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办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研究

2020-11-28薛雅琼

商情 2020年8期
关键词:成本核算分析

薛雅琼

【摘要】在公办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中,应通过相应的方式算法来规划出生均培养成本,并且对其生成结果进行科学的验证,从宏观角度来看,制定具有操作性强以及实用性高的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参考标准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且这一标准要有一定的规范制度规定来加以衡量,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费制度的形成,还能够对财政拨款制度的完善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最后还能够使得教育资源的配置得到优化,学校的整体办学素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本文对地方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的流程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办高职院校 生均培养 成本核算 分析

对公办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进行全面分析,不仅可以使的院校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够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满足院校的实际需求。另外,这也是加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与提升其竞争实力的核心。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对生均培养成本核算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的内涵

早在1963年美国经济学家就提出了“教育全部要素成本”的概念,我国相关学者也在教育成本研究中将教育成本定义为教育过程所消耗的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总和,主要就是指培养学生所出现的一切费用。从理论角度分析,可以将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成本核算划分为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教育服务成本。[1]主要就是院校向学生所提供的教育与服务,例如教师的工资或者开展各项活动等需要支出的费用:其次学生求学直接费用。主要为学生为求学应支出的费用,例如饮食、交通、住宿等:最后为学生求学机会成本。主要就是学生为求学所放弃的相关收入成本,即为工作。

二、高职院校生均成本核算应遵循的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

当前,我国公办高职院校的会计制度规定通常都是实行收付实现制,针对于收入与确认费用来讲,都是以款项是否已经收付为关键。这种核算方式虽然可以为院校提供准确的预算收支信息,但并不适合成本核算,难以准确反映出院校的真实成本。而权责发生制就能够准确反映出院校的实际财务情况,同时还能够及时确认在一定时间内院校内部所出现的成本给用。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在进行生均培养时,所发生的成本核算需要以权责发生制为核心,这不仅是院校开展成本核算的要求,同时也是其合理进行收支配比的关键。但在过程中,以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时,主要就是对非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与专用基金还需要沿用传统的成本的核算模式。

(二)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即为收益成本配合原则,其要求成本支出与院校收入的成正比,这一原则着重强调了会计计算过程中的支出成本与收入成本两者之间的比较,同时还强调了项目费用成本与这一项目收入之间的配比。[4]公办高职院校在生均培养成本核算时,只有遵循配比原则对成本费用依照实际所属进行分配才可以准确计算成本。

三、当前高职院校生均成本核面临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缺少动力支撑

在国家不断加大对高等职业学校经费投入的前提下,很多高职学校在学校经济运作方面处于“等、靠、要”的局面,“年初报预算,年终报决算,经费支出靠拨款,经济效益无人管”的现象不乏其人,缺乏经营学校的理念。这一现象不仅说明了高职院校没有重视生均培养成本,同时还体现出了院校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二)院校管理体制不同给生均培养成本测算增加了难度

在公办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过程中,规模相对较小的院校普遍实行一级管理体系,这种管理模式下的生均培养成本核算较为简单。但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实行“校院”两级的管理模式,二级学院也属于实体,其发生的成本费用与生均培养有着一定的联系,是生均培养中成本核算的关键。[5]另外,高职院校管理部门的各个处室,它们虽然不是在教学前线,但其工作目标与责任都是一切为学生,所以,这些管理部门所产生的相关费用也需要划分到生均培养成本核算中,这些内容都会增加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的难度。

四、分析公办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一)推行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双轨并行制

当前,我国诸多公办高职院校所开展的生均培养成本核算模式主要为统计调查、会计资料转换以及培养成本核算等方式。从感性角度分析,上述方式都有着自身特点,也有着一定的适用性,但科学合理生均培养成本核算方式更可以反映出高职院校生均培养的实际情况。[2]在过程中,为进一步满足院校实际发展需要,其需要构建一套完善且健全财务会计制度体系,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生均培养成本核算实现规范化与标准化,同时还能够加强院校多个方面的成本管理,避免出现成本出现浪费或低效等现象。

(二)成立专管机构确定生均培养成本标准

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需要与社会经济体系契合,所以,公办高职院校在构件成本核算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积极与政府部门和社会进行协调,这样不仅可以保障院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模式科学化,同时还可以实现切实可行。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专门部门,负责拟定生均培养成本核算标准。这样可以实现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的统一化管理,同时还可以集中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依照形势与教学实际需求来科学调整生均培养成本核算模式,以便为高职院校发展奠定基础。另外,高职院校相关管理人员还需要提升部门的独立性,让其可以独立完成相关工作,这样能够全面加强该部门的权威性。

(三)控制高校规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目前,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多种问题,如师生比例失调、教育质量下降严重以及教学資源分配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等。[3]因此,为保障教育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就会拿出部分资金来修建学校与相关教学设备。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设备的利用率较低,特别是一些大型实验设备长期闲置现象十分严重,不仅没有发挥出设备的价值,同时还会导致成本支出大大增加。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合理控制扩建规模,将重视点放在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上,以此来凸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另外,院校还需要科学配置当前资源与教学设备,发挥出其内在作用,彻底规避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四)划分应计入与不应计入本学年培养成本的支出

不应计入本学年培养成本的支出主要包括基建支出及相关借款利息支出、固定资产购置费,以及受益期超过一个学年需要进行待摊或预提处理的支出,这类支出应按一定方式转换为由本学年负担的成本。据有关资料显示,个别高职院校基建贷款达数亿元,年利息支出上千万元。院校基建支出应在工程完工后按照受益期和受益对象进行费用分配,在建项目无法使用,当然不能在支出时计入当年培养成本。[6]另外,针对于高职院校基地借款利息支出来讲,其不可计入当年生均培养成本核算中,因为这一部分内容会在学生宿舍费用中得到补偿,所以,不可在通过生均培养成本来再次要求补偿。此外,可以设置固定资产科目来进行反应,然后在通过折旧来计入到学年生均培養成本核算中。但是,对于高职院校近年来在大力更新改造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资本性支出,造成不能在当年补偿的资金缺口,应区别各种固定资产实际用途,分别由财政、学生和院校负担。针对于本学年负担部分来讲,可以计入本学年生均培养成本核算体系中:针对于以后学年负担部分来讲,可以借助设置待摊费用的方式来进行准确反映。

结束语:

结合全文,在公办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工作中,需要科学合理的设置生均培养成本核算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杜绝高职院校出现乱收费的现象,同时还能够使高职院校的各项收费标准更加清晰化与规范化。另外,高职院校还需要融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开展这项工作,认识和意识到目前生均培养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来进行解决,以此来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赵爱萍.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作业成本法在高职院校生均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8(6).

[2]吴日胜.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创新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9(12):162 -163.

[3]王红红.高职院校“师徒制”培养成本分析——以重庆交通职业学院的建电专业为例[J].学园,2017(26):10-11.

[4]陈连和,何小青,林斌霞,et al.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研 究——基于漳州地区6所院校2009-2013年文献的计量分析[J].情报探索,2017(2):53-59.

[5]马一梅.公办高职院校注册入学生源身份认同现状及教育 对策——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

[6]唐雅,宋曼琳.管理会计在高职院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一以某高职院校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2): 33-35.

项目来源: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公办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研究”(项目编号:2018B-108)成果。

猜你喜欢

成本核算分析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探讨
分析:是谁要过节
关于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医院会计成本核算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回头潮
财政部就石化行业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