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2020-11-28杨文
杨文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传递给学生,通常使用满堂灌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机械模仿和记忆,缺乏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理解时间,导致教学效率越来越低.与此同时,由于初中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想要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需求进行分析,转变课堂主题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精神,使学生在互相交流和沟通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实现共同发展.
一、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相关数据调查分析表明,我国初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不喜欢与同伴分享和合作,普遍习惯单独活动,具有不合群、占有欲较强等缺点.这种情况下,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精神,需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合作带来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荣辱与共.数学教学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唤醒学生的合作意识.所谓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主要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而作为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过程中,需要站在初中生角度思考问题,充分掌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创设出具有启发性的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主动探地索教材内容,综合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在选择情境创设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同时需要在课堂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从传统教学中的“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和“我要学”,并实现共同进步的最终目标
例如,在“认识三角形”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以下练习环节:由小组中一名成员拿出一张纸,并随意将纸折叠为任意三角形,请小组内其他成员判断纸张折叠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是等腰三角形.学生通过练习,能够充分掌握教材中与三角形有关的理论内容.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需要再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如:当已知三角形的一个角是60°时,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学生一步步走进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由此可见,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能够唤醒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教材内容,使学生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不仅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还可以切身体会到互相学习、互相协作带来的优越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建立平等数学课堂,营造愉悦的课堂合作探
究氛围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表明,学生在相对放松的环境下学习,有利于拓展思路,使其思维更加活跃.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初中数学学科理论性较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思维谨慎,逻辑正确.而营造和谐、自主、愉悦的学习氛围,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敢说、敢做、敢标新立异.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思路,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合作探究带来的愉悦感,使学生在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喜欢数学学科.教师想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站在学生角度分析问题,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大多與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教师需要加强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调动学生感官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而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能够在数学学习中体现集体的智慧,还能够感受到合作的乐趣,从而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合作活动,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通过合作,激发学生的智慧,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合作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平面图形的认识(二)”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中的重点内容,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这一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平面图形,因此,教师需要以夯实学生基础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各种图形,并在正式上课后将学生分组,并启发小组成员将各种图形组合到一起,产生一个新的图形.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边操作边思考,找出了本章中的方法和规律.此时教师需要针对教材中的内容加以归纳和总结,并提出问题,如:相同的正方形组合能够形成什么平面图形,学生在讨论后就能够纷纷得出答案.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将抽象的教材内容具象化,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同时也能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