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途径

2020-11-28吴欢欢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包袱老牛小马

吴欢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途径倡导对学生生本观、课程观与教学观的全面优化.如果从人的角度来讲,人本是生成性存在的,而对于心智已经有些成熟的初中生,他们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主观能动价值观,可以结合自身经验、思考能力与兴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如果从课程角度来讲,课程教学有效生成途径并非是单纯生成文本,它还要生成体验过程,在相对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实现课程转化,在师生、生生互相交流情感过程中就生成知识学习途径,共同发现新知识内容.

一、预设“未知”到“已知”的课堂转化过程,促

进有效教学途径生成

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某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过程中,会引导学生利用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展开教学,选择运用合理化,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知识内容转换,将原有问题转化归结为学生理解的问题.而在此刻,某些未知就会自然转化为已知,这就是转化归结思想,也是对有效教学途径的预设生成过程.在这里,教师要帮助学生合理把握新旧知识,在温故知新过程中实现知识关联,找准教学切入点.

在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解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如下:

有一头老牛驮了x个包袱,小马驮了y个包袱,已知老牛驮的包袱比小马驮的多2个,如果小马给老牛1个,则老牛的包袱数量是小马的2倍.如此可以列出方程组:

x-y=2x+1=2(y-1)

如果只设一个未知数,列一元一次方程,该如何设置未知数,列出方程呢?

结合这一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有些学生就回答:可假设老牛驮了个包袱,小马驮了(x-2)个包袱,结合题意就可得到:

x+1=2(x-2-1)

此时教师提问:那么上述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方程二者有何區别和关联呢?

此时又有其他学生回答:二元一次方程中是存在两个未知数的,但是一元一次方程中就只有一个未知数;它们的联系就是方程组中的y是一元一次方程中的(x-2).

在该解题过程中,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分别求解老牛和小马都各自驮了多少包袱,所以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而某些聪明的学生则回答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再求解,将上述方程中的x-y=2转化为y=x-2,再代入到x+1=2(y-1)中变成一元一次方程.学生的回答得到了来自于教师的肯定.教师则教授学生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在于通过“消元”方法实现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转化.

在该过程中,教师就希望学生能够借助之前所掌握的知识去重新挖掘、获取新知识内容,这也是学习知识的最高技巧和境界.

二、预设“错误”到“感悟”,引导生成教学途径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是会常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的,它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存在问题的.而教师通过预设“错误”可帮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内容,即暴露学生典型错误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进而形成学生反思过程,让学生在思维错误过程中也能做到拨乱反正,真正走出误区,生成全新思维内容.

例如,在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分式方程”一课教学中,教师就让学生尝试解以下分式方程:

x-2x+2+4x2-4=1

有学生回答,可以在方程式两边同时乘x2-4,则有如下:

x2-4·x-2x+2+x2-4·4x2-4=1

教师提问学生“大家看看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有错误?”有学生就回答,在分式方程的两边同时乘最简公分母的多项式,但他没有加括号,在乘公因式后,原分式的分子也没有括号,如果这样计算是无法得到结果的,或者直接算错.教师认同了学生的想法,并告知学生这是没有整体运算意识的原因才导致计算失误,没有充分认识到分数线除法中括号应用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为了帮助学生生成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结合已知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未知知识,甚至通过解题错误刺激学生感知,让学生能够做到温故知新、知错就改,不断锻炼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全面构建适合于初中生数学综合素养提升的有效性教学路径.

猜你喜欢

包袱老牛小马
空包袱
老牛垦荒
同学,请卸下你的偶像包袱
200年前的一个小“包袱”
骄傲的小马
小马快快跑
老牛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