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岛南区渤61馆Ng3-6储层挖潜思路研究

2020-11-28毛卫荣王宏娄立国赵鑫陈峰博

商情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含水稠油

毛卫荣 王宏 娄立国 赵鑫 陈峰博

【摘要】孤岛油田南区纵向小层多、储层变化大,合采井多,剩余油分布复杂。从1973年开采至今,经历注水开发、低效水驱转热采调整等开发方式,采出程度较低,仍有大量剩余油有待挖潜。本文通过油藏精细描述、油藏工程分析、数值模拟计算等多种方法综合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多层不同类型油藏高效开发技术,为研究区后期调整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稠油 高含水 挖潜 精细油层对比

孤岛南区渤61馆3-6区块位于南区西部,含油面积大,地质储量1376万吨丰富,油藏埋深浅。该区块断层复杂,主要含油层系为新近系馆上段,油层发育较差,多为条带状和零星土豆状分布,部分主力油层成片分布,原油为重质稠油。

1973年采取一套层系注水开发,2002年至今实施低效水驱转热采调整,存在单元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低,开发方式和开发历程复杂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采油厂近几年从精细油藏描述方向进行挖潜思路研究和实验,成果显著。

一、挖潜思路

1、精细油藏描述

地层精细对比与划分是精细油藏描述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小层细分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精细油藏描述的成败。孤岛油田南区馆3-6块是以河流相沉积为特征的砂岩储层。由于河道改道频繁,河流相沉积横向砂体变化大,加之纵向上砂体迭加、下切,使储层变化更加复杂,因此,砂体划分对比的难度大。在实际工作中,基于新地震三维资料,开展相控模式储层展布研究,指导韵律层及单砂体研究。平面相结合地震资料描述单砂体,进一步完善了“井震相结合的单砂体储层技术”。砂体展布精细到单砂体、韵律层。并将小层划分研究与实际生产动态情况紧密结合,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沉积时间单元划分方案。

2、完善多层多方式油藏数值模拟技术

运用油藏工程、测井解释、动态监测、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和技术开展了储层动用情况评价,明确挖潜方向:完成多层油藏开发技术界限研究,包括层系组合、开发方式、井网井型优化等研究,建立了不同类型储层开发技术界限,实现了剩余油定量描述。

3、完善多层油藏优化动用技术

重新优化井网井型,由层系调整转向完善小层井网,并分小层部署井网:利用老井建立五点法或反九点法井网,减少大量钻井投资,缩短了产能建设周期:单层发育的小层采用水平井大井距蒸汽吞吐开发。并根据水侵程度优化了蒸汽吞吐、一注多采开发方式,实现初期开发方式采用有序吞吐,后期开发方式为化学驱。

又对不同井型不同开发方式技术经济界限进行了精细研究,实现了多层不同类型油藏的有效动用。

二、效果评价

1、优化井网部署,提高各小层储量控制程度

孤岛油田南区馆3-6块是以河流相沉积为特征的砂岩储层。由于河道改道频繁,河流相沉积横向砂体变化大,加之纵向上砂体迭加、下切,使储层变化更加复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宜采取标准层及辅助标准层划分层位,以沉积旋回和等厚切片法划分沉积单元,以等高程对比法结合区域综合分析确定时间单元,同时借鉴前人的工作经验对孤岛油田南区馆3-6层开展地层划分和对比,并将小层划分研究与实际生产动态情况紧密结合,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沉积时间单元划分方案。

目前部署新井13口,其中3口井已投产,已通过审批4口,待审批6口。预计水平井单井日产油能力6.0t,新增年产油能力1.68x104t,增加可采储量15.0x104t,提高采收率3.0%。

2、封闭型单砂体实施有序吞吐增效益

开发方式上主要考虑主力层砂体,加密时,考虑油层、夹层展布,油层纵向上的连通性、老井井位、老井之间的距离,进行加密井网部署方案,即老井+加密井吞吐后适时转蒸汽驱。

渤61东北部实施3口井有序吞吐,注汽9000吨,总成本220万元,与单一吞吐相比未增加注汽量,井组减少转周6井次,减少注汽量15000t,共计节约成本400万元,目前开井2口排液1口,日增油10吨,累增油1800吨。

3、夹层控制的水侵砂体优选排液井控制含水上升速度

南区渤61馆5-6层系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根据钻井和测井资料,油层自下而上水淹,水侵具有平面上向前和纵向上向上的二维推进特点,从油藏边部(西部)向东部方向,油层具有底部水淹厚度逐渐变薄,而上部剩余油富集段厚度逐渐变厚的趋势,Ng51+2-56层属于纯油层。因此优选出排液井,对最大排液量40t/d-70t/d进行了优化,随着排液量增大,采出程度升高,但增加幅度小,采出程度相差不大,为控制含水上升,初期排液量在30t/d以内,无隔层区排液量:60-80t/d,边水排液量:40-50t/d。

三、结论与认识

孤岛油田馆3-6低效水驱稠油通过实施潜力评价及井网调整转热采开发技术研究,预计增加可提高采收率3%以上,经济效益显著,该挖潜方案不仅探索完善了低效水驱稠油提高采收率技术,进一步夯实孤岛稠油热采稳产基础,对同类型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并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推广完善单砂体相控模式油藏描述技术。开展小层及韵律层精细对比,多薄层储层描述精细到小层,厚层储层研究由小层精细到韵律层,建立了分小层韵律层三维精细地质模型。

2、完善多层不同类型开发方式油藏优化动用技术。运用流度比劈分多层合采产量、应用测井及动态监测资料、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描述低效水驱稠油平面、层间、韵律层剩余油分布状况:在这个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对多层油藏采用分层开发,根据水侵程度优化了蒸汽吞吐、蒸汽驱开发方式,对不同井型不同开发方式的极限初产油量、油汽比、有效厚度及注采参数等开发技术经济界限进行了精细研究,实现了南区渤61馆3-6层系储量的有效动用。

参考文献:

[1]牟雪梅;吴媛媛等,胜坨油田坨21断块1-7砂组精细油藏地质研究,《石化技术》.2015年第08期.

[2]王爱平;王素贞,孤岛油田馆陶组5、6砂层组储层对比模式研究,《内江科技》.2012年第06期

作者介绍:毛卫荣,男,職位:采油厂专家,单位: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通讯作者:陈峰博,男,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职称:讲师。

猜你喜欢

高含水稠油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HD高含水油田水平井适应性评价研究
高含水油田聚合物驱注入工艺全要素评价分析
敏感性稠油油藏油溶性降粘剂复合二氧化碳降粘吞吐技术研究及应用
稠油降粘的有效方法探讨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地质稠油开采技术进展及现状
稠油管道输送技术方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