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信息科技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

2020-11-28周艳美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周艳美

摘要:批判质疑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学生才能依据信息需求,有目的、高效地解决问题。以“跟着照片去旅行”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批判质疑能力

一、背景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核心素养的界定: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批判质疑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批判质疑”要求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信息科技学科以提高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基于思维的概念,信息素养教育的本质则是思维培养。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过多地重视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技能,而忽略了高层次的思维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欠缺,并且容易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游戏而不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批判质疑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学生才能依据信息需求,有目的、高效地解决问题。下面,我以“跟着照片去旅行”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在我校教学常规“6+1”管理下,开展有效的信息科技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敢批判”“多质疑”。

二、精细化课堂教学评析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引导学生“爱思考”

本课是四年级信息科技校本课程“寻访松江古建筑 记录美好瞬间”项目活动的第三阶段“记录美好瞬间——图像处理篇”的最后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光影魔术手对拍摄的照片进行抠图与合成操作,实现“跟着照片去旅行”的美好愿望。本节课用到的照片素材,全部由学生在考察活动中自主拍摄。准备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组形成雏鹰小队并推选小队长;接着,各小队在队长的带领下,讨论并确定将要寻访的松江古建筑和队员的任务分工;最后,小队确定活动开展的时间,制定考察实施计划表并实施。如表1:

在整个准备的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策划者和执行者,老师则是组织者和协调者。从组建小队到推荐小队长,从确定小队的活动主题到队员们的具体分工,从制定考察计划表到实际开展寻访古建筑活动,都凝聚着队员们的集体智慧,闪烁着大家思维碰撞的火花,大家共同解决各种难题。譬如,在任务分工环节,队员们就会认真思考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自己能为团队做什么事情,然后主动承担一个任务。有的小队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任务好几个队员都认为自己能够胜任,而有的任务却无人问津。这时,老师及时协调,引导选择同一个任务的队员们再进行讨论,重新考虑一下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勇于承担责任。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二)生动的课中探索,鼓励学生“善质疑”

【教学片段】

活动1:带着周老师去旅行。

师:同学们去寻访了松江古建筑,拍下了很多照片,留下了许多美好瞬间。周老师很遗憾上次没能跟你们一起去,但我也很想分享你们快乐的心情,能不能让我也出现在你们的照片里?如何让周老师的人物图像也出现在小隊的合影里?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回忆上节课学习的本领)

生:可以使用上节课学习的新的图像处理软件“光影魔术手”里的“抠图”功能。

(请一位学生上来操作,打开软件,找到“抠图”功能)

师:这里一共有四种抠图方法,仔细观察周老师的照片的特点,你们认为采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合适?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帮助文档,先选择一种方法完成任务,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同学们真的很棒,都采用了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完成了任务。下面我请两位同学来演示,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种不同的方法。

(两位同学分别演示“色度抠图”和“自动抠图”)

师:对于周老师的这张照片来说,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合适,或者还有些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

生1:我觉得差不多,只是抠图的原理不一样。

生2:我感觉色度抠图比自动抠图更简单,易操作。

……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嘴巴说说不如动手尝试,大家再试一试另一种方法,比如刚才用了“色度抠图”的,再试试“自动抠图”,相信你们一定有不同的体验。

(学生尝试另一种抠图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循循善诱,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中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简单到复杂。首先,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和探究,掌握一种方法,尝试完成任务;接着,通过观察两种不同方法的演示,对自己和他人的方法提出质疑:到底哪种抠图方法更合适呢?最后,再尝试使用另一种方法来验证。在不断批判质疑和动手实践中,学生最终会发现: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对于周老师的照片,色度抠图相对简单,但前提是背景颜色是纯色的;自动抠图相对复杂,但灵活度高,所以要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

活动2:跟着照片去旅行。

师:同学们,松江还有一些古建筑,如李塔、雕花楼等,由于比较偏远,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没来得及进行实地考察,但周老师也给你们搜集了关于这些古建筑的信息。

(PPT展示李塔、护珠塔、雕花楼等古建筑的图片和介绍)

师:你们小队想不想跟着这些照片去旅行呢?

生:想……

师:仔细观察小队合影的照片,要把小队的合影放到想去的松江古建筑图片中,用什么方法好?

(学生自主尝试操作)

师:我发现大部分同学还在用“色度”和“自动”抠图法,这样行吗?

生:不行,很难抠出比较完整的队员合影。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小队合影照片的背景颜色很复杂。

师:那有其他办法吗?大胆去尝试一下其他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找到更好的办法了吗?

生:我们找到了手动抠图法。

师:你们真棒!现在知道抠图的关键是什么了吗?

生1:要根据图片的特点进行选择。

生2:任务1中周老师的照片背景是單色的,所以使用“色度”和“自动”抠图的方法比较方便。

……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体验,相信大家能够认识到:方法不是绝对的,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理性思考、辩证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活动2在活动1的基础上加大了难度,面对新的素材,学生发现:使用活动1中的方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他们不得不质疑:我掌握的方法是最好的吗?还有哪些更好的方法呢?在一连串问号的驱使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不断的思考中,在和队员们一次次的合作尝试中,学生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不断地质疑和反思中,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有趣的课后拓展,激励学生“多运用”

【教学片段】课后延伸,创新提高。

师:谢谢你们带着周老师“跟着照片去旅行”,这真是一个有创意的旅行啊!今天我们感受到了松江古建筑的魅力,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中华大地上还有更多的古建筑值得我们去了解!同学们,课后我们可以到网上去了解更多古建筑的信息,下载自己想去的古建筑照片,带着自己的爸爸妈妈,“跟着照片去旅行”吧!

课后的拓展,并不是硬性规定学生必须完成哪些任务,而是激励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本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感受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乐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教后反思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他们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知识,敢于质疑,敢于探究,从而主动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充分的课前准备、生动的课中探索、有趣的课后拓展,让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更精细、更有效。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努力建构一个增强自信、气氛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出“五个多”:多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创设让学生发言的机会,多让学生拥有表扬的机会,多营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多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从不敢问到想问、从不想问到多问、从不会问到善问,多思考,能表达,会质疑,批判质疑能力得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随着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以及批判性活动的逐步增加,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开阔性、创新性等科学思维素质得以明显发展,为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至关重要的基础。

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批判质疑能力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人类认识事物都有一个“接受—反思—批判—创新”的过程,任何时候,只要超过学生的认识阶段,都会欲速则不达。在小学阶段,重在引导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初步形成低层次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不可能在知识有限的小学阶段培养出具有深刻批判思维能力的学生。对于小学生,一定要降低要求,多鼓励,否则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

(二)明确批判质疑的内涵

批判质疑不是反叛。所谓批判质疑,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活动内容、形式、结果进行优劣、是非评判表现出来的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维方式。反叛则是一种逆反心理,是一种全盘否定的错误思维方式。在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明确“批判质疑”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学会有道理地“批判”、有主见地“质疑”。

(三)采用多样的形式

在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开展主题式的项目活动。项目活动的实施一般可以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三个阶段。在实施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譬如,在活动准备阶段,学生面临的任务一般是活动主题的确定和方案的制订,教师应当着重以提问、质疑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活动实施阶段,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愿意思考、主动思考、独立思考,在思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教师可以利用学生遇到的真实问题,组织他们进行分析与辩论;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活动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哪些方法值得我们继续运用?得到哪些教训?……通过一系列的自我追问、反思,不断提高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征.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考试周刊,2011(10).

[2] 许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小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7).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