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0-11-28窦年春
窦年春
在以问题为导向组织与推进知识教学时,教师要掌握一些相应的教学规律,同时,就具体的教学实施步骤做合理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首先,教师需要有效提出问题,要让学生明确需要分析谈论的问题的实质,给学生思维的展开提供向导.在具体的问题选择和设计上教师首先要从知识内容出发,设计贴合教学知识点的问题.同时,教师选择的问题和设问方式要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效的问题设计是问题导向式教学实施的良好开端,这会给后续的教学推进过程形成良好的基础和铺垫,能够让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热情更高.
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此时学生会想到伸缩门、升降机等,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着为学生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即“两组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从而引出教师问题:我们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探究平行四边形的角和边分别具有什么性质?这个问题有较大的探究空间,同时也有一定的思维量.当问题提出后,一时间很多学生都无法形成正确的思维路径,也找不到分析的方法,说明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设计这样的问题是为了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开放性,并且让学生慢慢归纳梳理问题思考与探究的方法,给学生的思维素养提供有效训练空间,这些对于学生综合学科能力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
二、引发学生独立思考
当提出明确的探究问题后,教师首先要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将问题考查的内容和要点梳理清楚,并且逐渐建立问题分析的方法和路径.这是学习中的难点部分,也是就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锻炼.如果学生在独立解析问题上有一定障碍,教师可以相应给予引导与起发.比如,教师可以首先和学生一同分析问题的实质,让学生明确问题的考查内容.随后,组织引导大家结合学过的相关知识,找寻问题解答的切入点,慢慢形成分析探究的突破口.
结合上面的提问一开始学生普遍觉得思维难度较大,无法形成合适的切入点.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后,学生慢慢明确可以结合从前学过的几何知识和其他图形的性质特点作为探析的辅助手段.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学生的各种想法和解析思路慢慢产生.有些同学认为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中间添加辅助线的形式,证明两个所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的定理;还有同学利用添加垂直线的形式证明了平行四边形中任意两条平行的边都是相等的.学生提出了各种观点和证明方式,每一种解析路径背后都能够呈现出学生对从前学过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也能够反应出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各种想法和解析思维的表达,让问题探究更加深入彻底,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一个具体问题可以有很多解析方式,让学生领会到思维多样性的益处.
三、创设小组探究活动
当学生完成独立思考和问题解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小组探究.在小组内让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想法进行交互,让大家就小组成员提出的各种解析思路做分析判断.经过小组的讨论后,一些不合理的分析方法会被淘汰,大家也能够在交互的过程中指出其中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思维方式上的漏洞和偏差.对于那些正确的解析思路,大家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分享与沟通.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让学生领会到除了自己想到的方法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解析路径.另一方面,大家也可以在各种解析方式的比较背景下认识到,哪一种分析方法更为简单直接,是对于大家思维品质的一种提升.设计小组讨论的探究活动是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锻炼,在有效交互的背景下学生会就思考问题的解答更加深入与透彻,知识教学的目标可以有效实现.
四、知识巩固与强化
当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束后,这并不是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完结,教师要就学生的讨论过程和形成的各种解题思路做有效的梳理总结,要基于这个环节让学生实现知识吸收的巩固与强化.首先,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汇报自己找到的问题解答方法,分享小组成员内形成的合理解题思路.当所有小组都汇报完毕后,教师可以将大家得出的这些结论做梳理总结.一方面要基于学生讨论结果的产生给学生揭示最后的答案,另一方面,要就学生提出的各种思维方式做比较,在归纳整理各种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一同来分析哪種方式实用性最强.这些都是教师在最后总结的过程中要达到的教学实施效果,也是让问题导向式教学取得良好实施成果的过程.