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角下贫困地区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2020-11-28汪淳董晓莉韩经纬

小城镇建设 2020年8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生态文明精准扶贫

汪淳 董晓莉 韩经纬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恢复绿水青山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党的十九大也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乡村地区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生态环境好的地区往往也是“老、少、边、穷”地区,其中的乡村地区尤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的重点地区,不仅肩负着生态保护的管控要求,还面临着保护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美丽发展的要求。本文以山西省晋中市东部五县乡村地区发展为例,通过三类空间管控与乡村综合指引、精准扶贫与产业振兴、城乡融合与特色重塑三大抓手探索生态文明视角下贫困地区乡村振兴路径,为贫困地区和生态保育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精准扶贫;城乡融合;晋中市东部五县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8.014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章编号:1009-1483(2020)08-0099-07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Impoverished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ase Studies of Five Counties in East Jinzhong City

WANG Chun, DONG Xiaoli, HAN Jingwei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brought on the 19th CPC is a strong response to the rural decline. The rural area is the ke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Currently, an area with superi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usually also a typical poverty-stricken area, which is confronting both ecological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takes the rural areas of five counties in Jinzhong City, Shanxi Province as examples, exploring the possible path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space, urban space and agricultural space, promoting the dynamic transi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 and strengthening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t is hop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for revitalization of Chinas rural areas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five counties in east Jinzhong City

引言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战略部署,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同时也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确保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也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这也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

从我国现实发展情况来看,当前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往往都处在生态红线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即“老、少、边、穷”地区,而其中的乡村地区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需要重点关注的短板。如何由单纯扶贫转变为扶贫与生态保护、城乡统筹相结合,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生动实践,探索生态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也成为乡村振兴迫切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本文以山西省晋中市东部山区寿阳、昔阳、和顺、左权、榆社五县为例,针对其作为“太行山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限制发展区和煤炭资源型地区”的复杂区域发展特征,从乡村地区三类空间管控与乡村综合指引、精准扶贫与产业振兴、城乡融合与特色重塑三方面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

1生态文明视角下贫困地区的共性特征

2.2.2推动精准扶贫战略落地实施和产业引导

在晋中五县的实践中,将空间要素与贫困村分布进行叠合分析,找准三大致贫原因,包括因地理位置偏远、无县乡道覆盖造成的交通可达性差的地区、因自然条件恶劣和采煤沉陷区集中分布而形成的地质灾害多发区、分布在基本农田周边以玉米等低收益农作物种植为主的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地区。

针对不同村庄的致贫原因和发展条件,确定了不同的精准扶贫策略(见图4)。特色产业扶贫重点依托村庄不同种养条件,发展核桃、小杂粮、养殖、菌类、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电商扶贫重点加强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及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的建设,保障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或购买生产生活资料。旅游扶贫重点推动81个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旅游扶贫行动。光伏建设扶贫要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农户住宅屋顶、荒山荒坡、养殖园区和蔬菜大棚等建设多种形式的光伏电站,保障贫困户每年的固定收益。易地搬迁扶贫需积极引导生活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进县城生活就业[7]。

构建“农工商文旅”产业链[8],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见图5)。延长农业产业链,积极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体系,实现产业、产品、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挖掘農业多种功能,积极推广并升级寿阳、左权等“生态农庄”模式的成功经验,培育互联网+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农业新型业态[9],开发度假居住、康体养生、健康养老、文化科普、商务会议、休闲运动、商业服务等相关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2.2.3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精品区域建设

在城乡融合方面,要促进城乡功能联动,构建合理的城乡功能体系。增强东部五县县城和镇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加强县城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推进县城路网的改造和基础设施扩容提质。全面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将小城镇打造成为农村公共服务、农业生产服务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重要节点。立足各镇发展基础及资源优势,划分为文化旅游型、休闲商贸型、转型综改示范型、三农服务型等四种类型,根据所服务乡村地区特点完善公共服务功能(见表1)。

在乡村振兴规划的指引下,促进城乡间要素的双向流动,以恢复乡村地区造血能力、帮助乡村居民实现“宜居、宜业”的生活为目标,进一步挖掘乡村地区特色地域文化,识别乡村地区发展动力、地形地貌、文化资源和生态条件。构建城乡共生、全域一体的休闲旅游功能网络,推动乡村休闲精品区域建设[10]。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扩片成区的推进方法,优先支持五大乡村精品区域建设,推进生态旅游、健康养生、历史文化、休闲体验等功能的全域一体化布局。选取现状传统村落、旅游景区、基本农田等资源密集的地区进行优先打造,将美丽乡村建设扩点成片[12]。在此基础上对乡村居民点划分为城镇化整理型、历史人文型、生态旅游型、特色农业型和转移迁出型等类型进行分类引导,结合不同类型村庄的重点分布地区和未来发展方向对产业发展方向和人居环境的改善重点作出引导(见表2)。

2.3东部五县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创新

2.3.1构建东部五县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协同机制

推进东部五县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由“各自为政”转变为“功能协同与资源整合发展”。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为引领,推进农业标准化精品园区和“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创建与认定工作。以五县县城专业化区域服务职能的优势互补为重点,优先推进新型工业配套协作服务中心、专业物流中心、特色文化中心建设[12]。

2.3.2加强园区空间统筹和品牌设施共建共享

加强园区的整合与集聚,共建绿色工业集聚区[13]。重点推进创建省级经开区工作,鼓励和顺在昔阳、左权在榆社进行工业园区的异地合作共建,探索按股本比例等进行利益分成的合作机制。开通串联五县主要景区之间的旅游观光专线,共享旅游服务设施,支持共同打造“红色太行·绿色爽塬”特色旅游品牌。

2.3.3积极争取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试点和投融资支持

结合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积极申报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国家人居环境改善激励县和重点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相关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探索城镇化投资基金、发行政府债券等多元化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投资主体参与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等建设。

2.3.4 构筑平台发挥多元主体协同作用

构建“农民主体、政府主导、企业引领、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的协同路径,发挥多元主体作用,以重大项目为平台和主要抓手,将外部“输血”与内部“造血”相结合,提升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主体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能力[14]。

2.4 东部五县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和实施效果

从迫切性、重要性和工作基础的角度,研究提出绿色经济升级、生态保护与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生态富民增收、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提质、环境综合提升、资源高效利用、区域协调共荣等乡村振兴九大行动和重大项目。本次乡村振兴具体行动一是突出了综合集成效应,整合力量、集中资金、集聚资源,聚合相关涉农项目和资金向重点项目投放。二是以生态修复、环境提升和绿色富民为核心,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与带动作用,着力解决生态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突破绿色发展特别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三是强化了东部五县“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市级统筹、区域协同、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实行市、县两级共同发力,区域内外联动发展,形成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服务保障等方面的跨区域优势集成[15]。

自晋中五县乡村振兴重大行动和项目实施以来,昔阳县2017年脱贫摘帽,左权县、和顺县于2018年脱贫摘帽,榆社县于2019年底脱贫摘帽。在2019年山西省脱贫成效考核中,以上4个贫困县全部被山西省委、省政府综合评价为“好”。

3结语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位于生态敏感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问题也引起广泛的关注。如何由单纯扶贫转变为扶贫与生态保护、城乡融合相结合,探索乡村地区振兴的路径是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针对晋中东部五县三生空间矛盾突出、乡村产业转型压力大、城镇对乡村带动能力不足等现实困境,本文试图以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空间管控和乡村发展精细化指引为前提,通过精准扶贫和乡村发展环境改善来推动乡村地区产业振兴,通过强化城乡融合发展来实现乡村地区活力和特色重塑,从而實现生态敏感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曹诗颂,王艳慧,段福州,等.中国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基于连片特困区714个贫困县的实证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6,27(8):2614-2622.

[2]韩长赋.国务院关于乡村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2019年4月21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R/OL].(2019-04-21)[2020-03-01].http://www.npc.gov.cn/npc/ c30834/201904/1e30cb31a2a242cdb82586c5510f756d.shtml.

[3]刘彦随,严镔,王艳飞.新时期中国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与转型对策[J].经济地理,2016,36(7):1-8.

[4]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Z],2014.

[5]龚蔚霞,周剑云.探索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下的广东省乡村地区空间管治[J].小城镇建设,2020,38(2):69-77.doi:10.3969/ j.issn.1009-1483.2020.02.011.

[6]范凌云.城乡关系视角下城镇密集地区乡村规划演进及反思——以苏州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5(6):106-113.

[7]李民,谢炳赓,刘春腊,等.生态与文化协同发展助推长江经济带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思路与对策——以湘西州为例[J].经济地理,2017,37(10):167-172.

[8]冯巧玲,张江勇,李萃.基于“农文旅”产业融合的城市近郊山区乡村振兴模式探索——以福建省寿山乡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9,37(10):67-75.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10.010.

[9]秦俊丽.乡村振兴战略下休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2019(2):76-84.

[10]陆林,任以胜,朱道才,等.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9,38(1):102-118.

[11]汪毅,何淼.大城市乡村地区的空间管控策略[J].规划师,2018,34(9):117-121.

[12]赵博,田雨轩,张丹丹,等.大城市周边山区小城镇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探讨——以西安临潼区三个街道办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36(10):85-91.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8.10.014.

[13]冯真,邹叶枫,单涛,等.贫困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的“两区共建”探究——以河北省行唐县为例[J].小城镇建设, 2018,36(2):87-97.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8.02.013.

[14]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4):637-650.

[15]陈明星.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意蕴与政策取向[J].城乡建设,2018(3):50-52.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生态文明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从分工理论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城乡观及其现代应用
城乡融合视野下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城乡分割会走向城乡融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