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竞赛组织模式研究

2020-11-28李队员

商情 2020年8期
关键词:组织竞赛创新

【摘要】高职院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来提高动手能力,巩固专业技能,进而创新创业,但在竞赛组织方面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规划,重点从参赛信息收集与整理、参赛梯队建设与遴选、参赛内容分解与分工、赛事内容反哺与教学、训练过程控制与指导、参赛经验总结与提高等方面来构建系统性竞赛组织模式,夯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关键词】竞赛 创新 组织

1.引言

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在政策的引领下,高职院校日益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業能力的培养,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保障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创新精神不强、创业意识薄弱,创业倾向不明确,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广大高职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竞赛方面的训练。此外,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建设与氛围营造方面仍需加强,同时,应积极构建系统性教学体系,保持创新创业竞赛教育的特色与先进性。

然而相比于普通高校,多数职业类院校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侧重于从课程设计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培养,鼓励高职学生通过参加各类比赛、竞赛来提高动手能力、巩固专业技能。但是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时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学校在比赛前一、二个月才接到相关通知,临时组织感兴趣的同学进行培训、参加比赛,由于备赛时间仓促,而且指导老师也不稳定,指导经验积累不够,往往导致参赛学生不能很好反映应有的技能水平,整体水平不高。因此,创新创业竞赛组织模式亟待健全。

2.组织模式

学生们希望通过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提高他们的实战经验,为今后的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组织模式出发,以高职院校大学生经常参加的赛事着手,选取一个具体赛事作为抓手,按照企业项目驱动的方式从多个方面积极构建系统性创新创业竞赛教学体系,夯实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模式。

2.1.参赛信息收集与整理

目前大学生参加竞赛的门类和等级划分十分复杂,在校大学生本身并不十分清楚各类竞赛的种类及其参赛作品的要求,而这部分的内容只能根据专业老师的引导来进行。而实际情况是,负责通知学生参赛的大部分是学校的行政单位,只能负责信息的传送,而不能够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

“互联网+”和恩智浦竞赛,每年定期举行,具有连续性。因此我们建立了一支由教师和同学组成的团队,专门从事竞赛信息收集、分析和整理,形成评估报告,为参加的赛事作参考。

2.2.参赛梯队建设与遴选

对学生学龄进行梯队配比,以老带新,由不同年级的同学组成一个”混龄团队”,成立一支竞赛队伍。在普遍培养的基础上,通过面试、考核和比赛等方式,重点选拔一定比例的参赛预备队员,进行赛前训练。训练进入中期阶段时,确定其中工程素质高、技术熟练、有专长、心理素质过硬的学生为正式参赛队员。

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想要取得好成绩,不能单凭学生的个人努力,更需要老师的加入,共同投入精力。

创新创业竞赛的项目是发展的、开放的、跨学科的,并非一成不变的和封闭的,这就要求我们教9币本身不但是指导者也是竞赛的参与者。

指导教师团队的组建,直接关系到参赛队的整体水平和成绩取得。指导教师肩负着学生选拔、培训和指导任务,选择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加工经验和综合实践能力,解读题目准确,指导学生有方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2.3.参赛内容分解与分工

根据比赛的内容,由参赛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对比赛项目进行任务分解。任务按照难易适中、任务明确、技术可行、并能覆盖比赛项目的主要内容的原则进行分解。各项任务能够集中体现所需要的核心理论知识以及对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查阅文献、分析、讨论等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的分工参考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力等综合因素进行合理的调配,使其任务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训练后,在完成各项具体的任务过程中,锻炼自学能力、团队配合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比赛所需的知识内容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参加竞赛的要求。

2.4.赛事内容反哺与教学

以往的教学与竞赛脱节,教学是教学,竞赛是竞赛,教师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竞赛而竞赛。“以学促赛、以赛促学、赛教结合”,要把教学内容与竞赛要求结合起来,根据城轨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实用为主,将以往的大学生竞赛任务进行删改,取其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根据项目内容确定必备的知识点,再由知识点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不再按传统教材的逻辑顺序来进行教学。通过这种规范性的最终目的的制定,有效地提高技能教学的质量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使教师将教学与竞赛统一起来,大大减轻工作量,最终收到一个更好的教学与参赛效果。

2.5 训练过程控制与指导

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竞赛项目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只管学生报名以及后期的参赛结果,缺乏对整个过程的质量监控,导致项目对学生的训练有限。“重在过程”是创新创业竞赛训练项目最重要的立项原则,项目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关注实施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以及反馈效果。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训练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阶段性成果检验等人手,增强大学生的项目过程管理意识,充分理解“重在过程”这一立项原则的深刻内涵。

建立以过程为导向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监督体系是有效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的保障,也是项目实施过程真实性和持续性的关键条件,有利于学校相关部门或指导教师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促进创新创业竞赛项目朝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2.6.参赛经验总结与提高

总结与提高是指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完成后,对项目的执行目标、执行过程、执行效果等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与总结,目的是为改进训练质量,制定新的管理制度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今后开展项目采取积极有效的组织措施提供依据。参加竞赛项目的师生要及时书写竞赛的心得与体会,指出在指导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注意事项,形成经验文档,为后续教学和参赛提供依据。

3.实践及思考

目前我校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训练比赛由轨道机电教研室负责,教研室老师按专长分工,各司其责,有专人负责技术指导,有专人负责考勤考核等。有固定场所作为训练场地,严格日常的训练考勤制度。

坚持以老帶新,梯队建设。考虑到大二学生已有比赛经验,通常一个大二学生和两个大一组队,共同训练,一起比赛,形成现代版的“学徒制”。

该项目的实施,在教学和比赛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19年在第十四届恩智浦杯安徽赛区的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以及三等奖2项以及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

赛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个人毅力,以及相互竞争,体会比赛的真正的意义,比赛只是一个学习的平台,要从比赛中总结、分析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升自我能力。

参考文献:

[1]任艳.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68 -70.

[2]陆源,厉旭云,叶治国等.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教学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11-18.

[3]张静,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技能竞赛组织模式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1(35):824.

[4]赵军.“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情报科学,2016,05:84-85.

[5]陆源.厉旭云,叶治国.等.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教学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S):11-16,

[6]耿德旭,张志义,唐海龙,韩现龙.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宗旨和组织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 (3):143 -144.

[7]高立静.“以赛定教,赛训结合”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研究[J].福建电脑,2012 (12):178 -179

[8]梅书霞,谢峻林.关于在校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措施的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1):46 -49.

[9]贾萍.“以赛促学、以学促赛,赛教结合”一一电子通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基金项目学术探讨,2012,(06):23-27.

[10]陈小波,以赛促学——一种高效率的技能教学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09):68 -69.

[11]宋文,戴剑波.矿山安全科技项目质量管理创新与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2011(01):06 -09.

基金项目: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编号:交教研1801-15)。

作者简介:李队员(1976-),男,硕士,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学校竞赛组织和指导工作,发表论文数篇。

猜你喜欢

组织竞赛创新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品三口而知味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创新思维竞赛(6)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