价值观认同的根基。
其次,建立“互联网+”传播反馈机制。互联网在增强传播音量、宣传红色家风的同时,可能会夹带着“杂音”。因此有必要建立“互联网+”传播红色家风和核心价值观的反馈机制,并且完善传播形式以及内容,提高宣传传播时间与实际的“双效性”,及时抢占传播“高地”,使广大群众在感悟新时代家风的过程中,不被“杂音”所迷惑,真正体悟到核心价值观魅力和力量。
三、优化红色家风多元互动:促进对核心价值观的全体践行
(一)通过在个体纬度的实现传承,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全体践行
首先,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这部分人抓好了,能够在全党作出表率,很多事情就好办了。”新时代,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率先垂范传承好红色家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以身作则自觉传承好红色家风,同样也要在自身家庭中营造好家风,并培育发展出符合自身家庭的红色家风,真正落实、落细、落好家风传承。
其次,要突出青少年重点群体。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讲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要抓好青少年重点人群[1]。”要通过红色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滋养这类群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充分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骨、意志品质、理想信念,主动争当“时代的践行者”,而不是“局外人”。
再次,要实现并加强社会普及。红色家风来源发展于广阔的中国红色大地上,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结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中国共产党从来就一直和人民群众在一起的。因此,也很有必要加强对红色家风的社会普及,让广大的人民群众知晓它,认同它,践行它。
(二)通过在社会纬度的协同互动,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全体践行
传承和弘扬红色家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同向同力,整体联动,协力推进。
首先,突出家庭教育基础作用,重视价值形成“主阵地”。“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在家里扣起,家庭教育十分重要。父母是子女常常效仿的对象。父母必须以身作则,注重对子女的关心教育,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健康,也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家长子女应共同营造教育“主阵地”,认真传承好红色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强化学校教育核心作用,发挥“知行场”实践性。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有必要将红色家风与核心价值观纳入教育总体规划,落实到教育教学各方面环节;有必要将红色家风与核心价值观从学校抓起,在大中小学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开展;有必要将红色家风与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学校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统一环节,强化发挥学校“知行场”作用。
再次,扩展社会群体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培育“辐射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区域的风气,也会影响感染该地区的民众习性品行。因此要强化社会教育,营造向善向上的社会导向。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13.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