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迁移理论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2020-11-28赵菊梅
赵菊梅
摘 要: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语文教学内容本身有很多都是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元素紧密联系的,所以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非常容易对新的学习内容有积极的影响,这就是学习迁移起到的作用。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大量的新、旧知识,要想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这些知识,必须充分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开展教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学习迁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3-009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3.046
教育家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很好地将教学过程中“举一反三”的重要性概括出来,同时也将“学习迁移”的基本思想体现出来。所谓学习迁移,主要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其中,第一种学习是已经学习或掌握的知识、经验、思想等内容,第二种学习则是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总称。尽管现在有许多教师已经有意识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学习迁移理论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会让学生的学习显得更加费力,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学习迁移的重要性。
一、学习迁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开展教学对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开展教学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由于语文教学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当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新、旧知识的差异时,自然会让学生结合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学习,这对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对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每天学习的知识都是独立的时,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比较陌生,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相反,当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开展教学活动,努力将旧知识、旧技能穿插在新知识之中时,就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大的亲近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探究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很多学生难以掌握的一个技能。创新意识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然后开展自我创新和实践活动,如此才能实现这一目标。由于学习迁移注重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自然要求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过程中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提升自身对于各种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便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学习迁移理论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既然学习迁移理论对小学生学习语文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开展教学,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对各种知识的学习与整合,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最终学习能力的目标。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促进生活知识向语文知识的迁移
语文课程本身属于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同时,这一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都与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很多语文知识点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身影”。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生活过程中的各种内容与实际教学结合在一起开展教学,让学生了解生活与语文学习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生活知识对语文知识点的迁移。当学生在学习新的语文知识时能够先调动生活中已有知识经验时,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就会变得更加简单。
第一, 教师在开展课程引导活动时应从生活知识切入,让学生通过回忆、交互、沟通的方式深入分析生活中的某一知识,提升对生活中某一元素的兴趣后,再引导学生开展新的语文课程学习。
第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当讲授到一些重点內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场景对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攻克学习重点。
第三, 在开展教学检测活动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从生活中提取一些元素作为练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围绕这一切入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这对于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四,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生活知识向语文知识迁移,通过将阅读过程中的一些难以理解的、无法在课堂中真实看到的内容还原为具体可见的生活场景,运用多种创设手法将生活场景中与课文中知识相类似的内容创设出来。
(二)整体把握学习内容,促进各知识点的相互迁移
小学语文涉及多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相关内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性地将这几部分内容分开讲授,特别是对于阅读、写作这两个教学内容,往往都是将其单独分开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习过程中迁移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从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者之间的关系来看,识字是开展其他三项学习活动的基础,如果学生无法认识汉字,也就不可能开展剩余的几项学习活动。阅读是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自己对汉字的认识,还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日常写作和口语交际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方法,为更好地开展写作和口语交际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写作和口语交际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既然四者之间的联系如此紧密,教师应重视语文学习中各个学习环节之间的相互迁移,将多种不同的学习内容综合在一起开展教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第一, 由于阅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所以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阅读当作教学的中心来开展教学,通过将其他几个学习内容与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阅读知识点的学习向其他几个学习环节进行迁移,从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促进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在开展阅读学习活动过程中不断积累写作经验、写作技巧,提升写作的整体质量。
第二, 应将阅读放在识字环节中开展,当学生认识了某几个汉字后,便将与这些汉字相关的课文中的语句找出来让学生开展阅读学习活动,从而实现由汉字向阅读的迁移。
第三,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和口语交际经验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某一对话或语言描述,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学习开展文章鉴赏活动,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掌握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融进写作训练,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互迁移提供了条件,能够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引导学生融会贯通,促进语文与其他学科间的迁移
实现学习迁移的条件不仅仅是某一学科下某一知识点对另外一个知识点的迁移,任何一个学科之间知识点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语文学习产生一定的迁移,为此,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其他学科对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迁移作用,鼓励学生将其他学科中掌握的基本知识应用到语文学科学习之中,以此来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多方面的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历史知识迁移到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在对一篇课文进行学习之前,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对文章创作背景进行介绍,在充分介绍作者创作过程中的历史背景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当时独特的历史环境有一定的认识,随后再进行文章讲解,就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比如,音乐与语文学习之间的联系也十分紧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大音乐对语文教学迁移的引导力度。一方面,在文章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在学生充分了解音乐中所描绘的内容后再开展语文教学,这对于提升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另一方面,在讲授一些重要的词语时,教师可以将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播放出来,让学生结合歌曲对某些词语进行理解,提升学生对某一词语的掌握情况。
再比如,教师还可以利用美术创建一些学习迁移活动,在讲授课文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开展美术创作活动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结合学习内容进行美术创作,提高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对语言描述的画面的感知能力等,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如在讲授《盘古开天辟地》(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绘画引导任务:“自大家出生以来天和地就是分开的,如果有一天天和地合在一起,大家想想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请发挥自己的想象将其绘制出来。”当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绘制出画面后,教师再引導学生开展课文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将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收获转换为学习经验,并以此促进对语文学习中知识点的掌握。
总之,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在语文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学习迁移的重要作用开展教学,不仅能很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达到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目标,对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整体把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习迁移的作用,教师应注重从生活经验入手,促进生活知识向语文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学习内容,促进各知识点的相互迁移;引导学生学会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促进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迁移,达到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降低新的学习内容的难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旭,李晓琳.浅谈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9).
[2]王玲晖.小学语文的迁移学习与阅读写作[J].亚太教育,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